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博士違規開大處方 被調離崗位停掉處方權

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珩)8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目前,我市多數醫院都在通過處方點評、“紅白榜”等形式推進誠信醫院建設。目前,全市醫療系統已建立起監管對象誠信檔案,對醫療機構不良行為實行記分管理。按照《重慶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有不良執業行為的醫療機構給予取消評先評優、通報批評、扣發獎勵性績效等處理。

8月6日下午,市中醫院綜合樓內,五六名專家正在專心致志對一張張處方進行點評。遇到有問題的地方,還會不時交流一下意見。

“別小看處方點評,它可會發揮大作用。”據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介紹,此前,該院一位博士就因為違規開大處方,被處方點評“抓”了出來,後果是這位博士從臨床一線調至了非臨床部門工作,而且停掉其處方權。

不僅每月有處方點評,該院還建立了“紅白榜”公示制度,對有違規違紀的醫生在“白榜”上通報批評,並記入個人醫療誠信管理檔案,直接與年度考核、職稱晉升、績效工資、評先評優等掛鉤。

相反,正面典型則在“紅榜”上表揚。今年1月,江北區一位30多歲的女性到市中醫院檢查發現患有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冠狀動脈右冠動脈有兩處堵塞90%以上,一般見效快的治療手段就是安放支架,但這樣做就意味著日後患者要與藥品為伴,對這樣一個年輕人來說,生活將增添諸多麻煩。通過造影觀察、綜合判斷風險後,該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李勇決定不放支架,而是採取保守治療,不僅省去了支架花銷的5萬餘元,更為患者日後省去了一輩子吃藥和術後其他麻煩。

事實上,類似市中醫院的醫療誠信管理在全市醫療系統都已開展。目前,我市對醫療機構不良行為實行記分管理。按照《辦法》,根據醫療機構違規執業行為的種類和程度,一次記分的分值分為1分、2分、4分、6分和8分五個檔次。

重慶日報記者看到,在《辦法》中,8分是最嚴重的情形,包括使用非法定血源或非法採供血;醫療機構在藥品處方、醫學檢查等醫療服務中實行開單提成,向科室或個人下達創收指標等7種情形。

《辦法》規定,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的記分按1年內累計記分及校驗週期內累計記分兩種方式進行。按1年內累計方式記分的,視計分情況由衛計行政部門分別給予誡免談話、取消評先評優、通報批評、扣發獎勵性績效等處理。

按校驗週期內累計記分方式的,又分為1年校驗期和3年校驗期兩種情況。以校驗期為1年的為例,校驗期內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累計達8分及以上的,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該醫療機構進行通報批評,並取消該醫療機構年度綜合目標評先評優資格。同時,一次性扣除公立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第二年年度內獎勵性績效的20%,並視其違規情節,給予限期整改直至由登記機關給予其1—6個月的暫緩校驗期。暫緩校驗期內,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不得開展診療活動;設床位的醫療機構除急救外,不得開展門診業務和收治新病人。

重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