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無論做什麼事,永遠不要將自己侷限在某一個選擇上。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種,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必定會有第二條、第三條通暢的道路,我們完全可以尋求新的道路,完全可以尋找新的方法,因此我們沒有理由非要在某一條道路上執著堅持下去,只要找到更具優勢的手。有人認為很多人對於生活過於依賴,一旦自己做某件事,就不會輕易去做出改變,這是一種惰性,這種惰性迫使我們放棄對生活開創性的追求,迫使我們失去新的選擇權利。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這些現象並非只集中於某一些部門,而是一個社會性的現象,隨著生活的深入,我們日益疏於對新路子的探索,我們越來越依賴自己原有的模式,並且喪失改革的意志。從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它導致我們創新思維的下降,導致我們失去生活的幻想。即便從個人的 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改其道而行。死守某一種方法,只能讓自己陷入困境,一旦這種方法失效,我們就可能走向失敗。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保持選擇的多樣性,以及思維的開放和活躍,這很有必要,我們不能將成功寄希望於某一個點上,這的確很冒險。我相信沒有幾個人願意一下子花幾千塊元買同一個彩票的號,也沒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只嘗試購買某一個號, 多數時候,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形勢變化來制定新的策略和方案,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這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典型的保守派,這些人的生活並不如意,他們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去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渴望尋求夢寐以求的愛情,但是到了實際生活當中,他們卻陷入泥潭之中,不願意輕易做出改變,他們仍然會幹著月薪兩三千的工作,依然會在自己固有的生活模式中拖泥帶水。 我們容易習以為常,容易被環境改變,當生活給予我們一種選擇的時候,我們輕易就抓住這個選擇的機會,而且無論好與不好,都不願意輕易放,換個 角度來說,一個太過固執守舊的人,會在日益開放性的社會朝流中被淘汰出局。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哈佛的校長曾經說過:“不要為了上哈佛而上哈佛,上不了哈佛你還可以成為其他大學的優秀才子。”這句話實際上恰恰顯示出哈佛對於求新求變的要求,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呆板笨拙的書呆子,只有變通才能開闢出新路子,才能創造出新機會,也才能夠躲避更大的風險。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而掌握這個道理並將其運用到爐火純青地步的,恐怕非華爾街的投資家莫屬,你可以去看看,華爾街上的投資者幾乎從來不會將賭注押在某一個項目.上,他們的投資可能會比較分散,投資方式也多樣化,這樣才能避免將雞蛋砸在一個籃子裡。而且一旦投資失敗或者遇到困難,他們會很快 轉移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這是對所有投資者的警告,同時對我們日常的行為活動也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英國作家維克在《卑微的生活》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我們如此卑微地屈服於生活的腳下,在生活所指定的舊模式下日益沉淪,有一天當我們偶爾想要尋求改變,卻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無能為力。我們渴望成功,卻缺乏改進的勇氣,我們對於生活的依賴程度之深,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做出第二次抉擇的能力。

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無論怎樣,變通都勢在必行,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擁有新的思路,擁有更為開闊的視野,也擁有更多破釜沉舟的勇氣,因此年輕人是善於改革並弓|領改革的人。這就是天然的優勢,我們要懂得利用這種優勢,儘量多做一些新的選擇,只有用更加靈活開放的眼光來對待生活,我們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