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俗話說得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國曆史上三國時期就是一個從統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統一的年代。三國時期是我國文化的一個高潮。在這裡誕生了無數的名人,比如說諸葛亮,曹操,華佗等等。三國時期有些名人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大多數人都讀錯了,有個名字小編讀錯了二十年。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第一個:荀彧

這個名字可能是三國易讀錯名字出場率最高的,因為很多人讀成“狗貨”其實這個名字真正的讀音是“xún yù”,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臣,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一樣,荀彧在年輕的時候就被稱為有“王佐之才”。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荀彧還為曹操網絡人才,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人都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於是曹操讚賞荀彧“吾之子房”。

第二個:李傕

李傕的名字正確讀音是“li jué”很多人讀成“李鶴”或者其他的。在《三國演義》中李傕是董卓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將,李傕非常善於用兵,一開始李傕和郭汜等人一起追擊漢獻帝。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便派人征討李傕。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李傕戰敗後被滅了三族。可以說下場非常悽慘了。

第三個:董旻

董旻(mín),這個人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的戲份並不多,只是這個人的哥哥非常厲害。他的哥哥就是董卓。跟隨著自己的哥哥闖蕩天下,還被封為左將軍。只不過後來皇甫嵩攻打董卓,董卓的族人全部被殺,其中就包括董旻。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第四個: 華歆

華歆(xin)是三國時期的曹魏的重要謀臣,他以清正廉潔而聞名天下,眾人送他金銀財寶,他全部都收下,但是暗中留下記號,等到臨行的時候全部如數奉還。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可以說當時華歆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第五位:劉諶

劉諶(liú chén)這個名字小編一直都不會讀,一直讀成“劉甚”不過這樣讀顯然是不對的。你有沒有讀錯呢?劉諶是蜀漢後主劉禪的第五個兒子,鄧艾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準備開城門投降,此時劉諶一個勁的勸阻,但是劉禪還是投降了。

三國時期最容易讀錯的五個人名,最後一個讀錯了二十年

無奈劉諶便在昭烈廟前自殺了。這五個名字你讀對了幾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