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流浪貓鮑勃》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書,作者名叫詹姆斯·鮑文,也是電影的人物原型,他其實本來是相當的窘迫,真的是靠鮑勃扭轉了人生的命運。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詹姆斯在賣藝完後,回到住所,結果看到走廊那裡,有一隻受傷的薑黃色貓咪臥在門墊上,當天就想撿回去養但是擔心是個有主的貓咪(以為就是那扇門後那家人的貓),結果過了兩天看貓還在那邊趴著,就去敲門墊後面那扇門,結果發現不是那家的,於是就把它撿了回去。這就是橘貓鮑勃跟他的緣起。

一開始鮑勃真慘,餓了好幾天,瘦的能看到肋骨,毛還禿了好幾塊。那時詹姆斯全身上下只有30英鎊,結果拿出22英鎊給貓咪買藥,果然靈魂深處是隱形貓控。照顧到它康復後,本來他想放生它,結果這貓不肯走,就這麼跟他形影不離的過了下來。

有天,橘貓大爺不打招呼跟著他坐了公交霸王車,他只好一邊帶著貓去賣藝了,結果當天賣藝的收入是平時的3倍,鮑勃就是傳說中“招財貓”的既視感有木有。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之後就一直帶著貓賣藝賣報紙,很多路人跟他合影拍照,靠著路人發在youtube上的視頻火了起來,然後出版社找他出書。自己也戒除了毒癮,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Youtube相關的視頻主題是big issue cat,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原生視頻。

據說其中有個視頻是詹姆斯見遊人給鮑勃拍照,要收費。平心而論,這也正常。當時他那麼窮,為了溫飽餬口和貓糧,不偷不搶,本來就是賣藝的啊,拍照收錢也不過分。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他的吉他都是四分五裂用膠帶綁起來的呢。

生活底層可能講究不了那麼多,不能過於苛求。真正評價一個人是否惟利是圖,我覺得是看他解決了生存基本需求後的行為。本來這片子的版權可以賣給出價更高的迪斯尼,他還是選擇賣給了這部電影的導演。


作者出的書裡面,強推第2本書,很多細節寫的更細膩,情感表達上也更真誠,有很多他街頭生活的經歷和身為貓爸爸的心路。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點是他並未有自居為鮑勃的主人,而是認為鮑勃有自己選擇離開的權利,是鮑勃選擇了他,而不是他選擇了鮑勃。在他身體不好的時候還考慮過鮑勃是否會嫌棄他,然後離開他,各種擔憂,所以其實他很珍惜鮑勃的陪伴,並沒有認為是理所當然,看得出他內心算是個比較細膩的人。

裡面也有對自己過去的反思,不僅僅是擼貓,也有總結生活,反對吸毒的想法,要儘可能的珍惜和抓住生活給與的機會。這裡摘取幾個他們相處很有趣的小片段。

▲詹姆斯一開始出門賣藝不要鮑勃跟著,鮑勃就像特工一樣之字形行走,(這裡絕對絕對需要加粗啊,簡直可愛到爆),悄悄跟在後面,企圖掩蓋自己的蹤跡。

▲鮑勃是個吃貨,還喜歡翻垃圾桶找吃的,大概是街頭流浪養成的習慣。我看到書裡描述過它的戰績:一個大雞腿子。後來因為這個拉過肚子。

▲詹姆斯會打打遊戲,打的緊張的時候有時就顧不上擼貓了,有次他和他朋友貝爾打遊戲正通關時,橘貓鮑勃提示了鏟屎官好幾次要吃零食,結果因為正在通關很緊張,他就無視了一下下,結果貓主子就在他們將將要打通關的時候把電源給扒了,真是“貓狠話不多,社會你喵哥。”

▲還有次詹姆斯大概得了點風寒小感冒,乘公交車回來的時候打瞌睡了差點坐過站,然後睡著睡著橘貓直接一爪子把他給拍醒了。他一看,正好到站了,趕緊抱著橘貓下車了。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揹著橘貓乘地鐵 有點小拉風

▲詹姆斯後來大腿有點毛病,行走不便,因為沒錢就儘量拖著不去看病,所以那段時間經常臥床睡覺,突然間就一直躺床上了,鮑勃很擔心,會偷偷在他睡著的時候跑到他身邊,把貓腦袋蹭到他胸口,聽他的心跳,看是否還在跳動。

(後來去了醫院發現他得了深靜脈血栓,吃藥溶解了大腿那裡的血凝塊,就能行走自如了,但是腿腳還是有點影響,所以能看到他現況的話就是經常拄著柺杖的照片。其實這個算是他吸毒對身體的後遺症了,書裡能看到他的後悔。所以再絕望再孤單,毒品是絕對絕對都不能碰,一是難戒:海洛因是百分百復吸率,詹姆斯真的是千中挑一的毅力,目睹了別人死在自己面前,外加有貓填補了心靈空缺後才成功戒掉,但是年紀輕輕三十幾歲就有血栓了,毒品對身體的摧殘還是不可逆的。這說明生活中有問題寧可養貓啊,一貓在手,天下我有。)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出書後做公益在街頭賣藝為藍十字中心籌善款,網上線下同時進行,據說第一週籌了5000英鎊

▲還有次是他得了肺炎感染,然後一直咳嗽咳的很厲害,一開始拖著沒去看,鮑勃很擔憂,就每天跳到他腿上,趴到他胸口聽一會,然後乖乖地在床邊陪著他。後來他看過醫生後吃了消炎藥後好多了,有一天鮑勃例行跳的他身上趴在他胸口聽了聽,然後就沒像往常一樣陪著他,直接跑回往常的小窩暖氣片下面去睡覺了。詹姆斯意識到鮑勃其實趴在他胸口是在聽他的肺音。

我個人分析下來覺得可能是貓生來聽覺敏銳,所以對呼吸聲的變化很敏感,感覺到鏟屎官病了就陪在他身邊,感覺到他好轉了就扭扭屁股自己跑去睡覺了,但是小動物那種無言的關懷,簡直了。


關於書的問題,詹姆斯一共出了7本書,其中2本是繪本,我查了下國內已經引進了的有以下幾本。

《流浪貓鮑勃》,這是第一本,2012年出版,時間跨度2007-2009,寫的是從救治鮑勃到自己戒毒然後開始過上正常人的日子的故事。電影主要是改遍自這本書,看過書之後再看電影,我覺得電影的編劇其實改編的挺好的,它沒有僅僅講了人與貓之間的故事,也講了內心的掙扎以及和跟周圍的人和解。封面如下圖。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當鮑勃來敲門1》這個是第一本書的刪節版,刪除了吸毒相關的片段,這是專門給小孩看的版本。成年人可以無視這版。封面如下圖。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當鮑勃來敲門2》是第二本,2013年出版,時間跨度2009-2012年後出書的故事。這本估計是詹姆斯自己寫的,然後請了作家輔導,有很多自己的心路歷程,還有很多跟貓相處的細節,更為細膩和真誠。封面如下圖。我個人更為推薦這一本。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我的名字叫鮑勃》是改編的繪本。臺灣也有出版,第一本叫《街貓bob》第二本叫《 bob又來了》,豎行繁體字。封面見下圖。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繪本的畫風有的很萌,以下是部分內頁。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第二本的中文版裡,作者有專門給國內讀者寫了幾句話,英文和拼音夾雜,還真是入鄉隨俗。

《流浪貓鮑勃》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聊一下電影的作者和他的書

看到NI HAO(你好)我還反應的挺快,之後看了一段英文,結果看到CI ZHI JING LI(此致敬禮)時真的楞了好幾秒思維才切換過來。

(全文大意為:你好,中國的讀者們,鮑勃和我真的非常希望你們能夠喜歡《當鮑勃來敲門》這本書,書裡講述了我們的故事。自從我在一個陰冷黑暗的走廊裡發現了橘貓鮑勃以來,我們已經一起度過了好幾年的時光,我們之間有非常特別和親密的羈絆。這本書會繼續講述它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並且一起克服困難。我們希望讀者們也能從中受益,並從我身上汲取教訓。在這個冷漠匆忙的世界裡,鮑勃給予了我很多,也讓我找回了對這個世界和人性的信心。此致敬禮 詹姆斯&鮑勃)


順便題外話說一下,突然想到的,書名和電影名的英文叫《A Street Cat Named Bob》,覺不覺得其實跟《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慾望號列車》)英文的取名法有點像。打個比方類似國內《明朝那些事兒》出了後,後續又出了《南北朝那些事兒》《唐朝那些事兒》歷史相關的書名。但是這本書火了我還是很欣慰的,詹姆斯靠著版稅賺了50萬英鎊,鮑勃生活總算有保障了。(詹姆斯後來因為賺了錢還住在福利房裡被人詬病,於是就自己買了房子搬出來了,也算是有房一族了。)



*主歐美電影和漫威等相關和花絮,有興趣可以關注【扶好鏡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