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進醫院的人有千百種,奇葩的就醫理由也有千百種:把豆子卡在鼻孔、被王八給咬腫嘴、唱卡拉OK唱失聲……

最近吶,各大醫院又多了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就醫理由:給孩子陪讀氣心梗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的煩心事:這位媽媽的女兒在上海普陀區一所小學讀三年級,自己作為全職媽媽就擔任起了給女兒陪讀的重任。

媽媽說:“自從孩子升入三年級後,學業壓力一下子就大了,作業也難了,有些作文、英語的要求,對家長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本來就有壓力,看到孩子反覆錯,或是動作慢了,一股無名火頓時就冒上來了。”

前不久,這位媽媽一直覺得頭疼耳鳴,而且脖子兩側有痙攣現象,便去就醫。

醫生在仔細詢問了症狀後告訴她,這與長期神經緊張焦慮有關。醫生還說:“現在有不少你們這個年紀的媽媽因為相似的症狀來就醫,一問,發現都是長期陪讀的。”

她認真聽取了醫生的建議:“確實要讓自己心態平和點,不然三年級已經動脈痙攣,到了初高中豈不是要爆血管了?”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這位氣到心梗的媽媽把自己的陪讀經歷發到朋友圈,引發了許多陪讀家長的共鳴,有很多朋友都在她的微信下留言:“這不就是我嗎?每次陪娃兒寫作業都吼得腦瓜仁子疼!”“唉!陪孩子寫個作業,都快把命給搭上了……”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這位媽媽的生活中,網上已經有了許多陪讀家長的血淚史: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許多家長都感慨:“沒陪讀前,我是一個話都不會大聲說的淑女;陪讀之後,我覺得我已經領悟了‘河東獅吼’的精髓……”

陪讀是種煎熬

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家長如此失控?陪讀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無數家長的事例告訴了我們:有!陪讀真的有這麼可怕!

因為,它是一場漫長很漫長、很漫長的煎熬……

為什麼會這麼煎熬呢?

一起看看下面這些陪讀家長的吐槽

你是否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影子?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現在的孩子學科越來越多,學業也越來越繁重,不少家長都感慨道:“這哪是陪孩子學習呀,這簡直就是家長的一場魔鬼歷練!真羨慕古人,只用學一門語文,也不用這麼辛苦給孩子陪讀了!”

古人也要陪讀

其實,從古至今,父母給孩子陪讀的習慣就沒有間斷過,就算是古人,也為孩子陪讀傷透腦筋哦!

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給孩子陪讀的,或許廣大陪讀家長能從中收穫到一些有關育兒的道理。

1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南宋著名的詩人陸游寫給他的兒子子聿的詩,他告訴兒子: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這首詩中詩人不僅勸告孩子學習要有恆心,還特別提出了“實踐”的重要性。所以各位陪讀的家長們,如果感覺孩子對書本上的知識理解不透徹,或許和孩子一起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更容易讓孩子擁有深層次的理解哦!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2

責子

晉·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就算是名垂青史的大文人陶淵明也經歷了陪讀的苦惱。

家裡有五個熊孩子,個個都不愛讀書,16歲的阿舒懶得無人能比,15歲的阿宣根本無心學習,13歲的阿雍和阿端竟然連六和七都分不清,九歲的通兒又天天只知道嚷著要吃的……

五個熊孩子,個個都不省心,按照現在陪讀家長們的狀態,那豈不是要氣得在醫院辦vip?

可是陶淵明心態卻非常豁達,他調侃道:“可能這就是命吧!讓我來喝杯酒冷靜一下……”

所以各位陪讀家長們,就算自家娃不愛學習也不用灰心喪氣,心態放平和,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知識的魅力,或許比批評責罵更有用哦!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3

宗武生日

唐·杜甫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詩聖杜甫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叫宗武,但因為杜爸爸一直在外漂泊,就連孩子的生日也不能陪著孩子,在這首詩中,杜爸爸首先表達了他對孩子的思念與愛意,再不忘叮囑孩子要刻苦學習。

杜甫不止一次在詩中提及自己的孩子,每次都對孩子稱讚有加。

做父母的不吝嗇對孩子的讚揚,從生活中的細節建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更有學習的動力,

這值得許多“一做錯就開罵”的陪讀家長來學習。

4

洗兒戲作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大才子蘇軾因為鋒芒太露被貶黃州,在此期間喜獲一子,他喜不自勝,寫下對孩子的期盼,卻是希望孩子能夠愚笨單純,一生快快樂樂、無病無災。

在眾人都盼孩子成龍成鳳的時代,蘇軾卻寫下這麼一首“叛逆”的育兒詩。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期盼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一生平安快樂

有時候陪讀的家長忍不住要發怒的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壓迫式的教育真的能夠帶給孩子快樂嗎?一味的督促和責罵真的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嗎?

該怎麼陪讀?

從以上幾個“古人陪讀事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幾點家長陪讀的道理:

1 實踐出真知

家長不僅要輔導孩子去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教孩子如何將這些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將知識運用到生活的細節中去。當真正身體力行地把知識運用起來,孩子就不會把這些知識當作一個個方塊字,而是成為了他的回憶與樂趣。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2 引導學習的能力

當家長遇到孩子做題時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先別急著責罵批評,冷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孩子還沒有理解這種題目的解題思維?然後試著和孩子一起梳理思路,讓孩子從中獲取解決方法。只有擁有良好的學習思維,形成獨有的學習方法,孩子才不會面對一道又一道變換的題型時手足無措。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3 用讚揚塑造自信

孩子犯錯的時候陪讀的家長總會忍不住責罵,那孩子順利完成作業的時候家長是否對孩子進行過讚美呢?讓孩子在充滿讚美與愛意的環境下學習成長,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和學習的動力。因此,下次陪讀的時候,試著誇誇孩子吧,或許你會有驚喜的收穫!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4 快樂最重要

這一點人人都知道,卻不是人人能做到。家長們該如何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中抉擇?如何權衡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是否有一種辦法將學習知識與發揚天性相融合,讓孩子一邊學習一邊在快樂中成長?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在快樂中學習

據教育專家統計,凡參加過國學教育的少兒,無論在智力提升、知識積累、品行修養、才藝開發等方面都大大高於同齡人。

“國學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比如說《增廣賢文》,在學完後可能沒有多大的感悟,但在很多年後,那些東西就像根植在骨子裡一樣,當年所學的東西在某一刻還是會用得上。”學堂講師王文遠老師說道。

誦讀是學習經典的一項重要方法,通過誦讀可開發大腦,提升記憶力和理解力。經典的學習可在文化知識積累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直接提高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並帶動其他學科的成績提升。

比如由學堂講師張晨紫鈺老師教授的《趣味誦讀》課程,首先通過音律的方法讓孩子們對國學產生興趣,讓他們知道國學並不是那麼枯燥。

與以往死記硬背不同的是,張老師在教每一首古詩的時候,都會引導孩子們去想象、感受,使孩子們能夠在腦海中構造一幅屬於自己對於詩句理解所產生的畫面,按照孩子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那首詩的情感,以一個點創造多個點,更多面地解讀經典。

另外由胡明英老師教授的《漢字魔方》課程,除了涉及漢字的字義、讀音,著重點是講授漢字的溯源,原本方方正正有點枯燥的漢字在賦予了故事性後變得更加趣味,也更能讓孩子們記住漢字。

在《歷史名典》課程中,不僅涉及歷史故事,還有對於歷史素材、脈絡的梳理,能提升孩子思想品德素質與語文理解能力。《文化擷英》則涉及了古代衣食住行諸多方面。

目前,拙誠學堂針對6-12歲少兒推出了《趣味誦讀》《漢字魔方》《歷史名典》《文化擷英》《趣作童文》等多系列的國文課程。

這些課程不僅僅只是教授學生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和學生們一起成長,用發散性思維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想象空間,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陪讀引發“躁鬱症”?古人送你4條錦囊妙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