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7月20日,央視新聞CCTV13頻道以拒絕網絡低俗動漫為題,點名批評一眾涉嫌相關內容的視頻網站,動漫APP,甚至包括剛上市不久的b站。在報道內稱能夠顯而易見的搜索到不合適的內容,部分還被打上編輯推薦放置在首頁。

平心而論,給青少年正確引導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在這則新聞批評背後暴露著一個嚴重的認知錯誤,認為動畫的受眾全部為所謂的青少年。平白來說就是普通民眾經常提到的,“動畫都是給小孩子來看的”。先不說這種想法是非判斷,但就這種想法帶來的影響就非同小可。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第一, 80後90後被稱作為被日漫影響的一代,但是這一代人也恰恰是最具潛力的二次元消費的群體。中國最近重啟眾多經典IP,比如說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阿凡提、黑貓警長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眾基礎——也就是80、90年代的人。而在日本時破10億(日元)動畫票房背後,六部都是老IP,足可以見為情懷付費的市場空間,同時也證明二次元的消費能力。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第二,動畫不論是tv還是電影都是商業性的,最後的目的還是盈利,也就是難免帶上一些娛樂性的條件。而打擦邊球的宅腐萌無疑就是最好的開刀口。對於宅腐萌的把控度(或者是說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年齡的分層,比如說《銀魂》中非常有名的梗“前O腺剎車”,對於低年齡段的人來說就未必能懂,這也是央視炮轟的原因之一。

第三,雖然近幾年國漫湧現出不少佳作,但是多以低幼化為主,少數網文改編漫改作品受眾年齡稍高,比如《一人之下》《全職高手》,尤其是最近熱播的《魔道祖師》,打破桎梏,觀眾雖不明言卻心中有數,這動畫不僅僅要討小孩子歡心,大人也未必可少。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而針對此次曝出的動漫之家等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但評判標準卻不固定。何謂露骨?何為低俗?這裡的諸多“何為”僅憑個人主觀判斷,不同的受眾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不同。就比如南方一般比較開放,而北方比較重傳統一樣,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輕重之別。若是露胳膊也成為色情低俗,那奧運會轉播上有一個國家把女性裸露皮膚全部打上馬賽克,也不會被稱為笑話。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回想之前下架的國家隊,眾多因關鍵詞而被改名易姓的番劇動漫,無法在統一之下被合理安排,這不僅僅是商業資源的浪費,更是心疼。分級動畫呼籲水漲船高,眾多網友也保持意見。其實早在3月份,b站就已經做出了相關的措施:

對於未經身份認證的青少年兒童用戶,進行內容展現與社區的權限設置;通過官方標籤,用戶標籤,對內容展現機制優化;第三大數據分析,關鍵詞管理從嚴,識別過濾不良信息;強化舉報入口,對於針對用信息,由青少年權益保護中心專項處理。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綜合來看,b站平臺方主動進行內容分流是有效方式之一,但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整個社會的轉變,必要時可以借鑑日本的分級模式,比如黃金檔是少年,午夜檔就是成年。對於動畫產業周邊店也應進行年齡限制,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分級制呼籲已久,但事實絕非易事,有幾個桎梏難以打破: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1.長久以來形成的動畫低幼化讓觀眾難以一下子扭轉觀念。

2.動畫產業鏈缺少環節,市場起不到作用,商業化單純依靠播放流量,依舊難以解決擦邊球現象。

3.由傳統tv到網絡新媒體,多元平臺接口難以統一管制,缺乏標準衡量尺度。

動畫分級“路漫漫其修遠兮”,也只能大家一起“上下而求索”,然而在社會現象背後,這個問題也越發的亟待解決。

話題:你認為動畫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形式?

動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網友:強烈呼籲“大人”也想看動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