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紅柳贊

文:郝一凡

與戈壁灘的第一次相逢,原先對戈壁灘毫無生命的臆斷與認識,就被那一叢叢倔強生長於斯的紅柳,砰然齏碎於地,不堪一擊了。

一叢叢紅柳傲然地活在亂石佔了上風的這一片無邊無盡的戈壁灘上,這令人震撼的情景,瞬間打動了每一個初次步入戈壁灘者的心。這是一股子什麼樣的生命力量!

車走了大半個時辰,戈壁灘上見不到一個村莊,內蒙古當地的牧民稱村莊為嘎喳。單純揣磨這個叫法的發音,像極了漢字中的“硌碴”二字,感覺就是地面不平,走上去很硌腳的那種。

時至下午七點鐘,遠在我國東部的山東渤海之濱,已是夜色沉沉,黛幕垂落。而在這兒海拔1200多米高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市某後旗的戈壁灘上,在峻拔的陰山之腳下,還是西陽輝照頭頂時分。

這時分裡,一叢叢紅柳走進我的眼簾,並一直鑽進了我的內心。這一股倔強的生命呵,在這裡,正不為多數世人知情地綻放著自己生命的精彩,孤獨又美麗。親眼目睹了戈壁灘上的紅柳,在我不啻是一種偶遇,簡直就是一種人生的緣分。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相見恨晚四個字,一直翻騰在我的腦海裡,起伏不已。人世間,競有這般奇絕的事情,任由了過習慣了低海拔的人們愛信不信地,一直自我存在了。

車拐了幾道彎,前行了又半小時餘,在駛過了明顯的是不久才發生過泥石流的幾個路段後,如紅柳一般猛烈撞擊我的事情,再一次發生。

前方不遠處,戈壁灘之上,一座現代化工廠映入我的眼簾。

這是真的麼?這是真的!

這便是滿曰河先生投資建設的年產12萬噸的有機肥廠。越走近這座戈壁灘上的工廠,車間轟鳴聲越重越清晰,似乎天地間在演奏了一支管絃交響樂曲,向天激昂,又如那一叢叢紅柳,倔強地紮根於戈壁大地裡。

情懷之有無,有人說讀其文章可也,因為文如其人。也有人講,看一個人的做事可也,因為透過一個人的做事,也可讀懂一個人的內涵。

我竟犯了疑惑:這座建立於戈壁荒灘之上的工廠,如那一叢叢紅柳一樣,教我如何下手,方得解構其內涵與情懷?我做不到。我所能做的,唯有止語,唯有敬仰,唯有放手我激盪的情愫,渲染八方。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工廠建設得很美。廠區周圍的牆,是按了當地旅遊園區的規劃標準與要求完成的。更美的,還是這裡的人,我的可愛又可敬的同仁們。他們離開鬧市,遠離家鄉與親人,追隨了滿曰河先生,在這裡成功地開篇了一個傳說,立志做成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有心靈感覺的“有機肥王國”德源肥業中的一員。忙碌的身影,坦誠又認真的臉孔,朵朵盛開的紅花,滴灌成長的柳樹,......,我的眼睛,這會兒變成了一部自動相機,不停地按下一次次快門,定格並搶拍下來世間這一味味奇景。

紅柳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戈壁灘上的紅柳,並不孤獨!

偉大的事業,依賴於強大的心魄力量,滿曰河先生率先喊出了“做自己,愛世界”的聲響。這聲響,但凡有心人,無不為之動容。而沒有精神的人,極易墮落成為一具純物慾的行屍走肉,白過一生而不自知。此類世相,不鮮見於人流並肩接踵的城市地帶。但是,在這裡,在這一片戈壁灘之上,卻是絕然相反的版本,這裡長足了人的創造精神。

說人能勝天,是錯的。說天地人,也是不恰當的,因為人永遠不可與天地同日而語。但有一點,即人的確是可以不斷戰勝過去的自己,成為日日新的新我。

陪伴紅柳的,還有戈壁灘上方的夜空。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晚上十時許,在返回的路上,我們停車駐留,大家一起舉首望向這戈壁灘上方的夜空。這又是咋一番景象呀?但見億萬顆星星,此時爭相閃耀著,璀璨於廣袤的天河。這是在低海拔的渤海之濱久難得見的天相,這是隻沉睡於我兒時中的遙遠記憶。

凡是美麗,自始至終是依舊故我,並無一絲一毫的改變。那冠以了人間的所謂文明的進步,倒是時不時誤導了人們,錯誤地認定這份天然之美業已自我消隕掉了。

當我仰望天上的星光,我也在一點點地清空了身心的一切。看久了那一顆最亮的星星,彷彿我也變作了一顆站立著的會閃耀的星座。

哦,這美麗的和諧的氣場,就誕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戈壁灘之上!

哦,這紅柳!

哦,戈壁灘之上擁有與紅柳一樣精氣神的人們!

哦,這美麗的夜空、天河與星辰!

2018.08.14晚23:10作於臨河市區工業園巴彥淖爾市德源肥業有限公司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郝一凡:紅柳贊(原創)

作者簡介:郝一凡,本名郝先樹,曾用筆名郝木橋、文海燕、挑夫。

生於1965年07月,祖藉山東煙臺龍口市。現居住於世界風箏都濰坊市。曾為濰坊市坊子區作協會員,曾任某大型報紙特約觀察員與通訊員,現為濰坊高新區作協會員、理事。

從事業餘寫作十餘年,完成文學作品包括詩詞、散文、隨筆、翻譯作品、小小說和短篇小說,累計達30餘萬字。作品發表在《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報》、《坊茨文藝》、《青州文藝》、《安哥拉華人報》、《濰坊日報》(高新版副刊)、《濰坊日報》等文學專業期刊及當地主要報紙媒介上。

《地火》系作者第一次作品結集,共計14萬餘字。滾滾洪塵中,難以割捨的最是這一份文學情懷。百年生命裡,孜孜以求的最是這一份信念堅定。偶得的皮囊步進全得的人生,您想麼?來吧,讓我們一起浸潤在文學的厚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