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增城公共藝術行動組第二期活動

第一集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靈感來源

來源於嶺南四大名園,清暉園與佛山樑園、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庭園的代表作,思考著做出有關嶺南四大名園的作品,清暉園居於嶺南四大名園之首,製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人們對清暉園有一點點認識的作品。

隨著時間的變化,現在大多數有特色的文化建築都已經慢慢地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因此,我想通過這次的作品設計,呼籲大家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文化建築。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設計理念主張

讓嶺南的文化遺產能融入到我們的日用品中,讓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瞭解我們嶺南文化。

我們將嶺南四大名園一些景象展現在我們的作品中,做為一系列“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製作流程

材料選取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主要材料是廢木材,廢木板,枯竹頭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製作步驟

01《清暉》

首先清洗消毒木頭,其次在木頭中間偏右的地方用刻刀刻出所取清暉園的一角牆面,把外輪廓刻出,用丙烯上色。在中間的位置用丙烯畫上樹木。再次把木頭鋸掉一半,掏空一小塊,剛好可以裝入鐘錶芯,用吸管和黏土製作瓦彈和滴水,用丙烯上色待幹後用u膠黏在木頭,最後用打磨紙打磨,在左側較空的地方題上詩句,灑上草粉,安上時針和指針,製作完畢。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清暉園的清雅,除了體現在名字上,更多的是見於那一色的青磚灰瓦、綠樹白花。

02《梁園》

首先使用消毒水把木頭進行消毒,清理乾淨。接著對木頭進行設計,畫草圖。然後按照草圖進行雕刻,掏空,鑽洞,打磨,噴光油。接著把亭子用丙烯顏料上色,用U膠將它固定住,同時將彩石擺成樓梯的形狀,再用U膠固定。最後將多肉植物種上去。製作完畢。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廢竹頭設計成一個既能是當擺設,同時也能帶有一種藝術的氣息,讓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嶺南文化的獨特之處

03《餘蔭山房》

首先使用消毒水把木頭進行消毒,清理乾淨。接著對木頭進行設計,畫草圖。然後按照草圖進行雕刻,打磨,繪圖。接著用丙烯顏料繪製,造型,用棉麻線組亭子上的一些網紋,最後組燈具,噴光油。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廢棄的木頭做成一個壁燈,壁燈上繪有餘蔭山房的繪圖,即簡約又實用,即有藝術氣質同時又包涵了呼籲和傳承性。

04《可園》

首先使用消毒水把木頭進行消毒,清理乾淨。接著對木頭進行裁剪,畫草圖。然後按照草圖進行打磨,繪畫,噴光油。接著用丙烯顏料上色,製作完畢。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可做裝飾畫,具有裝飾效果,和其餘三大名園一起擺放更能體現嶺南園林文化的博大精深。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商業價值

《緣木巧精》是由在夏街拾到的一些不起眼的木頭加以人工拼裝加手繪而形成的作品,四個作品分別代表四大名園,擺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系列的作品,在功能上它們是木表,壁燈,盆栽,裝飾畫,在情懷上它們又各自代表嶺南園林的一些特徵。我們希望它們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和親近嶺南園林文化,把嶺南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本集點評嘉賓

梁達濤

博士 上藝書畫院院長

巧借“邊角料”乃書法創作常態,正因毫無拘束,反倒隨心所欲。“緣木巧精”,異曲同工,因勢利導,精工細雕,色彩飽滿而柔和,恰可體現嶺南園藝之巧設與雅緻。

本集支持單位:

廣州市粵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增城公共藝術行動組

(由增城城鄉規劃院,增城古村之友協會,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聯合組成)

《用行動挖掘與傳播被隱藏的美與價值》

總統籌:曹凱濱

副統籌:賀鋒林 羅俊傑

項目創始及執行:吳林東(吳新華)武文溥

指導老師:莊靜霞

籌建組:董澗清 龔春燕 劉原菊 葉錫佳 劉燕玲 謝雪甜

本集設計者:彭芝 彭倩 周詠珊

來自增城古村的公共藝術|緣木巧精

(本期參與學生跟吳林東莊靜霞導師合影)

上集作品:



古村之友可為以下事務提供免費諮詢:

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包括建築修繕、技藝復興、文化保育、弱勢群體幫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