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鄉鎮的「七站八所」指哪些?現在你家鄉鎮這些還有嗎?

在九十年代下崗潮之前,很多鄉鎮都有所謂的“七站八所”。這些單位,其實就是相關上級部門,在鄉鎮一級的派出機構。七站八所也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在哪個年代,這些派出機構遠遠超過這站所之和。隨著時代的進步,及政府部門整合,七站八所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鄉鎮特徵。

八十年代鄉鎮的“七站八所”指哪些?現在你家鄉鎮這些還有嗎?

畜牧獸醫站·網絡供圖

七站,當時每個鄉鎮都有可能設立的大概有這幾個——農技站、農機站、畜牧獸醫站、計劃生育服務站、文化廣播站、種子站、食品站,這些都算鄉鎮直屬事業站。八所分別是——派出所、土管所、司法所、郵電所、變電所、地稅所、國稅所、工商所,這些就是縣級直屬部門在鄉鎮的分支機構。

八十年代鄉鎮的“七站八所”指哪些?現在你家鄉鎮這些還有嗎?

計生服務站·網絡供圖

其實除了七站八所,還有兩個更重要的機構,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收入頗高,在鄉鎮上社會地位也頗受人羨慕的單位,那就是供銷社和信用社。其中供銷社在那個年代是供應著所有人的衣食住行,以及農資等生活必需品,由於受生產資料統購統銷的限制,在供銷社工作的人,常被鄉親央求購買熱銷品。信用社,可以說在鄉鎮中是最“高大上”的單位,他是鄉鎮中的金融機構;那些劃片包乾的信貸員,決定著你的資金需求能不能得到,因此人情吃請是不斷的。

八十年代鄉鎮的“七站八所”指哪些?現在你家鄉鎮這些還有嗎?

信用社老照片·來自網絡

有一個情況需要說明,上述二社七站八所也好,還有另外的衛生院、小學、初中等事業單位,是可以調動的。可以同單位不同鄉鎮的調動,也可以不同單位不同鄉鎮的調動,而學校是向鄉鎮政府輸送幹部的最主要渠道。相信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對這個現象印象特別深,那就是人員調走送行的場面,簡直可以說把“禮儀”做到了極致,每個機構都會以單位為整體,贈匾相送,鞭炮齊鳴;更有甚至嗩吶班子吹奏,甚至比一般家庭的紅白喜事還要隆重。

八十年代鄉鎮的“七站八所”指哪些?現在你家鄉鎮這些還有嗎?

供銷社老照片·來自網絡

現在這些機構,因為部門權力精簡整合,以及政策的調整,最主要的是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使得“七站八所”已經“名存實亡”了。或者機構直接取消;或者留下一個專職人員,連辦事場所都無從尋覓,七站目前的狀況就屬於這一種,還有供銷社。八所相對穩定點,因為這是維持鄉鎮正常運作服務必要的機構,比如郵政所、變電所、派出所等;但是像地稅所、國稅所、工商所等都集中辦公了,很多鄉鎮上已不存在辦公場所。你的記憶力還有哪些鄉鎮機構呢?哪些有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