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炒股虧掉13億,最近兩個月又虧2億

半年炒股亏掉13亿,最近两个月又亏2亿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今天上海萊士發佈2018年中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61億元,但淨利潤為-8.47億元。主要原因是,炒股虧了13.79億元,所以半年白忙活。

與此同時,上海萊士發佈2018年前3季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10.34-13.16億元。由於公司主業是盈利的,據此推斷,7、8兩個月,炒股又虧了至少2個億,平均每月虧損過億。

看到這虧損報告,禁不住肉疼。每個人、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專長。如果上海萊士只專注主業多好,半年也能賺出好幾個億。要論投資,還是保險公司比較專業。

今天中國平安發佈中報:上半年淨利潤581億元,同比增長33.80%。無論利潤總額還是增長率,都非常漂亮。比如股王貴州茅臺上半年淨利潤是158億元,只有中國平安的1/3不到。

賺錢能力很強的險資2016年曾經在大盤指數相對低位時,大舉進入市場抄底成功,但由於部分險資操作比較粗暴,被證監會劉主席罵為“野蠻人”。這一次,險資又在試探性加倉A股了。有報道稱,本週兩個交易日市場大漲,和主流保險機構參與有關。

“先知先覺”的資金已經動手,大家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他們錢多,很難快進快出的,一般佈局有個比較長的時間週期,也允許建倉價格有比較大的波動區間。

比如我們私募產品建倉,兩三個月週期很正常,同一個股票前後買入價格相差20%也很正常。險資資金量比我們大多了,有可能半年一年都在分批買買買。因此,不要把險資入場作為精準底部標誌。

至於一般上市公司看到自家股票價格跌多了,大股東增持,更是和股價底部沒什麼關係。今年6月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有朋友比較振奮,我在“第一財經”做節目時說得比較刻薄:他們上市公司老闆又不是專業炒股的,怎麼可能買在底部?當然要先被套一段時間。

後來市場的走勢大家都看到了。我們產品業績也因為採取保守策略,近兩個月跑贏滬深300指數超過10%。時至今天,我還是維持以前的看法:今年炒股不能急,來日方長。不要因為一兩天漲跌,太快改變三觀。

今天寧波銀行也發佈中報:上半年淨利潤57億元,同比增長19.64%。銀行股是我認為比較安全、可以配置用來作為打新股市值的。但在這裡也提醒一聲,既然配置用來打新股,不要指望短期能漲多少。

銀行股業績不錯,估值也低,為什麼卻不容易漲呢?主要還是投資人對銀行背後隱形壞賬的擔憂。現在政府和企業,憑本事借的錢都不怎麼喜歡還。

特別是有些國企,欠錢太多後會找大領導哭訴,說日子沒法過了,反正銀行是您的兒子,我也是您的兒子,還錢給他等於您老把錢從左口袋掏右口袋,那還不如別麻煩乾脆別還了……所以有個詞語叫“壞賬核銷”。

一般肯定是不讓核銷的,但萬一借錢的真是兒子呢?所以這是第一個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銀行股大多數都有對應的港股。比如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今天A股收盤價分別是3.59和5.51元人民幣,H股收盤價分別是3.70和5.57元港幣。

1元港幣今天能兌換0.87元人民幣,那麼相當於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港股價格分別為3.22和4.85元人民幣,有10%多的差價。所以大資金要買銀行股和奢侈品包包,喜歡優先到香港去買。

還在休假,今晚就聊這些。由於一週沒去公司上班,拍我們老闆一個馬屁,向新朋友推薦下他的公眾號:林奇。價值投機很牛的一個人,2013年底部猛幹創業板,2015年大舉炒房,2016年後又搞風投,今年開始帶我們做私募。他對時代趨勢的節奏踏得很準,認為現在是逐步低位佈局好公司的好時機。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他的公眾號:

------操作指南------

1.大勢。總體趨勢評分:4.5分;階段最強指數:無。(8分以下不超過半倉,6分以下不建議參與)

2.概況。今天市場連續第二天大漲,僅高送轉、視聽器材、鋼鐵等少數板塊小跌,其餘板塊大多收紅,醫藥生物、機場航運、造紙和超級品牌(白馬股)等領漲。個股漲跌比2697:548,自然漲停36家、跌停5家。

3.觀點。雖然反彈態勢不錯,但我對當前行情仍然持“中性”態度,幾大主要指數站上20日均線之時,就是要高度警惕的時候,後面可能還有寬幅震盪。建議不急著上倉位,先繼續混混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