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鹽鹼地多年「頑疾」他們有啥高招?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圍觀理由:

內蒙古巴彥淖爾是河套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如今,這個美麗的“塞上江南”有著1072.8萬畝耕地,其中五原縣位於巴彥淖爾中部擁有耕地230.5萬畝,而不同類型的鹽鹼地卻佔了53.4%。人均土地的一半都在受著鹽鹼的危害,同時也制約當地綠色農牧業發展。如何打破這厚厚的“生態圍牆”,已成為當前業內望而卻步的一大難題。然而河北硅谷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硅谷)多年來始終致力於攻克土壤頑疾,此次更是憑藉其強大的科研能力及優異的產品特性給這座“生態圍牆”致命一擊。

8月19日,由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支持,農民日報社、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肥料與節水工作站、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人民政府、巴彥淖爾市農牧業局、河北省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承辦的“聚焦鹽鹼地改良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內蒙古巴彥淖爾五原縣拉開帷幕。在農業農村部的號召下,此次論壇共有16個省市,近百個地區的農業技術相關部門、科研機構前來,一同交流研討鹽鹼地改良治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及有機硅功能肥在鹽鹼地改良治理成效見證。會議由巴彥淖爾市副市長、中共五原縣委書記郭佔江主持。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會議現場

當日,參會人員首先前往新公中鎮萬畝鹽鹼地改良技術集成示範區;復興鎮聯豐村千畝蜜瓜四控示範區;巴彥淖爾市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試驗示範項目區;河套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展銷廳等四個地區就政企合作鹽鹼地改良治理實踐示範效果進行觀摩考察。

攻克頑疾 成效佳

伴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土壤汙染日趨嚴重,土壤鹽鹼化、板結化、酸化、重金屬超標等多種問題。對於河套平原來講,制約其綠色農業發展首當其衝的便是土壤鹽鹼化。

會上,農民日報社社長唐園結在致辭中指出,聚焦鹽鹼地改良,既是研究現實問題的會,也是促進達成共識的會,根本目的在於總結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實踐經驗,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生態宜居提供科技支撐。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生態宜居的必答題,更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道難題。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從左到右依次為: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曾衍德;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農民日報社社長唐園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王國林;五原縣人民政府縣長張廣明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王國林對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鹽鹼地改良治理示範建設工作給予肯定。王國林表示河套平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但受多方面影響,當地土壤鹽鹼化問題嚴重,已達到484萬畝。當前,五原縣鹽鹼地改良治理示範區的建設有效推進了當地農業綠色健康發展,並對河北硅谷肥業治理重金屬汙染及鹽鹼地改良的成效表示認可。

對於五原縣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情況,五原縣人民政府縣長張廣明表示巴彥淖爾市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試驗示範項目引進河北硅谷、蒙草、中儲草等32家企業,採取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集中流轉土地,進行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園區建設。鹽鹼地改良後,以發展農牧業循環經濟為重點,建立優質牧草產業區。在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區實現糧飼、經飼輪作,為畜牧業發展提供飼草保證。預計項目完成後,可新增耕地4500畝,5年綜合增收可達投資總額,並能持續發揮效益。

專家點評 劃重點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曾衍德表示,土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長期以來,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耕地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耕地質量堪憂。在談到如何有效紮實推進鹽鹼地改良是時,曾衍德強調,加快鹽鹼地改良,需要採取針對性地措施,有力有序推進,同時也需要政府、企業力量的參與。就加快鹽鹼地改良、提升耕地質量曾衍德認為,一是加快鹽鹼地改良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二是明確鹽鹼地改良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路徑;三是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進鹽鹼地改良。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從左到右依次為:寧夏大學副校長許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康躍虎;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工作站站長鄭海春;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省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宋福如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康躍虎表示,鹽漬土是全球陸地分佈廣泛的一種土壤類型。我國尚未開發利用的鹽鹼地資源面積約5億畝,是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對維持“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重要意義。康躍虎在報告中指出,傳統鹽鹼地草場人工恢復重方法,不但需要漫長的生態系統更新演替過程,而且有演替方向的不確定性。初期經濟效益不明顯,用戶積極性不高。高效節水灌溉,利用鹹水或微鹹水,不用高強度土壤改良、不需要修建高能耗大工程量的灌排系統,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且維持區域水鹽平衡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的理論與方法,是需要破解的科學難題。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柄生對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鹽鹼地改良治理示範建設工作給予了肯定。他表示:鹽鹼地改良需要企業的參與,在實踐方面可有針對性地研發適合的先進技術,適當探索商業模式,以期收穫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多增加政企合作的試點經驗,善於探索創新鹽鹼地改良治理模式,實現鹽鹼地改良治理技術的最佳效果。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觀摩現場

寧夏大學副校長許興表示,河套地區受自然與人為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有1000多萬畝鹽鹼化土地問題嚴峻,除內蒙古地區外寧夏等地區也存在鹽鹼化土地。河套鹽鹼地改良利用存在以下幾點思考:一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發展,因地制宜的開展鹽鹼地改良利用;二是加強區域水鹽平衡觀測,實現耕地質量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加強鹽鹼地草牧業一體化技術創新與示範;四是鹽鹼地水肥一體化及精準施肥;五是鹽鹼地生物改良及高品質農業;六是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循環農業。

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工作站站長鄭海春表示:土地鹽鹼化的精準、有效治理對於增加耕地面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等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實踐目前已經優選了一批生物型、化學型的複合生態改良劑與調理製劑,暗管排鹽、上膜下秸、節水灌溉等關鍵技術研發均有條不紊地開展並初見成效。同時,探索並實踐了流轉企業的新型經營合作模式,為農企雙贏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準把脈 出“藥方”

讓鹽鹼地褪去一身“白紗”,將貧瘠土地“少產缺收” 的帽子甩在腦後非一日之功。為了解決當地土壤問題,硅谷在當地選擇了極具代表性的重度鹽鹼區也就是當地農民口中的撂荒地作為試驗基地。據瞭解,這樣的區域地表覆蓋有一層厚厚以氯化物為主的鹽鹼皮,上面長有典型的鹽鹼指示作物鹼醇、鹼鵬、蘆葦。此項目區是巴彥淖爾市最具代表性的集中連片鹽鹼區。作為國內硅肥龍頭,硅谷精準鎖定種植戶需求,現成為當前解決土壤頑疾的一把利劍。

根治盐碱地多年“顽疾”他们有啥高招?

觀摩現場

對此,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省硅谷農業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宋福如表示,高性能、多功能的肥料是我國化肥領域新的發展方向,但暫未發現有治理土壤汙染的功能性肥料。為此,硅谷經過多年試驗研發成功打造出有機硅系列肥料產品。這類產品不僅能治理鹽鹼地,還可改良土壤,是一種科技型產品。

經農田試驗表明:該產品具有高強分散性,可提高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功能,並將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此外,在解決土壤板結、治理鹽鹼土壤、恢復作物原生態味道、促進作物營養穩定均衡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效。“有機硅系列肥料可有效解決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鹽鹼化、農產品質量下降、病蟲害等難題。從而達到提質增效,增產增收的效果。”宋福如說。

此外,宋福如表示,在的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試驗示範區可看到,使用有機硅功能肥治理鹽鹼土壤,種植的葵花、玉米、甜高粱、籽粒莧,長勢茁壯、豐收在望,這都是在中度、重度鹽鹼土壤上,通過修復改良,讓有病的土壤恢復健康,煥發青春,產生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實踐證明,治理鹽鹼土壤,單一脫鹽、調鹼的模式是對症下藥,生態治理、綜合治理應該是治理鹽鹼土壤的方向,用新材料開發治理鹽鹼土壤的產品是重要的舉措。

....................................................................

本文系農資導報微信官方訂閱號獨家發佈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訂閱號:nzdb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