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夸孩子其實是在餵毒,歇歇吧,誇獎是一項技術活!

這樣誇孩子其實是在喂毒,歇歇吧,誇獎是一項技術活!

有一位小學生的家長給我來信,信裡訴說了自己的苦惱。

之前,這位家長以嚴厲為主要風格,對孩子動不動就是嚴詞斥責,氣急之下動手打孩子的次數也不少。每次打過孩子,又心疼的要命,特別是看到熟睡中的孩子,夢囈中的一聲抽泣,自己眼淚就如泉水一般湧了出來。

雖然他對兒子如此嚴厲,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這是位有想法的家長,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自然會尋求幫助。恰好學校召開家長會,她就把自己的苦惱說了出來,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不少孩子都那麼不讓家長省心。

老師告訴家長們一個法寶,就是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就是要誇誇誇,往死裡誇!

後來,學校搞了一次公益活動,請專家就如何教育孩子給家長們做個報告,這位家長又去了。在會上,這位專家也亮出了同樣的觀點:誇誇誇,往死裡誇!樹立孩子自信,消除孩子自卑。

讓這位家長苦惱的是,她堅持了很長時間,但絲毫未見效果,如果說有效果的話,就是孩子自信到了自負,考試每次還是考不好,但不像以前那樣不敢吱聲,現在考不好卻變得理直氣壯了:我很聰明,我腦子好,只是我粗心馬虎了一點!

這自負,讓這位媽媽哭笑不得,她現在很困惑,倒是是嚴厲好,還是這樣往死裡誇好呢?

這樣誇孩子其實是在喂毒,歇歇吧,誇獎是一項技術活!

有這樣困惱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些孩子,一講就懂,一做糾錯,一考就迷糊。平時做作業,磨磨蹭蹭,手裡不是橡皮、尺子就是筆甚至是玩具,把玩不已,根本停不下來。過一會,大小便又來了,成了衛生間的常客,出來了,又渴了,喝水,餓了,吃零食,反正是停不下來,作業總是在家長的催促中完成,往往拖延到11點,細細看看,質量還不行。但要保證孩子睡眠啊,只好忍了。

這讓多少家長欲哭無淚,束手無策,於是一聽說誇誇誇管用,便奉為至寶,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能幹……諸如此類的短句子,把孩子誇上了天,自信了,神氣的很,可考試還是一樣的錯,成績還是一樣的不好,作業還是一樣的拖拉!

嚴厲不行,誇獎也不行,怎麼辦?

其實這話都不對,所謂的嚴厲指的應該嚴格要求,規矩就是規矩,孩子必須有規則意識。但是嚴格要求,並不是斥責打罵,還是明確達到的標準和行為習慣。這方面,不能讓步,如果一味的退讓,培養出從樓頂向下扔磚頭的孩子,一點也不奇怪。

要不要誇,也就是表揚,要不要?當然要,表揚為主,批評為輔,這是個原則。

但是,這個表揚是大有說道的,不是隨便誇誇就可以的,那種“嗨嗨,你真棒”“嗨嗨,你真聰明”式的表揚,其實是一味毒藥,這樣誇就等於喂毒,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成長,極為有害!

這樣誇孩子其實是在喂毒,歇歇吧,誇獎是一項技術活!

表揚是個技術活,是需要學習培訓才會熟練使用的。現在,很多行業都要求持證上崗,學校裡的教師也要具備教師資格。而家長卻從來不需要持證上崗。而在培養孩子上,對家長的要求比應該更高,因為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持證上崗當然不可能,但學習卻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表揚孩子呢?其實,準確的說,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鼓勵式的表揚,而絕不是稱讚,也就是誇。只要你張口表揚孩子,就必須是鼓勵式的,沒有鼓勵的表揚,就是毒藥,家長切記!

如何鼓勵?精確到點位,有態度,有溫度。在邏輯推理上有個三段論,我們借鑑一下,鼓勵上也可以概括出一個三段論,如下:

一段:描述你所看到的,當然是好的,孩子以前沒有做到的。比如:今天你房間好整潔!(驚喜有溫度

二段:兒子,今天走進你房間,我特別開心,特別舒服!(有態度,有溫度)

三段:你把文具都放到文具袋裡了,課本都放到書包裡了,課外閱讀書整齊地擺在書桌上。(精確到點位:文具進袋,課本進包,書擺放整齊)

這樣誇孩子其實是在喂毒,歇歇吧,誇獎是一項技術活!

這跟誇他真棒有什麼不同嗎?大不同!這裡強調的是過程和進步,而稱讚關注的是結果和成績。而孩子需要的,是你肯定他們的努力和由努力帶來的進步。

這鼓勵三段論其實應該再加一段,成為鼓勵四段論,最後以欣賞和稱讚的口氣追問一句:兒子,你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會樂於分享他做的過程,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後,這樣的好事還會少嗎?如果你長期堅持以這種鼓勵式的表揚來誇孩子,孩子身上的毛病會越來越少,優點會越來越多!

誇獎是個技術活,好好學學吧,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省心高效,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