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博弈論:中美日上演數字貨幣「三國演義」

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數字貨幣已經在全球活躍了9個年頭,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其重要性也席捲全球,每個國家地區都在搶佔這塊領地。數字貨幣的較量,更多的體現在了大國之間的比拼,在各國數字貨幣博弈之下,中美日數字貨幣“三國演義”愈演愈烈。

儘管目前全球數字貨幣市場交易市值只有4000億美元,然而當數字貨幣市場再過三五年之後達到數萬億美元市值的時候,哪個國家掌握先機,哪個國家才真正掌控了對於數字貨幣交易的主動權。

NO.1 | 中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數字貨幣博弈論:中美日上演數字貨幣“三國演義”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大國,擁有最多的數字貨幣交易者,卻把ICO和交易平臺全部趕趕到了境外。

熟悉區塊鏈的都知道,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只推區塊鏈技術而沒有數字貨幣交易作為激勵,就像是一個被閹割了的男人,根本不可能在區塊鏈技術上有所大作為;而只關心數字貨幣交易不重視區塊鏈技術對於行業的影響,這項新興的技術也終將淪為一場泡沫化的遊戲。

在中國境內,對待數字貨幣的心態都是矛盾的,表現出來的現象說明一切:一面表示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的時候,另外一面卻對ICO和數字貨幣交易採取了絞殺的手段。可謂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NO.2 | 美國:覬覦萬億美元市場

數字貨幣博弈論:中美日上演數字貨幣“三國演義”

覬覦萬億美元市場

美國擁有最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機構投資者遠勝於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無法在市場興風作浪,對於數字貨幣,美國卻建立了期貨市場和交易市場。

從一開始,美國對於數字貨幣交易就是兼收幷蓄,管放結合。

美國的好處是投資者成熟,在整個金融交易市場上,個人投資者佔比很小,機構投資者則是所有市場的莊家。無論從股票交易到商品期貨再到衍生品交易,都是機構莊家之間的廝殺,個人完全可以被忽視。對於數字貨幣市場而言,同樣如此。

從4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從1萬億美元到10萬億美元。如果美國真能夠成為數字貨幣交易的大本營,那麼美國可以從兩處得力,一處是可以徵收金額相當可觀的交易印花稅;另一面數字貨幣極有可能成為美國的另外一張新王牌,未來用來作為對付其它國家金融市場的武器。

NO.3 | 日本:吸引境外平臺窺視稅收

數字貨幣博弈論:中美日上演數字貨幣“三國演義”

吸引境外平臺偷窺稅收

日本金融市場體量無法與中美相比,不過日本卻接二連三地發放針對海外機構建立交易平臺的牌照,以做支持數字貨幣的先驅。

此前,日本已經發放了16張交易平臺牌照,曾經被中國驅趕的交易所平臺正好可以轉戰日本。但是這些交易平臺本身就是流動的,一旦日本的監管政策對這些交易平臺收緊,它們又可以進行轉移。而且大的交易平臺又是中國人建立的,全球哪個國家不對其監管,它們的服務器就可以安放在哪個國家。從地中海的小國家到中南美洲的避稅天堂,都是交易所的“樂園”。

既然數字貨幣交易不可能禁止,那還不如出臺合適的金融監管政策,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發放牌照,讓這些交易所進駐到日本。日本可以從這些交易所平臺上獲得利益。

事實上,關於數字貨幣的交易,並不只是全球國家之間的監管博弈,也是交易所投資者和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用區塊鏈技術創造的數字貨幣,本身就是朝著不受監管的目標前進,但是在此過程中,必然也將伴隨著無數的衝突甚至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