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翁源: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每个省定贫困村奖补1500万元。这既是乡镇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313亿元奖补资金,一个县就有成千上万的工程子项目,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韶关市翁源县在推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科学的探索和实践。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肯定了翁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做法,认为该做法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难、资金使用进度慢等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项目推进、资金使用、行动流程三个一体化”新路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值得学习借鉴。

顶层设计,“一体化”模式成效明显

走进革命老区龙仙镇青云村,龙仙镇青云、青山、蓝青三个行政村连片的“三青片”现正打造一体化试点样板村。其中水口楼村小组正依托村里的一座老围楼打造景观带,兴建村民休闲广场、“平步青云”徒步运动服务区。如今,经过“三清三拆”,进入广场的道路已经铺成了鹅卵石小道,广场内保留了原有的古井和水塘,种植了绿化树木,增设了石凳、照明灯等配套设施,成为村里美丽的小公园。而曾被媒体报道为垃圾堆臭水沟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村民的休闲广场,空置的小学则改造成乡村振兴讲习所,目标是打造成翁源乃至韶关新农村建设的学术和休闲旅游首选地。

翁源县委书记黄令遥介绍:“新农村建设子项目多且碎,却又事关老百姓的福祉。以往建设工程出了问题,规划、设计和施工三方经常会出现扯皮现象。翁源县有50多个示范村,600多个自然村,10000多个建设子项目,怎么把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做好,把资金用好,这就需要顶层设计。”

2017年11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在韶关市翁源县开展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建设,即“项目推进一体化、资金使用一体化、行动流程一体化”,以精品村规划建设为引领,通过设计师、政府、企业、村民的多方联动,实现驻村规划、现场设计、在地建设的高度契合,创新项目建设和审批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整县推进乡村整治建设。其中,项目推进一体化就将全县10000多个建设子项目整合成一个整治提升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投标确定建设主体,由县委农办作为实施主体。为实现资金使用一体化,该县目前已整合2017至2019年三年各级资金,统筹各类资金,整合涉农建设资金,设立资金统筹流程机制,将涉农、金融贷款、社会捐赠等资金纳入一体化统筹管理,保障资金精准投放,充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目前,翁源全县已整体完成了10条示范村方案设计,已完成52个行政村村级设施项目、630个以上自然村项目设计,已进场施工自然村近300个,“三青片”首批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此外,翁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民生优先,基础设施先行,以水、电、路和环境为重点,全力推进村道硬底化、山塘整治、农网改造、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改扩建等工程。目前,该县已基本建成了涵盖全县域的“村保洁、镇转运、县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基本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到2018年底,翁源县将基本完成省定贫困村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翁源: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管理,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项目推进一体化、资金使用一体化、行动流程一体化,是否会打击村镇的积极性,是否会导致各村设计千篇一律,是否会缺乏有效监管,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翁源坚持整县统筹,邀请高校团队和各专业团队驻场,开展行动规划、协同设计、统筹建设。其中,构建了以华南理工大学为引领的全专业一体化团队长期驻场,协同镇村开展现场设计,对50多个行政村600多个自然村单元制定了全年设计施工计划。驻村规划师、驻村设计师、建造工程师等共同驻场,提高整治创建行动效能,形成各环节良性互动,与各村小组、村“两委”、村民理事会无缝对接,了解、引导、落实村民需求,将村民意愿转化为建设成果,有效依据村的实际情况,形成每村“一品一景一主题”的设计方案。在施工建设中,则采用“专业项目经理+当地农民工匠”为主体的模式,促进就业,带动当地工匠技能提升。从翁源县城到连溪村、青云村,再到黄塘村、沾坑村和渔溪村,娇艳的荷花、脆嫩的扁豆、碧绿的西瓜、饱满的鹰嘴蜜桃,一村一品,串珠成链。每个行政村按照“一品一景一主题”的思路进行规划设计,让十里兰花长廊、十里花果长廊等成了翁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还将资金及项目精确到自然村,明确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个层次整治标准奖补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推进成效越明显的,奖补落实就越多越早,从而进一步调动镇村工作积极性。”黄令遥表示, 2018年翁源县将统筹各级专项资金6.28亿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创建工作,努力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示范县。

在监管方面,翁源县除了购买第三方监管服务之外,还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乡村监督小组,这既是率先在全市推进的一项新举措,也是该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三个一体化”“单元建设项目开工令备案”制度之后的又一重要创新。“翁源县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监督小组,组员以县镇驻村干部、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工匠等组成,且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黄令遥认为,由于子项目很多标的过高,相比第三方监管,他们平时长期驻在农村,更了解村情民意,更容易收集村民意见,并及时与设计施工等沟通整改。而工程验收更是层层把关,不但要有监理等相关部门把关,更必须有乡村监督小组的签字才能通过。

翁源: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据了解,翁源县被省委、省政府纳入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为真正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翁源县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试点先行为基础,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不但进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有的甚至累倒、病倒在工作一线,党建引领起了关键作用。

“陈山村小组的陈福明同志,带头拆了自家五六间房屋,无偿提供给村里五保户建新房。下角村的许花同志,儿子当村干部,自己带头拆了四五间房屋。其他村民看到干部党员都带头拆了,受他们带动感染而参与其中。”青云村党支部书记曾庆福说道。该村由于党员带头拆自家的房屋,发动村民理事会,带动全村干部群众掀起了“三清三拆”的高潮,提前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据了解,翁源县委不但对新农村建设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政策,特别是在“三清三拆三整治”方面,还成立了专项督察组,通过检查督促和明察暗访的方式,对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曝光、问责。去年底,全县53个示范村623个村小组“三清”工作已完成,共清理村巷道、房前屋后面积约6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草约2.2万吨,清理沟渠池塘2250处,约746公里;共拆除危旧房、废弃猪栏及露天厕所1.08万间,面积约28.31万平方米,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有力保障。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肯定了翁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做法,认为该做法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难、资金使用进度过慢等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项目推进、资金使用、行动流程三个一体化”的新路径。翁源县将按照“3年见成效、5年大提升”的目标,要把51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成为中等以上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现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从2018年起,翁源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60个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构建建筑风貌协调、田园气息浓郁、岭南特色明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光带。(来源:南方杂志、作者:张咏棋 龙晓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