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本書?

嘉會花藝


該書林林總總列出十幾個觀點,一幫文人圍著造史,毫無文人骨氣謬誤舛錯、文理不通。我們一個個來吧。

1、《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下簡稱:書)說:“河南歷史的地位至高至上,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點評: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式起源這是公論。重要發祥地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明等等。很遺憾都沒有在河南。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只有東漢、西晉建都河南,共計不到二百五十年。三千年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何而來,這個牛皮吹的有點太大

2、書說:“河南橫跨中國中部黃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謂”。

點評:請大家明白,河南只是中原一部分!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漢族人居住地區。《辭海》


3、書說:“由黃帝開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點就在河南地區,三皇五帝都出生或生活在河南”。

點評:這個我們看史學大師們的說法。不好意思,順便把新鄭偽故里也揭露了。


4、書說:“先後有22個王朝定都或遷都於河南”。

點評:所謂“22個王朝”是包含了河南歷史上所有的割據政權。按此說法中國歷史上百個王朝都不止,所有割據政權也都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作者明顯在混淆概念!

5、書說:“河南是“漢文化圈”的核心極”

點評:漢族核心文化誕生地:周禮、華夏文明傳播者西周~陝西;大一統實踐者秦~陝西;百家爭鳴~山東稷下學宮;儒家~山東;道家~陝西。漢族、大漢王朝~陝西;唐人、唐朝~陝西;佛教西來第一站、佛都~西安!天下文樞~南京;荊楚文化~湖廣;徽州文化、巴蜀文化、三晉文化等等等等~~;河南頂多是漢文化一個點,而且是個不大的點。
6、書說: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源頭,河洛文化最重要的標誌是“河圖”、“洛書”,進而演化出《易經》。


點評:作者嚴肅點好不好,帶翅膀水裡飛出來一匹神馬,這種神話故事能不能別當歷史講。說書藝人比你講的好的多。何況史學界對河洛在哪還有爭議!再說流傳至今的《周易》還是陝西人周文王所創。

7、書說:人們把商部落做生意、做買賣的人稱為“商人”,把做生意、做買賣的各種事情稱為“商業”。

點評:作者暴露了自己文化水平,學過《社會發展簡史》嗎?原始社會就有商品交換了。

8、書說:“縱橫上萬裡的古代絲綢之路不僅起點在河南,而且有洛陽、南陽、方城等眾多節點和驛站”。

點評:再次暴露了作者的無知,不知道什麼叫“起點”。“起點”~開始的時間和地點。《新華字典》

看我們尊敬的大大怎麼說的:
9、書說:佛家中的禪宗、天台宗、淨土宗、臨濟宗等祖庭均在河南。


點評:佛教八大宗佛教界只認可禪宗祖庭在河南。

10、書說:代表中國古代傑出科學成就的“四大發明”均發源於河南。

點評:要點臉

11、書說: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相傳伏羲統一九大部落,“制嫁娶,正姓氏”,中華姓氏由此產生。《中華姓氏大典》記載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當今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在依人口數量多少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

點評:不要臉。中國姓氏百分之八十起源於西周王室姬姓,姬姓號稱“萬姓之祖”。而西周王室起源陝西岐山。


12、書說:“河洛郎”是河南人的後裔。

點評:給河洛郎當祖宗,河洛郎是北方漢人移民南方的群體,河南什麼時候代表整個北方了?

13、書說:在中國社科院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河南籍國內一流詩人和文學家佔全國總量的50%以上。

點評:天下文樞南京怎麼看?楚人多才怎麼看?江浙、安徽這些文人輩出的地方如何看?


對該書總的點評:阿Q意淫錄

希望支持該書的朋友能有理有據的拿出支持“半部史”的證據來指正。在下在評論區恭候!


天道TD


徐光春先生主政河南5年,後又通過打造“黃帝故里”和河南牽扯多年,目前也是自己倡導成立的炎黃研究院的首任院長,如果出於對自己第二故鄉——河南的眷顧,把“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作為溢美之辭偶爾說一次,聽眾倒可以理解,如果把此觀點到處宣揚,甚至出書立傳,那就有些誤導大眾了。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論斷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粗略的瀏覽了一下徐先生的大作,可以說滿篇的不實之辭,出於對歷史對祖先的敬畏,從徐先生的大作中摘錄了14條,和大家共勉。


1、徐說:“河南歷史的地位至高至上,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首先我要說,和陝西、山西厚重的歷史相比,河南的歷史地位那是要遜色不少的。所謂“金邊銀角草肚皮”,河南不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這是由其地理人文所決定的。說河南是30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以說言過其實了,只有東漢、西晉加上北宋“三個半朝”的500年的都城歷史。古都方面也只有洛陽和開封兩個,安陽和鄭州只能說有遺址發現而已,如果這樣也算古都的話那全國古都也太多了。

2、徐說:“河南橫跨中國中部黃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謂”。

在這裡我要更正一下,河南古稱“豫州”,僅此而已,“中州”、“中原”只是和河南沾邊而已。《辭海》對“中原”的解釋只有一句話:黃河中下游地區。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史籍記錄“中原”指的是河南,是豫州。“中原”一詞從沒有廣義狹義兩說論,從沒有專指“河南”,一直指的是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陝西關中、陝北、甘肅、寧夏、山西、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包括北京)、山東西部、安徽淮河以北、江蘇北部等,關中地區歷來是中原王朝的核心,中原龍首也。從周代到清末,一提起“中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關中平原,是古都長安,這樣的史料不勝枚舉。後來“中原”一詞也被賦予了文化內涵,統稱“漢地十八省”或“中國”。河南就是古“豫州”,代表不了偉大的“中原”。“中原文化”脫胎於“渭水文明”,“中原”一詞一直代指的“關中平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的“中原”就是指的華夏龍庭的關中。

3、徐說:“由黃帝開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點就在河南地區,三皇五帝都出生或生活在河南”。

中國“一代儒宗”的章太炎,“中國考古界拓荒者”徐旭生,國學大師蒙文通、傅斯年,中國考古類型學的奠基人、前考古學會會長蘇秉琦,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文學家金庸,中國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中國通史》,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民族史》,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都明確指出,無論華胥氏、伏羲氏、黃帝炎帝,夏商周的始祖都發源於渭水流域,華山是仰韶文化的源頭和核心,“三川地區”是真正的中華之源。秦嶺作為中華民族的脊樑,提攜著黃河長江,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是文明的重要傳播載體。“西來祖宗東來娘”,河南是文明的交匯地,並非發源地。從周定王(公元前602年)開始河南黃河氾濫記錄看,洪水氾濫2000多次,黃河改道20多次,曾經注入過長江、黃海和渤海,古豫州大象橫衝,洪水滔天,根本不適宜人類生存,陝西黃土高原恰恰是古人天然的優質生活地域。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看西安的楊官寨遺址是著名的“黃帝之城”,陝北黃帝陵附近是史前仰韶文化最為密集的區域,加上《國語·晉語》關於炎黃二帝生於渭水流域的記載,印證了黃帝生於陝西葬於陝西的歷史事實。新鄭是如何一手炮製“黃帝故里”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大量網友成百上千的論文都是鐵的證據。目前,陝西黃帝陵是國家唯一的拜祭黃帝的國祭聖地,被國家領導人譽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假的永遠真不了,搞再多的水泥建築、炎黃研究院、出書、拍電影、改地名、拍廣告片也是徒勞。


4、徐說:“先後有22個王朝定都或遷都於河南”。

我真不知道22個王朝是如何算出來的?大家知道的就是東漢、西晉和北宋,而且這三個朝代的統治和沒落都給中華民族造成了空前的災難和屈辱,從“五胡亂華”、“二帝北擄”,到“崖山之後無中國”,漢人差點被殺光,我不知道哪來的自豪感,還意淫北宋是中國最繁榮的朝代。

5、徐說:“河南是“漢文化圈”的核心極”。

這句話我們該如何來理解呢?大漢王朝、漢族、漢字、漢語、漢服的發源地和輝煌地都在長安,在關中地區,何來“河南是漢文化圈的核心極”一說?

6、徐說: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源頭,河洛文化最重要的標誌是“河圖”、“洛書”,進而演化出《易經》。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河洛”是指陝西的“渭河”和“洛河”;“河洛文化”濫觴於“三川文化”,都發源於陝西,和同發源於陝西流經“雒邑”的“雒河”沒有關係。在曹魏黃初以前,陝西的“洛河”和雒邑的“雒河”是區分的很清楚的,從不混淆。“河圖”“洛書”最早來源於《竹書紀年》中黃帝在陝西洛河發現的《龍圖》《龜書》,並在明庭(陝西禮泉)和眾神進行了演繹,這是源頭。後來經過文王周公演生出了《易經》。《詩經》也好,《易經》也好,都是周人在周原的創造,和非華夏族的殷商沒有任何關係。

7、徐說:人們把商部落做生意、做買賣的人稱為“商人”,把做生意、做買賣的各種事情稱為“商業”。

“商”的本意是指“論罪量刑”。武王滅商後,商人都變成了“殷徒”,成為了周人的奴隸,成為了交易買賣的對象而已。慢慢演化成了對“商量”、“交易”的代指。據史書記載,“殷徒”會被周人經常集中起來進行訓導和買賣。“商人”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地位底下,在文章裡卻成為了炫耀的資本,成為了“商人”的源頭。其實,商品交換的歷史要更久遠。

8、徐說:“縱橫上萬裡的古代絲綢之路不僅起點在河南,而且有洛陽、南陽、方城等眾多節點和驛站”。

國家和國際組織認定的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不知道忽略長安單提河南是何用意?

9、徐說:佛家中的禪宗、天台宗、淨土宗、臨濟宗等祖庭均在河南。

更正說明如下:漢傳佛教八宗祖庭 禪宗祖庭——鄭州少林寺; 律宗祖庭——西安淨業寺; 天台宗祖庭——台州國清寺; 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 慈恩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 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西安青龍寺; 淨土宗祖庭——西安香積寺、九江東林寺; 三論宗祖庭——西安草堂寺、南京棲霞寺。臨濟宗是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祖庭在河北正定的臨濟寺。

10、徐說:代表中國古代傑出科學成就的“四大發明”均發軔於河南。

這個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經不起推敲的。

11、徐說: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相傳伏羲統一九大部落,“制嫁娶,正姓氏”,中華姓氏由此產生。《中華姓氏大典》記載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當今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在依人口數量多少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

中國姓氏發源於西周,特別是8大種姓都發源於陝西,周公分封諸侯後才分散到全國,這是基本的常識。“100大姓有78個發源於河南”是經不起推敲的,“老家河南”的廣告語大家都很反感,千萬不要總想當中國人的祖宗。

12、徐說:“河洛郎”是河南人的後裔。

“河洛郎”是歷史上北方漢人南渡後的後人的自稱,歷史上並非只有河南人南遷,那是一個宏大的長時間跨地域的大規模的民族遷移史。給您更正一下,“河洛郎”和河南關係不大。

13、徐說:在中國社科院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河南籍國內一流詩人和文學家佔全國總量的50%以上。

這個數字說的有點大,都懶得反駁了。

14、徐說: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被稱為“中華第一笛”,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奏樂器。

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帶孔的動物骨頭有幾十個發現,有2孔的、3孔的、4孔的,7孔8孔的都有,目前猜測是鑽骨取火用過後的遺存,和音樂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弱弱的問一句:是哪個專家認定的?

探尋歷史,正本清源,歡迎交流指正。


清樂堂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說法並不準確,作者過於理想化了,忽視了中華文明的多樣性!

當然,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是不能否認的。從商朝開始,河南的地位舉輕若重,她的歷史厚重和文化傳承能在國內排名前列的。

安陽、洛陽、開封、商丘等等歷史名城,商湯、商鞅、韓非、張仲景、司馬懿、白居易、岳飛、史可法、吉鴻昌、楊靖宇等等歷史名人及民族英雄,正是河南可歌可泣的懷念和悲壯!


但我認為,這位作者不能一葉障目,宣揚自己的家鄉沒錯的,可是不能盲目啊!

中華始祖軒轅黃帝來自今天的黃土高原;炎帝出自今天的山西南部和山東西部;

夏朝的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自周起,關中(今陝西關中平原)的地位和影響力徹底橫穿華夏文明;

“號稱八百年”的楚國文明起源於今天的湖北荊州漢江一帶;

和夏朝同步的,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的百越文明,起源於今天的長江以南,遍佈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廣東、貴州、臺灣等地;

而中華文明最重要的儒家起源於今天的山東……

更遠一點的陝西半坡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內蒙古的紅山文化,山東的龍山文化,重慶的大溪文化,這些也都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再遠一點的北京山頂洞人,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我們中華文明可以追溯到50,60萬年前。


其實我要說的是,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割斷任何一個部分都是錯誤的歷史觀點。

自炎黃和蚩尤在涿鹿一戰後,中華文明便以華夏族(漢改漢族)為基礎,對周邊各族文化兼容幷包,歷經五千年風雨,成為傳承最久、最受歷史考驗的、獨樹一幟的文明史。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但不應該割斷、獨立來看。

因為中華文明是一個整體,缺了誰都不行,一個都不能少。

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你們就一聽而過吧!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這不是歷史問題,這是心理學問題。

大家記得阿Q吧,極端的齷齪不堪,狗屁本事沒有,天天惦記小尼姑的xing壓抑狂。在極度自卑與眾人的藐視下,發出歇斯底里的吶喊:老子祖上比你闊氣。妄想以一句口號來獲得對眾人精神上的優勢,洗脫自己骯髒齷齪不堪的名聲。但是事實是可悲的,阿Q自己的精神狀態確實有好轉,但那句口號卻成了眾人的又一個笑談。

不過話說回來了,阿Q祖上是不是闊氣沒有記載,還真有可能有個闊氣祖宗。所以阿Q的話也算五十分吧。但是題主這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卻實實在在的是個笑話。因為我們有史可查,我們是個文明古國,歷史從未間斷。歷史具備小學生水平的也可以把中國幾千年歷史說個大概。想不到這種無知的口號竟然敢寫成書,文人的骨氣啊,在哪?自古賊子亂史混淆視聽都是為民不齒,為官不齒。這麼一個荒謬的錯誤竟然有許多人跟著吟唱,不由得想起魯迅先生的話:阿Q的子孫千千萬啊。

支持擁護這句荒謬口號的阿Q,請把手放在你的胸口,打開小學歷史課本,從頭到尾讀一遍。如果你還有一星半點的良知,如果你明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不能亂,請你放下這個荒謬的低級笑料口號。歷史是嚴肅的,他不是一個會寫書,會寫新聞的人就可以改變的。自古不乏帝王、亂臣賊子等想篡改歷史都沒能成功並且淪為了醜聞與汙點,阿Q們放棄幻想吧。歷史不是一些小丑們可以篡改的。在此奉勸那些想篡改歷史的小丑們,要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在此並不想拿出什麼證據來反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荒謬論點,因為這是一個有小學歷史知識也會嗤之以鼻的荒謬觀點。他值得讓人去反駁嗎?這只是精神極度自卑的阿Q奉若圭臬的臭裹腳布,精神安慰劑而已。

把此問題說簡單了是阿Q式的意淫,說嚴重了是亂臣賊子亂史。想想古往今來那些胡說八道者的下場,放下自卑,放下阿Q精神,切勿在當小丑了。把手放在心口,打開小學歷史課本,打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本,反思一下吧。

阿Q們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你敢不敢再評論區留下你贊同這句荒謬口號的理由讓大家看看?看看誰在吹牛,誰在胡說八道。



摩利支天MLZT


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核心區,史稱中原。如果“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成立,其他中原數省足於當之“半部中國史”,那麼中國又有多大呢?

所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有很大的文學性。很多話,關起門來在家裡說說,對家人是種激勵,比如“我們家老祖宗是漢高祖劉邦”之類的言語。但出門逢人便講,則是種炫耀。以前,我還以為這句話是地域吹的雷語,結果一檢索,真有本書叫《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國史》。


那是2009年11月1日,河南發行的近27萬字的專著,前面是徐光春同志數萬字的講話稿;後面則是專家、學者對演講的解讀,包括遠古、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五代、元明清時期的河南九個部分。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可能編寫時間倉促,存在著一些歷史知識錯誤。下面隨手找出些段落,大家一起討論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河南歷史曾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和濃縮,不僅影響和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將來仍然具有巨大的價值。【商554年,東漢195年,西晉52年,北宋167年,合計968年,不知這些筆桿子隊伍怎麼算得出三千年的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呢?】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斷代工程都不約而同把重點鎖定在中原,經考古研究後發現,黃帝“創業活動”的重點地域即今靈寶西坡遺址、“禹都陽城”即今登封王城崗城址、“夏啟之居”即今新密新砦遺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偃師二里頭遺址等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城邑都在河南,這些考據都證明,由黃帝開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點就在中原地區。 黃帝在有熊(今新鄭市)開創初始的政權制度,為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初現了文明曙光。而中國第一個國家夏出現並發展在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區,所以,“中國”就成為我們國家的稱謂。可以說,中華文明的歷史有多遠,河南歷史就有多遠。
【黃帝創業活動的重點地域在西坡,誰考證的呢?文獻載少典為有熊國君,黃帝東征後主要活動在河北涿鹿。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二里頭使用“夏都”之名,很多學者認為山西陶寺帶“文”字殘壺另一側應為“命”,“文命”則夏禹之稱,陶寺才是夏都。既如此,最早的“中國”在河南嗎?】
出生於上蔡的秦朝宰相李斯所提出並實行的郡縣制,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基本的地方政權建制,影響了數千年中國行政層級架構,一直延續至今。【秦相推行郡縣制跟“河南”扯得上嗎?】

隋煬帝在東都洛陽開始施行科舉制度,到1905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在開封結束,經歷代完善確立了中國上千年封建社會選人用人的基本制度模式,時至今天考試製度仍然是中外重要的人才選拔方式。 【隋煬帝大業年間開進士科在洛陽嗎?元明清沒科考嗎?】
從50萬年前的南召猿人,到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殷墟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發展鏈條,始終自成體系。而其他地區大致相當的史前文化,有的影響有限、有的無續而終。【裴李崗文化被華族仰韶文化替代,後又被東夷龍山文化覆蓋,核心區域都不在今河南,相反它們才自成體系。】
傳說故事說明,人類最早在河南生息。“盤古開天、血為淮瀆”源自河南,至今仍有盤古山、盤古洞、盤古井等眾多遺蹟。伏羲女媧繁衍人類,被奉為中華民族“人根之祖”。初都淮陽的炎帝與出生並建都於新鄭的黃帝開創了多元一體民族生存繁衍的格局,成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幾千年來一直受到炎黃子孫的無比尊崇。近年來我們連續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華人齊聚、世人矚目,河南被全球華人公認為追思先祖懿德的祖根之地,傳承中華文明的心靈故鄉。
【傳說為史,明清小廟為證,國家花錢搞斷代、探源工程真是閒的,不如河南一張嘴!況且這些傳說楚地到處都有!】
文明發端的初始點在河南。在約9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河南先民已開始定居生活、製作陶器、墾荒播種、馴化家畜,開啟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先河。【古河南在藏緬語系未進入前,為苗瑤語系的南蠻、三苗或東夷,還文明的初始點,先民入口珠江、雲南也不敢這樣說!】
周文王囚禁於今天湯陰的羑里城,在河圖洛書和八卦的基礎上,形成了《周易》……儒家創始人孔子,祖籍在河南商丘的宋國,曾周遊列國14年,講學遊說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中原的周、衛、陳、宋、鄭、蔡、楚等諸侯國,河南對其思想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史記》記載孔子曾先後四次在河南問禮於老子,並感嘆“吾今見老子,其猶龍也!”如今洛陽老城文廟門口、鹿邑縣城西街都保存有“孔子問禮處”的石碑。孔子的中原之行吸收了許多中原人士的思想精華,比如其“近者悅,遠者來”的執政觀點,就是採納了當時葉邑(今葉縣)地方長官葉公的主張。孔門弟子三千,七十二得意門生中最著名的子貢、子張、子夏都是河南人,他們在形成、豐富和發展儒家思想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道家鼻祖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長期在洛陽擔任史官,在靈寶函谷關完成了著名的《道德經》,被視為中華的哲學寶典、宗教聖典、文化名典,對西方哲學思想也產生著滋養作用。並以此為中心向全國擴散,佛家中的禪宗、天台宗、淨土宗、臨濟宗等祖庭均在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寺院,這裡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和第一部漢文佛律《僧祗戒心》,被稱為中國“釋源”。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貢獻突出、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師就是河南偃師人,他主持譯出的佛教經典佔唐代新譯佛經總數的一半以上,創立了唐代佛教的第一個宗派。河南新鄭人黃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軍事家,曾“習用干戈,以徵不享”,經過“五十二戰而天下鹹服”。河南淇縣人鬼谷子創立了我國“第一所軍校”,其曠世奇書《鬼谷子》被稱為“治人兵法”,培養出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一批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中國古代文化史成了河南文化史。只想指出一點:陳、蔡、葉邑當時皆楚地。老子即老聃,春秋晚期楚國人,具體生卒年不可考。他出生在苦縣賴鄉曲仁裡,地處今河南鹿邑縣與安徽亳縣之間。此地本屬陳國,公元前598年楚莊王滅陳置縣,實際上已成為楚的屬國。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十一年),楚滅陳後再未復國,終成為楚國的一部分,其間大致是老子的成長與生活時期,故老子實屬楚人。到了唐玄宗時期,朝廷斥巨資在安徽渦陽大力興修老子廟堂(因為史官們刨根問底,發現渦陽乃是老子祖籍之地);同時追封道家莊子為南華真人,唐玄宗還為後世留下了御注道德經。】

限於篇幅,就不再往下談了,感興趣的朋友在百度搜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即可瀏覽全文。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有著美好的願望,希望通過論述河南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以“激勵中原兒女的精神”“提升河南形象”“促進文化繁榮”,從而實現“推動經濟發展”、“實施旅遊立省”、“推進社會和諧”的戰略目標

這源於對歷史文化的急功近利。正如在講話的第三部分《河南歷史的價值一一勵志壯行》中所說,歷史文化是“精神源泉”、“金字招牌”、“戰略資源”。古人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化對人的促進作用是一個過程,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決非一蹴而就。

而且,混淆了歷史文化與文化產業的區別。文化產業,是以傳播和輸出信息、知識、技術、管理為鮮明特徵的實體經濟,因而在經濟生活居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歷史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重視歷史文化,不僅不可能立杆見影,甚至需要大量的投入。大量的遺址、遺存需要保護,這得有大量的建設資金做保障。

關鍵是,歷史內涵並非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有錢有閒、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服務質量才是“王道”。

主講人:徐光春同志

我們要準確定位,著力突出一個“中”字,緊緊圍繞河南歷史上長期是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來搞好選題策劃;彰顯一個“根”字,讓河南中華民族之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光彩;打造一個“特”字,大力宣傳河南獨具特色的武術文化、民俗風情等,讓河南形象更加鮮明、標識更加凸顯;要豐富載體,借鑑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系列行等活動成功經驗,挖掘選準更多題材,統籌考慮、科學策劃、精心打造,讓重大宣傳活動既接連不斷、亮點頻現,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打開一扇扇展示河南的窗口……
進一步發揮好歷史文化優勢,推動經濟發展,要以歷史文化激活發展要素,學會靠“老祖宗”吃飯,繼續在擴大招商引資中主打“文化牌”,特別要牢牢抓住“同根同祖”這根紐帶,感召全球華人來投資興業;引導更多的企業、投資者和群眾投身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為把巨大的閒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開闢更廣渠道。
我省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如此龐大的文化遺產資源,是發展旅遊業的最大優勢。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在河南群眾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事實上成了廣大河南網友的精神導師


嘉會花藝


河南古稱中原,又稱豫州。為早期的九州之中,自古即兵家必爭之地!中國遠古炎黃時期和夏商兩代皆在以河南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活動生存。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邑興建成周與王城,置九鼎於洛陽。其後周代的政治中心慢慢的向河南轉移,至平王東遷洛陽後五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皆以中原為中心,所以才有了問鼎中原、逐鹿中原的成語。

其後的漢、魏晉、南北朝中的北朝及隋唐都是長安與洛陽交替為都。即使都城不在河南也在洛陽設陪都以方便管理東北、江南之地,定都中原更能顯示王朝之正統!

五代十國中皆以定都河南的五代為正統,而經濟繁榮的北宋,以及金代後期皆以開封為都城。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以河南為中心的就有四千年。

自古得河南者得天下,河南自古就是四戰之地。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都發生在河南,如官渡之戰、牧野之戰、中原大戰、偃城大捷等無不發生在河南!歷史上無論是割據政權還是農民起義對河南的爭奪都是慘烈無比的,元未明初中的紅巾軍抗元起義至使河南出現了百里無人煙的境地!

中國八大古都一半在河南,中國的名字也源於河南。《道德經》、《莊子》、《河圖洛書》、《清明上河圖》及甲骨文皆源於河南。自古無論興盛與戰亂皆離不開河南,所以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是史學界公認,絕非誇大其詞!


隨心所欲127929471


00

對於陝西河南兩地的紛爭的一些見解,朋友們一起分析一下,一些西安網友說洛陽啊,不要跟西安搶文化?不要跟西安蹭熱度?洛陽人太壞了,洛陽人造假成風,洛陽就不該出現在歷史上,大家可以看一下,洛陽人跟西安都掙了些什麼:

1古都數量之分,西安說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然後不許洛陽稱十三朝古都,洛陽表示不服,說西安前些年還說是六朝,最近幾年才加上,並且有幾個還是少數民族的,不屬於二十四史的正統王朝,更有西晉東漢等為了湊數才加上的,質量不高,而西安人則認為夏商經常遷都,有不確定性,而且隋唐是西安人的專利,不甘心洛陽分一杯羹。也不承認什麼兩都制,洛陽也拿出不少證據,如《兩都賦》,《兩京城坊考》及無數歌頌隋唐盛世的詩詞歌賦和宮城遺址,究竟怎樣,各位網友可以自行分辨。

2.中原之爭,西安幾位網友引經據典說中原是關中平原,跟河南關係不大,河南人不能總跟陝西人過不去。而河南人比較委屈。中原中州怎麼成了陝西人的?還說我河南愛搶別人的?

3.河洛文化,河洛郎,河圖洛書,西安網友說河洛是渭河,河洛郎都是陝西出去的,河圖洛書是屬於商洛。洛陽人怎麼這麼不要臉,專跟西安過不去,洛陽更加不服,說閩南臺灣潮汕無數客家人自稱河洛郎,為了思念家鄉更是命名了洛陽江,少林寺,洛陽橋等實證。西安網友則列出了各地長安鎮,長安街來進行反駁來證明洛陽橋跟洛陽沒關係。

4.西安人說河南人小偷多,素質低下,河南人也列出馬蓉,藥家鑫,房姐,手錶哥幾位代表證明陝西也有素質不高的,也有撿菸頭的事件證明素質不高不是河南人的專利。

5.西安人說河南假貨遍地,河南是造假之都,河南卻指出西安有真假兩個兵馬俑,更是造出八大奇蹟館,鴻門宴遺址,秦陵地宮等欺騙遊客的假景點。

6.絲綢之路起源之爭,西安人義憤填膺說只有西安才是唯一的,其他城市都不能掙,都不能搶,誰搶誰就是搶文化,就是造假,而洛陽則說我也有份,你沒看到龍門石窟的胡人造像?沒看到出土的胡人唐三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認定了我憑什麼不能說?

7.宅茲中國,何尊銘文。出土於寶雞,現陳列於寶雞博物館,陝西人理所當然的說這指的是陝西,這裡是最早稱中國的,洛陽更是嗤之以鼻說銘文上寫的清清楚楚描寫的是洛陽,在陝西出土就是陝西嗎?究竟寫的是啥反正我沒看懂,對歷史有研究的可以發表一下。

8.天地之中,陝西說我有大地原點,我是中心,河南說我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天地之中。也有可能中心比較多吧。

9.網噴,陝西說河南人壞的很,專門攻擊陝西,黑陝西,黑西安,河南則表示委屈,大家看一看什麼大唐神都,大秦神柱,清樂堂,摩利支天,畢加索為代表的平時都幹了些什麼?什麼叫網絡流氓,什麼叫網絡垃圾?河南網噴多你怎麼不會也列出幾個叫大家評評?

10.陝西說河南啥都不不行,怎麼能跟西安比,你們是羨慕嫉妒恨,河南更是淡然,論歷史文化洛陽上,我還有開封安陽許昌商丘南陽,論經濟鄭州上,我不跟你比。

林林總總,陝西河南兩地紛爭多集中這幾項,由此可見西安人更討厭河南多一些,做為一個歷史名城,歷史文化成了西安最自豪的名片,說歷史更是頭頭是道,指手畫腳,搖頭晃腦之際偏偏有個河南,說起周朝,洛陽說成周,有王城遺址,有天子駕六。說起大秦,河南人疑惑的說那不是咸陽嗎?怎麼跟西安衝突了?說起漢,洛陽說我有,說起隋唐,洛陽說我也有,說十三朝古都,洛陽說我也是,你那還有幾個不算數的,說起絲綢之路,洛陽又出來說我還有,並且我這還有你那沒有的。於是西安憤怒了,我大西安大肆宣傳引以為傲的歷史文化怎麼到處都甩不開洛陽這個令人討厭的存在,於是,戰爭爆發了,陝西河南兩地紛爭由此開始,究竟勝負如何大家在網絡上可以看得出來,大秦部隊火力雄厚,人口眾多,更有大秦神柱大唐神都幾位主力親自建群組織一批正規軍咄咄逼人,而河南則四分五裂,各自為戰,在兩地網絡對戰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當然這只是河南不重視的原因,否則以河南億萬人口基數,陝西這些部隊分分鐘就會灰飛煙滅,淹沒在河南人的口水中。對於陝西河南兩地的紛爭你有什麼不同見解嗎?


優恰寶


首先小賤在這裡向為河南歷史正名說話的網友表示感謝,因為40多個回答其中30多個是陝西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大家都懂,少部分人能敢於正面和地域黑做鬥爭在頭條裡已經不多見了,這就像日常生活裡的見義勇為一樣,有的人選擇站在一邊觀看,有的人選擇和惡勢力做鬥爭一個道理。再次感謝維護河南維護華夏主體歷史的網友😊,即使他們不是河南人。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本書。


此書作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文化部長徐光春的著作,由河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闡述了河南在整個華夏文明歷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各界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小賤覺得白巖松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河南什麼樣,中國什麼樣”。白巖松稱:我覺得中國人什麼樣,河南就是什麼樣,河南的人口現在其實接近中國1/10了,多龐大的一個數目啊!另外我們的這種文化的堆積,去博物館的時候,大家都應該會感受到這塊土地曾經為這個民族作過什麼,我們多少成語歷史故事都與河南各地的地名緊密相關,所以我很驕傲那一次替河南人說話。



小賤表示,在這裡我不是為我們河南人發言什麼言論來表達什麼,只希望每一箇中國人,換個角度去看待自己,我希望中國人都來河南看看,看這個民族這個土地這條路是怎麼走過來的,而不是像這個問題中30多條陝西網友的回覆來貶低和摸黑河南,因為他們摸黑的不僅僅是河南而是在刻意摸黑以河南為主體的整個華夏文明的“軀幹”,試問如果大家都不愛惜自己的“軀幹”我們的民族如何立足於世界舞臺之林?

小賤不知道陝西網友是沒人了還是怎麼了,這麼喜歡拉幫結夥😳,你拉人小賤不反對,但是看看你們都拉的什麼人啊😛

這麼貶低岳飛美化秦檜,就像問問你們陝西人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你要反駁書。小賤要說:書是本好書,關鍵讀書的人是不是好人,小賤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你要反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就請你拿出真憑實據,除了河南在中國還有哪個省是上自夏商周下到民國抗戰不間斷的,如果有本事你就拿證據反駁,如果沒有那本事拿不出證據就算你把聯合國搬過來又能咋樣???捱了打學會告老師了不會自己解決嗎?😒小賤來一個鄙視👎

什麼是歷史?歷史就像一個老兵,無論他的戰鬥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是最好的見證者,河南省不就是華夏曆史的最好的見證者嗎?詆譭歷史掩蓋事實可恥,可陝西人為什麼一次次的詆譭摸黑老兵河南那????究竟是文化的自卑還是異族的陰謀相信在不久所有答案都會水落石出😄,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欣賞陝西人的傑作,看看能不能再次突破黃種人的下限。

拒絕地域黑,講證據講事實是小賤一貫作風,歡迎大家討論學習😊


終日賤


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本來不想說什麼,但既然今天有點時間,就閒聊幾句。我首先覺得這樣寫是有一定的誇張成分,畢竟中華民族是多元化文明和文化共同發展,融合的結果。但這句話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開始到北宋時期,河南這塊土地一直是中國的核心區域,這個核心區域不僅僅有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也有思想等等方面。河南的衰落也就是從北宋末年開始的,大批中原士子南渡杭州,把中原文化進一步傳播到江南地區。

再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把河南從中國的王朝史去掉。那麼你們將要看到一部怎麼樣的中國史呢?首先,沒有了夏商,因為夏商的核心區域和國都就在河南附近。中國的歷史就要從西周開始了,也就是說要減少至少1千年的時間。其次,沒有了成康之治的成周洛邑,也就是沒有了何尊銘文上的“宅茲中國”。也就沒有了東漢,因為東漢的核心區域也在河南,沒有了經營西域幾十年的班定遠,也就沒有了羅馬帝國三次遣使入貢洛陽。也就是沒有了曹魏,沒有了西晉,北魏也就剩下遷都洛陽前在山西大同的那段歷史。隋唐也就剩下一半,隋大業遷都洛陽;唐立國後,唐高宗到玄宗初期一直在洛陽。玄宗後期才重回長安。也就沒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方認可的女皇帝——武則天。

也就沒有了宋,有人說宋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但兩宋300多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處於和平時期,給異族的歲幣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沒有唐朝的國都六破,天子九逃。沒有了作為開國皇帝的李淵也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淵從之,自為手啟,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如此拿百姓命運做籌碼,確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唐軍屢次大敗燕軍才不得不求助於回紇,唐肅宗竭力討好回紇不惜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同他先祖李淵對突厥的“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同出一轍。其無恥程度歷朝莫及,這種話也只有唐朝的皇帝能說得出來。 “回紇大掠東都三日,奸人導之,府庫窮殫,廣平王欲止不可,而耆老以繒錦萬匹賂回紇,止不剽。” “初,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懼之,皆登聖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賀,又縱橫大辱官吏。” “回紇登裡可汗歸國,其部眾所過抄掠,廩給小不如意,輒殺人,無所忌憚。” “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回紇悉置所掠寶貨於河陽,留其將安恪守之。” “及收東京(洛陽),回紇遂入府庫掠財帛,於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所掠)財物不可勝記。” “肅宗用回紇矣,至略華人,辱太子,笞殺近臣,求索無倪。所謂引外禍平內亂者也。(回鶻)夷狄資悍貪,人外而獸內,惟剽奪是視。”

中華文明史目前被認可的也就是4000年左右,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說法差不多就從3700年開始的。你們算算,如果去掉河南,還有多少年的能夠留下來的?咱就不說史前歷史了,比如賈湖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等了。

最後說一句: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能代表中國歷史的省份,最符合標準的也就只有河南。引用謝靈運的一句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謝靈運說的有點誇張,但曹子建也確實有才。


三戶老人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咋一聽,來頭不小,看了是*光春寫的,呵呵一笑,文人政客喜吹捧,獨立成句也稱詩,再一打聽,就知道此人文墨幾何,河南既然能代表中國,那讓我們來看看河南到底能代表中國幾何?其他網友已經就那本書逐條批駁,我就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做另外一種表達!

第一 上古人類之中國

我們從哪裡來 遷徙之中國人(圖二)(圖一太過久遠,僅做參考)

這是我們祖先最為久遠的回憶(圖標很清楚,各位網友必然看的清晰),雖祖先篳路藍縷,但卻在華夏大地(黃土高原)選擇了定居繁衍!可稱為,雛形中國文明!

圖一

圖二

第二 滿天星斗之“中國”



中華文明實際是在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錢江等地理範圍內展開並結成的一個巨大叢體,這個叢體內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發展,彼此競爭!但有相互借鑑,逐漸出現“一體化趨勢”,並於中原地區出現了一個兼收幷蓄的核心!專家認為,作為一種歷史趨勢,多元一體奠定了日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礎,成為了中華民族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遠因和源頭!正因為各省份文化因素的疊加,最後在中原沉澱,才有了夏商周文明的礎柱!(有網友會拿出賈湖骨笛,拜託,德國法國還發現距今三四萬年的骨笛,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創造,中國也不例外)!


第三 炎黃之中國

赫赫我祖,敕造華夏!炎黃部落發源於陝西渭水,一路向東,給中國人帶來了最早意義上的稱謂,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第四 禹貢九州之中國
〈禹貢〉反應了古人對於天下的理想劃分,這個劃分的做法就是依據“山川形便”九州也可比最早的中國,每一個都彰顯不同地域風格,豫州只是其一,豈可以代表其他?

第五 具有王朝意義的中國 ~夏商周

雖然說是王朝,但夏屬於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和其他城邦的關係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的關係,但有些方國是受夏分封而來,就如同諸侯國,故只能以勢力範圍來表示其影響力!夏早期在在山西境內的河內地區活動,,中期沿汾水黃河向東南遷徙,晚期至伊洛盆地,可見,夏發源于山西(山西有點低調)而不是河南!

殷墟的發現,證實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因為商管理範圍有限,同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晁福林《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指代,先秦大家最熟悉的朝代,包括周公制禮作樂,武王伐紂等,源自陝西武功,始都豐鎬,最早的中原之地,遷關中子弟營建洛邑,教化殷商舊民!

第六 一統華夏之中國-秦漢

秦漢被國外稱之為“中國第一帝國時代”來自古雍州(現陝甘)之地的秦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國,度量衡,直道,文字,都江堰,長城,漢人,漢字,漢服...提起秦漢,我們民族湧動的是昂揚,向上的熱血意志!秦為我們獲得了百越之地,漢為我們獲得了西域(新疆)自此,自古以來這個說法我們便有了法理依據!後世百代皆行秦政,如果按照河南人的算法,陝西對中國五千年的貢獻何止一半了(秦到清+西周+西漢+唐)哈哈,當然這個算法有點搞笑!秦漢對我們文明的影響直到現在,中國文明的正統肇始於秦漢,一點都不為過!

東漢定都洛陽,領土面積580萬平方公里,相教西漢的609萬,戰略有所收縮,佛教在此期間傳入中國!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擴張並形成門閥,匈奴,羌,氐族等民族內遷,北匈奴西遷後鮮卑人佔據漠北,為以後的五胡亂華埋在了伏筆!

東漢以後,中國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時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受到特別的影響,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年間,各種王朝交替,互相攻伐,這一時期的漢人受到了特別的摧殘,漢人因戰爭衣冠南渡,定都河南洛陽的西晉更是開啟了五胡亂華,漢人兩腳羊的時代!洛陽人所謂的魏晉風流,盡是苟且淫慾之事,可憐多少樓臺在雨中!

第七 華夏一統帝國,盛世威儀之-隋唐

提起隋唐,提起長安國人心中滿滿的自豪與嚮往,關隴貴族就如神一般的存在,締造了這兩個光輝的朝代,大家都很熟悉了,不再多說!此時的河南,當然也很繁華,處於為李唐皇室轉運江南財帛和糧食的角色,作為直通京畿的便利,洛陽成為陪都!

唐亡後,進入五代十國,但是沒有一個能像唐朝一樣成為各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也不出華北地區,依次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定都中原地區,使得河南民生凋敝,經濟後腿,人口流失!

第八 中華帝國的崩塌之-北宋

這是定都河南的最後一個朝代,北宋的繁華有目共睹,北宋的滅亡也使得日本人感慨,宋亡之後無華夏,靖康之恥,猶言在耳,民眾的悲呼讓人不甚唏噓!

南宋定都臨安,元明清(元為我們帶來了西藏,清為我們帶來了蒙古)定都北京,在此不做論述!

就此而言,我們可以對照上上古至宋,河南之地能代表中國否?顯然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有偷換概念之嫌疑(我們禮樂文化來源於西周,一統文化來源於秦,民族之名來自於西漢,盛世威儀來自於唐)!名聲是自己努力來的,而不是爭搶,河南為了黃帝,屈原,孔子,諸葛亮,倉頡,花木蘭...和兄弟省份之間互相傷害,正所謂沒有地域吹就沒有地域黑,坐正全國人民的祖宗不是靠這些手段,既然百家姓發源於炎黃,又何來河南之說,既然古中原包括汾渭盆地伊洛盆地,又何來唯河南一家之說,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最後一個問題,“老家河南”記得五月份出差洛陽鄭州,作為一個金融從業者,不喜歡套近乎,偏愛數據,河南同事也閉口不提老家河南,我故作玄虛,來了句~終於回老家了,真好!他們驚詫,“你老家是河南的”?,我不覺一笑,他們就此打住,聲稱,那只是句廣告詞,不要當真!看看兄弟省份的廣告詞“晉善晉美”“好客山東”既突出了自己,也顯得如沐春風,“”老家河南“”這等宣傳,角度有些問題,實一爛招!

中華大地,處處好風光,我們有遼闊的東北平原,信馬由韁的疆藏,風景如畫的江南,氣吞如虎的內蒙...在中國歷史上,地域文化劃分是分塊的,比如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贛鄱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都不可替代,一部中國史,半部河南史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