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成就自己

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顆完全理智的心,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會割傷所有使用它的人。”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

就是做事情要有所保留,不要把話說絕,也不要把事情做絕,容納一些意外的情況發生。給別人留一條後路,也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成就自己。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成就自己

無獨有偶,在我們中國三國時期,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三國演義》裡面的千古美談,曹操欣賞關羽,想要得到這個忠義雙全的勇將,但是無奈關羽只對劉備一人忠誠,人在曹營心在漢。他歸降曹操的時候,曾經有言在先,如果有兄長劉備的下落,不遠千里他都要前去相會。當他知道劉備的下落之後,決定離開曹操去找劉備,曹操萬般挽留無效,手下的謀士都勸曹操殺了關羽,說不能為他人所用,恐成為日後的心腹大患。可是曹操卻選擇了放關羽通行,並且千里送別,等於送給了他最後一道恩典,讓關羽非常感動,正是曹操的“留有餘地”,才成就了華容道上的千古美談。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成就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同事,你不讓別人為難,就是不讓自己為難。工作中的很多事情,你無法預料到它的發展趨勢,甚至不瞭解它的前因後果,就不要輕易下結論和斷言。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別人逼上絕路,迫使別人為了自保而做出更加極端和不可思議的舉動,在古代,兵法上也講究“圍三缺一”,而不講究四面包抄,就是要給敵人留一條退了,否則,敵人無路可走,就會誓死抵抗,雙方傷亡都會很慘重。

職場競爭中,並不要把對手置於死地,公平競爭、良性發展才是維持職場發展的根本手段。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成就自己

“利不可盡賺,福不可盡享,勢不可用盡。”在這個充滿風險和挑戰的社會里,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要能生存下去,做事做人必須給別人留有餘地,這不僅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關注我,讀懂心理效應,用最低的成本開拓你的眼界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