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有宋一代,兩個戰神。一個諡號武穆,一個諡號武襄。一個叫岳飛,一個叫狄青。戰神者並非守土之將。而是野戰之神。又能衝鋒陷陣,又能運籌帷幄。正面戰場與異族侵略者大戰,挽狂瀾於即倒。平定叛亂,百戰不殆。才稱的起。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狄青是古代著名的面具俠,《宋史》赫然記載,淋漓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所向披靡,莫敢當。狄青是汾州西河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汾陽人,出身貧寒。年輕是,因為哥哥與鄉人鬥毆致重傷。狄青代兄受過。被逮捕到京師,被迫充軍。臉上被刺有防止士兵逃脫的記號。從一介大頭兵做起。狄青卻硬是靠他的武勇打下了一片天地。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狄青擅長騎射,一開始,隸屬於京師的部隊。很快升為小頭領。西夏李元昊反叛後,選拔了很多京師部隊參戰。狄青也在其中,擔任延州指使。西夏人驍勇善戰。一般的士兵見識到厲害後,作戰是都畏縮不敢向前。唯獨狄青藝高人膽大。每一戰都充當先鋒,作戰四年,大大小小打了25場戰鬥。身受劍傷多達8次。他的戰績很輝煌,他率領的部隊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那時的西夏人普遍看不清宋人的軟弱,但狄青是特例。他在兩軍陣中,披頭散髮。帶銅面具衝鋒的形象,讓西夏人望之為神,大軍所到之處,無不聞風喪膽。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因為戰功卓著。狄青被推薦到范仲淹面前,這二人是宋朝與西夏交戰的統帥。結果一見面,兩人異口同聲的說,此良將材也。對狄青待遇甚厚。范仲淹將《左氏春秋》授之狄青,告誡他,做大將沒有學問只是匹夫之勇。狄青從此苦讀史書兵略。精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從此更加知名,官職也越做越大。承擔了獨當一面的方面軍大將。西夏李元昊與宋軍對峙多年,國力不足,終於講和稱臣。那時的宋朝皇帝是宋仁宗,他聽說了狄青的外戰威名,非常高興。說道“青有威名,賊當畏其來。”,甚至,宋仁宗對狄青做出了古代對將軍的最高評價,“朕之關張。”而在北宋民間,老百姓給予的評價更高了。“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

北宋邊境西北剛平復,西南又亂了。宋皇佑四年,西南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聲勢浩大,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朝廷先後派將領鎮壓,卻勞師無功。戰神狄青看不下去了。主動上表請戰。第二天,他面見皇帝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仁宗被他豪邁的請戰打動,聖旨下達,狄青擔任宣徽南院使,總理平南的一切事宜,民間俗稱狄元帥。我們熟悉的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就是狄元帥大軍的先鋒官。不過,儂智高的壯族兵很厲害,首戰楊文廣就戰敗了。此後,另外幾個前線將領也先後因為輕敵而戰敗。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狄青為嚴正軍法。當場砍了30名輕敵失利的將領首級。軍心為之一振。此後,他親統大軍與叛軍在崑崙關外決戰。狄青是野戰高手,在兩軍戰到白熱化時,他手舉白旗突然指揮騎兵從左右兩翼衝出,一舉擊潰了叛軍。追擊五十里。斬首數千,儂智高的兄弟,同黨等五十七人被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只有儂智高逃走,後死於大理。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平定南方後,宋仁宗大喜過望,將他破格提升為樞密使。這是宋朝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相當於國防部長。但是,從這個時候起,狄青離死期不遠。在宋代,重文輕武是祖宗家法,朝廷慣例。因為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奪得皇位,所以最忌諱武人當權。廟堂如此,民間自然上行下效。好男不當兵,在當時,好多當兵的大多都是犯了罪的,地痞流氓等充當。社會地位之低下。比乞丐好不了多少。連妓女都不肯接待。一次,宰相韓琦要殺狄青的一個部下,狄青拼命為部下求情。說他是個好男兒,結果,韓琦嘲諷道;“狀元及第的才是好男兒,一介武夫算什麼。”硬是殺掉了那個部下。所以,狄青從一介大兵,躍升為國防部長,自然引起了很多文官的不服。

大宋的兩個“戰神”除了岳飛就是他,楊家將的楊文廣還給他當先鋒

狄青性格粗疏,做了大官後,他自恃有功,對人變的傲慢起來。他手下的士兵領到衣服和軍餉後,都習慣恭維一句,這是狄爺爺的恩賜,而他名氣越來越大之後,所到之處,經常被老百姓,粉絲圍觀。有時居然把路都堵的水洩不通。狄青自己很享受,但卻引起了朝廷的深深猜忌。後來,仁宗終於將狄青罷官。貶到陳州當地方官,狄青不服,去質問當時的宰相文彥博。文彥博盯著狄青半天才說,“無他,朝廷疑爾。”這句話,嚇的狄青倒退好幾步。

不久,狄青嘴生毒瘡。沒幾天,就抑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