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支付宝在做社交这件事上是吃过大亏的,它现在学乖了但不代表其实工具类APP就汲取了教训。航旅纵横这几天就捅出了娄子,原因还是工具类APP那颗不死的社交之心。

6月11日,名为《航旅纵横,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给陌生人!》的文章称,用户众多的航旅类APP航旅纵横的选座功能可以查看其它乘客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这一功能引起了一些用户对于隐私的担忧。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这是航旅纵横刚推出的“虚拟客舱功能”。在App Store中,航旅纵横APP 6月5日的版本更新提到,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

通过页面可以看到,被乘客选定的座位上会显示一个灰色小人。用户点击灰色小人,即可进入乘客的个人主页,查看其个人标签和热力图。其中,个人标签包括性别、年龄、乘坐偏好等,用户可自行添加;热力图则是用户足迹踏过的地方,会在地图上点亮,去过的次数越多,圆圈则越大。除了查看个人标签和热力图,用户还可发送私信。还有多位网友称,无法删除主页上的个人标签和热力图。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功能有点眼熟?没错,5月初滴滴顺风车曝出空姐被杀事件之时,最后诟病的就是滴滴顺风车的标签功能。

“美女声音很好听”、“美女颜值爆表”、“美女下车时走光让人想入非非”,当使用滴滴顺风车之后,顺风车司机是可以对你进行评价的。而这些“露骨”的评价被网友视为个人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空姐被杀事件之后,公众逐步发现,滴滴顺风车的司机是可以给客户贴上TAG(属性标签)的,司机不仅只能看到叫车者的年龄、性别、工作行业等,还能看到其他人发布的TAG。

从上面截图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个乘客很年轻、漂亮、穿着清凉、防备心不强。这就是下手的最优目标。有人愤怒的问到:滴滴为什么要显示这些信息?就为了让司机知道自己拉的是个小姑娘?

和这些标签功能思路一致的是,滴滴一直在顺风车上做了相应的、可以说非常明显的性暗示。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好好做打车软件不好吗?为什么要引入社交,给自己惹一身骚呢?

这跟投资人的观点有极大关系,一家专门做工具的公司估值假使估值能到10亿元,那一家做社交的公司它的估值就能达到100亿元。腾讯手握着QQ和微信两大社交利器,不知道让多少互联网公司眼馋。

阿里的支付宝尽管已经拥有了数亿量级的用户,但作为一款支付工具,它此前一直未曾断绝自己的社交之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阿里的社交之路其实走得异常的艰辛。

2016年11月,支付宝开放了校园、白领、海外,三个生活圈子,只有女性才可以发帖。芝麻信用分数不够750分的,只有点赞、打赏的资格,不能留言,不能勾搭。一时间,老司机们开心坏了。支付宝的“生活圈”出现了大量的各种美女图片,而且美女们穿得非常清凉,姿势妖艳,充满xing挑逗和暗示,诱导男性用户们打赏和评论。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都在微博发布带有支付宝logo的图片,并写有“支付鸨”,还不忘评论调侃“o2o卖淫还是蛮屌的”。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知名媒体人罗昌平也感叹“黄赌毒的擦边球,这是中国互联网的暴发法宝!”随后,罗昌平也在个人微博上调侃:支付鸨:“社交一小步,援交一大步。”

互联网的多数产品都来自于人的原始本能。从商业的角度,facebook是以给女性打分起家的,陌陌是以约炮起家的,微博也为了迎合受众放弃了大V专家,以明星粉丝营销为主……每一个在诞生初期都充满了荷尔蒙,而最后大获全胜。但做产品的核心是什么呢?不就是抓住人性吗?之所以每一个这样的例子能够成功,都归结于人性本如此吧。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要搞清楚支付宝、滴滴、航旅纵横们必须要做社交的原因,需要先定义两类互联网产品。这两类产品虽然都是行业内常见的模式,但面临的境况和运营的法则却大相径庭。

一类是内容型产品,包括淘宝、腾讯的QQ、微信。淘宝的内容是来自商家,即时通讯的内容是用户自己生成的交流信息。像即时通讯产品这样能够不需要运营方干预自动生成大量信息的产品形态自然是最优的;而淘宝这种内容生成方式则是需要大量人为运营,一旦形成规模,也算是很稳定的产品形态。

除了社交、人为运营两种内容维护方式,近几年大数据也成为运营内容很重要的手段,这里典型的产品是今日头条这类新闻阅读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内容型产品即产品本身是内容的承载平台,用户看重的是平台上的内容。

还有一种功能型产品,也就是产品本身包含特定功能,用户只是为了使用该功能而使用产品。产品运营者也往往不需要做内容维护,只是做技术维护即可,最典型的例子是百度。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内容型和功能型产品有一个很重要的运营标准上的不同,那就是内容型产品希望用户使用的时长越长越好,而功能型产品则认为用户越快使用完该功能说明用户体验越好。所以内容型产品天然有一个优势就在于有更为丰富的流量资源可以利用。而功能型产品则比较矛盾——产品做得越好,用户流失的越快。

解决这一商业矛盾,百度的做法是占据流量分发的上游。虽然产品本身的内容不足以留下用户,但分发流量这个事情也是很赚钱的。

如果一个功能型产品既不能转化为内容型产品,又不能够占据流量上游,那么它就危险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之所以面临困境也就这个原因——流量扁平化,大家都是原生APP,平起平坐,谁都没法真正做到流量上游。

在淘宝中购物只能使用支付宝支付,这就相当于一个铁饭碗,只要淘宝的流量不下降,支付宝就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有什么麻烦。

不过在互联网行业里,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铁饭碗。行业变化太快,谁都说不准明天会不会出来一个颠覆性产品。

如何改变在流量末端的被动状况,实现流量的再运营呢?答案就是社交分享。将消费支付行为变为社交分享的内容,提高用户活跃度。

支付宝、滴滴们为什么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今日的航旅纵横事件让工具类产品做社交的话题又沉渣泛起。中国互联网其实有一个特别搞笑的错位。

当下出现了一个挺特殊的现象,微信做社交没问题,但只要碰商业化,就有人骂。支付宝做社交被用户骂,但做商业化没有人骂。所以,做产品就跟做人一样,还是应该盯着自己的长处,少看自己的短处。

支付宝、滴滴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产品吧。反正钱也不少赚,不要老盯着人家碗里的肉,更何况自己碗里的肉已经够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