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慧思泉湧的朋友們,大家早。今天的故事人物是理查德.布蘭森。

提起理查德的傳奇,那是一個瘋子的傳奇。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在英國,理查德·布蘭森比英國女王還有名。他沒有做出什麼驚世奇聞,他只是一個愛好熱氣球的業餘探險家。對他或許不太瞭解,但是提到他的“維珍帝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英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公司。維珍集團擁有兩百多項產業,總資產超過70億美元,理查德·布蘭森的個人財富也達到二十多億美元。雖說擁有這些財產,在很多商人中他算不上最富有的,也算不上最成功的,但他絕對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如果你受苦了,感謝生活,那是它給你的一份感覺;如果你受苦了,感謝上帝,說明你還活著。人們的災禍往往成為他們的學問。——伊索

◎所有不同凡響的成就,都是從看似毫無意義的折騰開始

斯托學校是一所位於白金漢郡的大型公立學校。在這所環境優美的學校中,學生們每天按照學校的要求,嚴謹而規律地過著自己的學習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15歲男孩的出現,讓這所平靜的學校開始泛起微微的波瀾。

這個讓斯托學校變得不平靜的男孩自轉到這裡之後,就開始思考如何改變學校的規定。在他看來,斯托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僅死板得像軍隊一樣,而且有些過時的條款看起來簡直莫名其妙。例如,當校隊在其他學校進行比賽時,任何一個不參加比賽的人,必須到現場去觀看比賽,為自己學校加油。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他是個喜歡運動的男孩,如果不是因為腳受傷,他一定可以入選校隊。

現在,他不僅不能在校隊打球,還要被迫去看每個星期的比賽,這讓他感到很不合理,認為這純屬浪費時間。於是,他寫信給校長,強烈反對學生被迫觀看比賽。他在信中表示,學生應該有權利安排自己的時間。對於不願去看球賽的學生,他們即便是利用這段時間來擦窗戶,也會比去看對他來說沒有一點興趣的球賽更有收穫,也更有價值。

除了看球賽的制度之外,他還試圖改變學校的用餐制度。他覺得要改善斯托學校,就應該從社交開始。男學生希望從談話中獲得更多信息,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進行交談。但是,在斯托學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總有固定的座位,每個人的身邊永遠都坐著同一個人。因此,他建議食堂可以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食物和座位,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減少學校餐廳的服務員。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對於他的建議,校長表現得很平靜,覺得不能立即接受,也不完全反對。最後,校長告訴這個男孩,可以將他的觀點登在校刊上。校長的建議給了他很好的啟示。是啊,為什麼不將這些意見發表出來,讓所有同學一起反對這些陳腐的校園規定呢?不過,他的這些意見對於校刊來說太過“叛逆”了,所以,校刊不可能刊登。於是,他有了創辦一份觀點新穎的雜誌的想法。

◎越折騰越成功,成功讓折騰上癮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在那個年代,像他這樣叛逆的學生不僅斯托學校有,其他學校也有。

於是,他就同其他有類似想法的學生聯繫,希望可以一起辦一本雜誌。當這些在校園裡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的學生達成一致後,他們就開始為即將誕生的新雜誌忙碌起來了。

廣告費是想要做成這本雜誌的資金來源。他先是利用各種渠道聯繫收集客戶信息,最終鎖定了兩百多個知名人士,決定從他們中尋找客戶。然後,他又寫信給英國最負盛名的書籍連鎖店老闆懷特·史密斯,希望史密斯能將自己的雜誌在店裡上架。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在他將全盤計劃製作成一份商業計劃書後,經過反覆思考,他又覺得自己曾經規劃的生意規模太小,因此他決定擴大覆蓋面,將更多學校、技術學院和大學納入。這樣雜誌將面向更多的受眾,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他認為如果雜誌面向大學生,那麼高中生可能不會購買;相反,如果將雜誌面向高中生,那麼大學生一定不會感興趣。

在將雜誌範圍確定之後,他決定為它起名為《學生》,這樣正好符合流行談論“學生勢力”的潮流——當時經常有學生靜坐和示威。啟動資金是從母親那裡借來的,他在拿到這借款之後,用它交了電話費和郵資。

在有了創辦《學生》雜誌的目標之後,他的學生生涯找到了新的動力。

他在學校中自己的房間裡開設辦公室,並且請求校長給他裝一部電話。這一次,校長收起以往和善的笑容,斷然拒絕他的請求。於是,他只好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他還很快找到了鑽空子的方法:如果自己告訴接線員投幣電話吞了錢卻斷了線,那麼他就可以免費再打一次電話。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在經過努力之後,所有人都覺得雜誌可以出版了。但是,他卻堅持不出版。因為,在他列出的客戶中,大多數都不願冒險在一個不曾出版的雜誌上付廣告費。最後,聰明的他找到了一個可以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方法。

他打電話給國有銀行——威斯敏斯特銀行,告訴他們競爭對手勞埃德家族銀行將要在雜誌上做整版廣告,問威斯敏斯特銀行是否也需要做廣告宣傳。此外,他還強調《學生》將是英國最大的青年雜誌。這種拿競爭對手來吸引廣告的方法,他還用在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以及《每日電訊報》《每日快報》身上。

◎你越積極面對,成功就越願意靠近你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他的積極努力讓《學生》雜誌的籌劃工作越來越順利。他將精力全部投入雜誌中。他總是信心十足地去談客戶、拉廣告,沒有一絲的膽怯。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事業終於出現了首次突破,他收到了一張250英鎊的支票。儘管這筆錢的數額不大,但它畢竟是一份廣告訂單。另外,著名漫畫家也同意為《學生》雜誌畫卡通圖像並接受採訪。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在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之後,他將更多時間花在《學生》雜誌上。他希望自己可以儘快離開斯托學校,去倫敦開始記者生涯。1967 年,17歲的他終於離開了斯托。臨別時刻,校長給他寫了份意味深長的贈言:“祝賀你,年輕人!我想你將來要麼進監獄,要麼是個百萬富翁!”

他就是理查德·布蘭森。

校長的祝福看起來是個玩笑,但他的玩笑卻有一部分變成了現實。若干年後,布蘭森超出了他的期望,成為一名億萬富翁。布蘭森從創辦《學生》開始,就邁向了人生新的旅程。儘管其中有許多波折,但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幫布蘭森登上成功的殿堂。

很多時候,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我們可能會覺得成功也沒那麼難。

成功會上癮,不折騰永遠嘗不到甜頭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理查德·布蘭森這種敢於挑戰傳統的做法能帶他走向成功,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做的。或許也有一些人,比理查德·布蘭森更早發現這些制度的不合理性,但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接受。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別人高,也不是他們比別人更幸運,而是因為他們內心燃燒著成功的慾望,他們會緊緊抓住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用盡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努力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