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文 | 士多啤梨

近幾年來,隨著監製搭配導演的成功例子越來越多,監製的作用相比於過去,重要性多了很多。

過去,監製這個title只是停留在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裡的人可能對這個職位有點了解。但如果具體涉及到工作職責方面的內容,很多人又很難解釋明白。

監製,起源於香港電影產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值香港電影的“黃金期”。電影產業欣欣向榮的同時,由於大製片廠制度使得電影同質化嚴重,一大批優秀導演為求個人發展,紛紛脫離公司組建工作室,比如王家衛的澤東影業,杜琪峰的銀河映象等等。監製一職,最早誕生於由王晶、文雋、劉偉強攜手合作的電影《最佳拍檔》,其中王晶擔任監製一職,角色類似於項目發起人的角色,提出創意和大的建設性意見,但不負責劇本創作和具體拍攝,比較有名的香港監製還有陳可辛、徐克、文雋、王家衛、杜琪峰、周星馳等。

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在國內,監製這個概念起步較晚。2003年,彼時港臺電影人大量北上,把這個職位和稱呼傳播到了內地,不過結合內地的實際情況,監製的職能與誕生之初相比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大多數情況下,片方請大導演做監製僅僅為了要個掛名而已,只是名譽上的監製,充當一下項目的“門面”的角色,並沒有對項目質量起到一個突出的把控作用,甚至有的監製完全沒有參與項目。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常年被忽視的職位對影視行業的影響卻很深遠。小到解放導演思維,提供可行的意見,培養有潛質的導演,大到用觀念和技術傳承創作理念、精神,身體力行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監製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幾部好電影的價值。

監製+導演:王牌組合

所以,在影視項目中,監製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通俗來說,監製跟製片人有某種相同的特質,但兩者卻又有明顯的分工區別。製片人是具體的執行者,而監製則是抓項目大方向的人。製片人的首要任務是幫助作品獲得商業回報,

而監製不僅要有藝術創作的想法,能跟導演進行有效溝通,還要對影視項目藝術層面和商業層面進行把關和控制。這裡面會具體到對市場定位、製作環節的把控以及預算的控制。此外監製還要在發行、營銷等方面起到作用。

舉例來說,導演在創作時,可能會覺得有些戲沒有存在的必要,想要拿掉。但這些戲恰恰具有一定的市場賣點和看點,是資本方看重的點。那麼監製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和導演進行各種溝通,綜合導演的創作理念和市場商業法則做出最合理、最專業的調整方案。使之既能滿足市場的定位,又能滿足導演的創作要求。

總的來說,能從事監製工作的人很少,優秀的監製更少。那麼,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監製?

監製需要具備的素質和優勢

1.技術類:政治把關、技術把關

有的主旋律電影,在審查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而這類電影對平衡商業性和思想之間的關係這方面比較嚴格。此時,一個既懂電影又對審查規則比較熟悉的監製就能大大降低項目的風險。比如導演黃建新曾擔任過《建軍大業》《湄公河行動》《錢學森》等主旋律電影的監製,他對各方面政策的洞悉都在這些作品拍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導演與監製還可以是優勢互補的黃金組合。有的時候,當影視項目的製作層面涉及到的一些技術範疇超出導演的過往經驗時,劇組就會找到一個在這個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監製與導演進行互補、並在風格和技術上尋求突破。

比如徐克就是這麼一個極具經驗的技術型監製。以動作奇幻片《奇門遁甲》為例,徐克的身份就是集製片人、監製、編劇於一身。導演袁和平專注於動作設計表達導演理念,徐克則專注於技術層面,保證視覺效果的呈現服從於故事的整體風格。所以整部影片最終展現出的效果更接近於徐克的武俠趣味,但動作戲又體現出袁和平的味道。

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2.資源類:為青年導演保駕護航

以老帶新,是眾多業界人士的共識。與前幾年的“掛名監製”不同的是,目前許多具有成熟的創作理念、成功市場經驗的導演都做起了“監製”,為新導演的發展保駕護航,並逐漸演變成為一個行業慣例。

老牌導演為青年導演做監製,不僅能彌補青年導演欠缺的經驗、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整合自身的資源,為團隊提供一個較為強有力的後盾支撐。

光是今年,徐錚監製的作品就有三部,包括《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等均市場表現不俗。尤其是《我不是藥神》創造了現實主義行業新標杆,上映16天就拿下了27億的好成績。

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而徐崢的老朋友導演甯浩,更是以自家的壞猴子影業為陣地,力捧旗下籤約的數名新導演,為他們提供優質的資源與具有質量保障的團隊。比如《繡春刀2》從碼盤、定檔、到宣發等等就都是壞猴子影業主控的。

作為業內電影“金牌監製”的陳國富,在華誼兄弟時擔任的就是監製職位,並培養了大量新人。他不僅成功推出了烏爾善、馮德倫等導演,還成功監製了《風聲》《唐山大地震》《尋龍訣》《畫皮》系列《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等影片,票房累計過100億。

對於國內特殊的“監製現象”,陳國富表示:“有些項目需要吸引演員,演員面對幾百個邀約,是不是有一些標籤要優先選擇,或者是有更多信心?所以就往上貼標籤吧,讓監製也成為一種標籤。市場快速放大,判斷一個項目能不能成的元素過於稀缺,我認為投資人、出品人跟演員經紀人素質都應該提高,提高了以後自然就知道怎麼判斷一個項目了,而不需要看那些虛假的標籤。”

當“掛名監製”這樣的虛偽標籤越來越少時,中國電影也將越來越好。

幹掉“掛名監製”,大牌監製+新人導演成就中國電影新力量!

影投人制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