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5月14日至18日,全國28家媒體的30餘名記者一起,奔赴武漢、黃岡、荊州、宜昌四個長江沿線城市深入採訪報道。大家一邊記錄著長江沿線城市的發展與變化,一邊不得不為很多可喜的改變和感人的故事加油點贊。

幾天的所見所聞,我們感受到了,沿長江經濟帶所有城市都在“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指引下,拆除碼頭、搬遷化工廠、植樹種草恢復溼地,一場生態修復的新實踐正在萬里長江沿岸展開。為他們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雙擊666,為他們在長江大保護的決心和務實行動,遊艇火箭刷起來。

美麗中國長江行的採訪暫告一段落,責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始終在路上,讓我們一起回味“長江綠心東湖綠道”的速度、激情與浪漫;一起體驗蘄春一棵小草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龍鬚溝如何變成景觀河?一起感受從“險在荊江”到“美在荊江”的鉅變,石首的麋鹿和江豚告訴我們:留住了天使的微笑;百家化工企業“關轉搬”,河湖長披星戴月用腳步丈量和堅守在河與湖的生命線,讓我們一起傾聽宜昌“加減乘除”式的發展傾情於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新時代長江之歌。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武漢之聲】長江綠心和鋼都有話要說

“世界級慢生活”體驗嘉年華

水是湖北的標籤。俯瞰碧波無垠的湖水,一條環湖綠鏈婀娜蜿蜒於湖面,這是武漢的東湖綠道。

東湖綠道總長101.98公里,寬6米,是國內最長5A級城區旅遊景區綠道,也是東湖風景區生態保護和系統修復的核心工程。分為聽濤道、湖中道、白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和湖山道七段主題景觀,它充分依託東湖山、林、澤、園、島、堤、田、灣八種自然風貌,將東湖打造成武漢市民親近自然的城市“生態綠心”。

當人在綠道上散步時,松鼠、野兔可以無拘束地在綠道下玩耍。郊野道九曲十八彎,儘量不去打擾樟樹的寧靜,磨山道收窄自己,因為它經過參天大樹的領地。

湖邊騎車,林中散步,成為武漢市民的休閒日常。這就是江城的詩意生活。

東湖綠道鼓勵綠色出行,採用了全球首創的四維立體交通綠道,既有1.5米寬的步行道,又有6米寬的自行車道,來這裡的人可以選擇步行、自行車、電瓶遊覽車,或者從湖面乘船進出,享受慢生活的節奏。

東湖綠道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多種生態措施,改良生態系統;通過植被規劃、人工溼地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淨化東湖水體,促進東湖生態系統的修復。目前,三期工程仍在規劃建設當中。

以創建“世界級綠道”為宗旨,以千年之作,傳世經典的信念,將東湖綠道打造成最美麗、最幽靜、最具湖光山色、最富人文氣息的環湖綠道,以道串珠把東湖打造成“城市名片”,讓市民和遊客體驗“世界級慢生活”嘉年華。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鋼都”的江灘“會呼吸”

作為“鋼都”的武漢市青山區如今建成了濱江城市景觀帶和“會呼吸”的江灘。

據悉,在青山江灘建設中,綜合運用了海綿城市“滲、滯、蓄、淨、用、排”的建設理念,儘可能減少硬化面積,多用透水鋪裝,建有一條800餘米的生態草溝,每逢降雨能夠就地存蓄、滲透、淨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乾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養護草溝中的各類植物,促進周邊環境更加生態,保證四季風景優美。

青山江灘東靠臨江大道,西抵長江,結合青山濱江商務區建設,採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將堤與灘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江灘、提防三位一體”的景觀結構,打造了一片充滿活力和時尚的青山濱江城市景觀帶,讓江灘“會呼吸”。

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的歷史內涵,青山江灘以最少干預的原則設計建設了雨水花園、體育運動、都市時尚、工業遺蹟、市民之家、青山記憶六大景觀分區,各區域之間無縫過渡,渾然天成。每到節假閒暇時,昔日蕪雜的江邊荒地就成了市民們健身嬉戲娛樂的樂園。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黃岡之聲】一棵小草和“龍鬚溝”的力量

4萬多農戶種植蘄艾脫貧

60多歲的王江和是湖北省蘄春縣管窯鎮管涼村的一位農民,也是當地“脫貧攻堅戰”中的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

“雖然只有八分艾地,端午前後就可以收割第一茬艾葉,至少可以賣2000元以上!”王江和樂滋滋地說。

在湖北蘄春,和王江和一樣種植蘄艾的農戶已達4萬多人,全縣蘄艾種植面積達16萬畝以上,帶動周邊的浠水、武穴、羅田等幾個縣市種植蘄艾10萬畝以上。

昔日一株隨處可見的艾草,如今變為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神仙草”。

從政府層面,當地建立藥材種植獎勵基金,從鼓勵藥農種植蘄艾入手,凡是每種植一畝蘄艾的農戶,每畝可獲得100元獎勵。而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蘄艾種植的,每畝獎勵標準則提高至400元。同時,政府每年拿出6000萬元,建立“孵化基金”,採取以貼息方式用於蘄艾企業週轉,鼓勵蘄艾加工、銷售、研發企業壯大。

從市場層面,一批涉艾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大量企業直接走向田間地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從源頭種植蘄艾——加工蘄艾——銷售艾製品——產品研發,形成一條龍、全產業鏈格局。截至2017年末,全縣工商註冊涉艾企業達到1100餘家。蘄艾產業年產值每年以10億元速度遞增,助推當地醫藥產值跨過100億元關口。

從銷售層面,蘄春聯合淘寶、天貓等銷售平臺,為蘄艾產品外銷搭建起快速通道。截至2017年末,全縣從事蘄艾電商的業主超過2000家。全國50多家物流配送企業在蘄春設立分支機構,幾年時間,蘄春一躍成為阿里巴巴“全國電商十強縣市”。

“龍鬚溝”裡有魚跳

談及雷溪河的變遷,蘄春縣城區一家企業退休職工李馨感慨萬分地說,昔日“龍鬚溝”,今日景觀河,周邊的群眾別提有多高興了!

幾十年了,河裡沒有看到魚兒。雷溪河從上游的黃廠水庫洩洪閘蜿蜒而下,直達長江。

全長40.4公里的河流就像一條綵帶,鑲嵌在這個有著滄桑歷史的古城版圖上,見證著這個城市的發展脈動。

它流經當地四個鄉鎮,不僅在縣城城區內拐了一個巨大的弧度,更是當地40萬畝良田的重要灌溉來源。 

“30多年前的雷溪河,不僅水流清澈,而且到處可見小魚小蝦,河邊楊柳下掛,風景美極了!”在縣城生活了一輩子的市民龔家新有感而發地說。

為根治和改善河流的水質,當地黨委政府屢次重拳出擊,採取了截汙、改網等系列舉措,數百次組織城區單位的幹部職工以義務勞動的方式下河清淤……

按照“堅持規劃先行、堅持尊重民意、堅持循序漸進、堅持綜合整治、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計劃每年整治和建設1公里,通過“以點帶面、連片成線”的方式,力爭五年左右時間完成雷溪河城區段的整治改造任務。

按照“一帶、三區、十景”結構佈局。“一帶”,指河道景觀貫穿東西的自然遊賞帶;“三區”,即京九大道至七里橋生態景觀區、七里橋至三路橋運動康體遊憩區、三路橋至四路橋文化展示體驗區。

經過為期近兩年的改造,一期工程共完成水域綜合治理,河道清淤擴卡;護岸工程建設;一河兩岸排汙管網工程建設;一河兩岸綠化景觀工程建設;一河兩岸亮化景觀工程建設;一河兩岸房屋建築立面改造;橋樑美化裝飾工程建設等七大任務。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荊州之聲】一岸一鹿一豚留住天使的微笑

死“守”長江生態生命線

沙市號稱“百年商埠”,擁有長江岸線12.64公里,共有企事業單位72家,居民1182戶,其中港口企業17家,碼頭泊位34處。兩年來,沙市區強力推進長江岸線整治,保護飲用水源地,打響了一場長江大保護的攻堅戰。

沙市區環保分局局長於露說:“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既是中央要求,也是沙市責任。”

按計劃,17家港口企業和34處碼頭泊位要到2017年12月底完成拆除搬遷。實際上,到9月底,17家企業、34處碼頭泊位的房屋和設備全部自行拆除,比原計劃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我們沒有發生一起強拆,全部都是企業自行拆除的。”範芃說,長江大保護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2017年8月份整整一個月,專班人員日日夜夜守在長江邊,白天到企業碼頭,晚上到居民家裡,一家一家企業,一戶一戶居民,上門做工作。專班中有社區、交通、河事、海事、港航等部門工作人員,對港口企業和碼頭狀況都非常熟悉,交流起來比較順暢。

專班又幫助企業積極尋找出路。“整治工作不是要把企業整死。我們要的是美麗環境,企業要的是經營生存,兩方面並不是零和遊戲。”範芃說,專班根據每家企業特點不一,執行“一企一策”,盡最大努力減少企業損失。

目前,沙市區碼頭整治過後的岸線,都已經披上了綠裝。按照全市荊江風情帶規劃要求進行設計建設,沙市區不僅將還給長江一片綠色,還將著力打造沙市洋碼頭文化產業創意園,通過燈塔廣場、谷碼頭、大慈街巷、老水廠情景空間、打包廠情景空間、候船室情景空間、活力28記憶園、文星花園、江瀆宮和楚辭園等十大景點,重現沙市百年繁華勝景。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野生麇鹿數量突破千頭

每年3月至5月,石首天鵝洲麋鹿保護區的麋鹿迎來了產仔高峰。100多隻小麋鹿的降生讓這個長江中游特有的麋鹿野生種群不斷壯大。“呦呦鹿鳴 ,食野之萍”,這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中,有著一段石首市給麋鹿讓地8000畝的佳話。

有著獨特的“九曲迴腸”的溼地地貌,彎曲的河道猶如天鵝翅膀,懷抱橢圓如鵝蛋的天鵝洲島。正是這樣與世隔絕的天然屏障,使此處河灘隔絕了人類干擾,留下了2.3萬畝適宜麋鹿生存的溼地系統。

麋鹿俗稱“四不像”,1993年、1994年和2002年三次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進了94頭麋鹿發展至今,現在麋鹿自然保護區已有1000餘頭且全是自然放養的麋鹿。麋鹿的繁衍,也意味著我國結束了數百年無野生麋鹿種群的歷史。

“不管是解決緩衝區的問題,還是麋鹿種群的發展,就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起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辦公室副主任蔡家奇表示。

當地村民表示:天鵝洲生態資源這麼好,又有麋鹿和江豚兩個‘國寶’,可以發展生態旅遊。石首天鵝洲柴碼頭村民黃錫泉:“把我們這裡的生態旅遊發展起來了,我們這裡就是金山銀山了。”

80頭江豚群體共舞幸福曲

石首市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飼養員正在給網箱裡的江豚餵食。網箱裡有3條江豚,2大1小,一家三口,夫妻分別叫“天天”“鵝鵝”,女兒“嬌嬌”。

199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石首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現已增至80頭,形成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江豚群體。

天鵝洲成為世界鯨類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範例,不僅接受外地江豚輸入,同時也輸出江豚。近兩年,天鵝洲保護區先後從江西鄱陽湖引進8頭江豚,以改善種群基因,並精心挑選4頭江豚遷往監利縣何王廟江豚保護區,2頭到安徽安慶西江保護區,還成功救治了武漢天興洲汊灣和監利江段6頭受傷江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博士認證,天鵝洲是世界上對鯨類動物實行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

天鵝洲保護區創造了世界人工繁育江豚的先河。2008年,農業水產部門在天鵝洲長江故道修建200平方米網箱,投放“天天”和“鵝鵝”進行試養。2016年5月22日,首頭人工繁育江豚“嬌嬌”誕生,標誌著我國人工圈養江豚和繁育取得成功。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宜昌之聲】百家化工企業“關轉搬”和河長制樣板

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5月17日,我們探訪湖北省宜昌猇亭區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緊鄰配置車間的是一片綠地,綠地上春意盎然,桂花正抽著綠葉,這裡之前是化工車間。

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近兩年來,興發關停了臨近長江的22套總價值12億元的生產線,騰出了900多米長江岸線。廠房雖在拆,發展並沒停步。興發的產業結構由單一的磷化工向鹽化工、硅化工延伸,磷化工產品由低端的工業級向高端的食品級、醫藥級、電子級延伸。

採訪瞭解到,宜昌破解“化工圍江”,計劃到2020年,陸續關、搬、轉134家化工企業,實現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與此同時,推動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生態復綠等工作。

走進興發集團廠區,兩句標語映入眼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推進園區沿江關、轉、搬三大工程”“加快轉型升級,建設綠色園區”。

作為宜昌市化工產業巨頭,興發集團曾是傳統的重化工企業,資源消耗大。“因為航運的便利,以前興發集團廠區面積的三分之一,在長江岸邊一公里範圍之內,這是汙染隱患。”猇亭區委工作人員說。

近兩年來,興發關停了臨近長江的22套總價值12億元的生產線,復綠了800多畝土地。集團還投資10.7億元,擴容改造環保裝置,使汙水處理系統能力達到實際需求的1.5倍。

企業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體和重要力量,要下決心把長江沿岸有汙染的企業都搬出去,徹底根除長江汙染隱患。

興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以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區為試點,積極推進轉型升級,摸索出了“產品高端化、產業綠色化、資源集約化、經濟循環化”的發展新路,實現化工向新材料的轉變。其中,電子級磷酸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代表了亞洲磷酸鹽生產的最高水平;磷系阻燃劑THPO生產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有機硅生產技術達到行業先進水平;草甘膦清潔生產工藝全國領先。

經濟動能的改變帶來了環境的改變,以前,因為環境原因宜昌人都不願去猇亭區。如今,該區城區綠化率為45.6%,城區綠地面積達114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面積為18平方米。

因磷礦、航運等資源優勢,宜昌化工產業產值一度逼近2000億元,成為該市的支柱型產業。在宜昌,破解“化工圍江”之戰,並不是猇亭一家在打。枝江姚家港化工聚集區和宜都化工聚集區的戰法與猇亭如出一轍。

黃柏河流域整治成為湖北河長制樣板

“夷陵區率先在湖北省實施了區、鄉、村、戶等四級河長制,保證所有的河流沿河的垃圾和排汙24小時都有人負責治理。河長制是從2014年開始謀劃的,2015年正式開啟試點。”站在黃柏河邊,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宜昌生物產業園協調辦主任劉紅對記者說。

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位於三峽壩庫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區水源保護區和三峽壩庫區重要生態屏障區;黃柏河屬於長江一級支流,是宜昌的“母親河”,是城區百萬人口飲用水和百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維護黃柏河流域良好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夷陵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守河有責、守河負責、守河盡責”,動員各方力量全力打贏黃柏河生態“保衛戰”;堅持先截汙後治汙、先點源後面源、先治本再治標、先堵住汙染源頭再生態補水;堅持項目引領,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推進黃柏河生態脆弱區域和飲用水源區生態修復。

除了實施河長制,劉紅告訴記者,夷陵區還通過立法和推動行政體制改革來保護黃柏河。“2017年宜昌市人大專門就黃柏河立法,《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出臺,通過頂層設計的立法工作,讓沿河的企業和老百姓有法可依,依法守法。除了頂層設計以外,區委政府還抓緊推動行政體制改革,率先在湖北省設立環保警察大隊、環境汙染應急監控指揮中心,在綜合協調這方面,夷陵區單獨設立了生態辦、環衛辦,統籌協調全區的生態治理工作。”

通過對黃柏河系統全面的綜合治理,黃柏河流域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已基本實現“水汙染全面遏制、水環境全面改善、水生態全面修復”,“人水合一、河暢景美、親水宜居”的總體目標。還探索出了探索出“環保立法、行政改革、資本市場、產業轉型、基礎設施、公民意識”六個層面的生態治理體系。黃柏河流域整治也成為湖北省河流綜合治理的示範區、河長制工作的樣板區。

美麗長江,有江便有愛,有思也有魂。一副畫卷寫意長江湖北段顏值,一條長江浩蕩奔騰穿越幾多風情。湖北不僅僅因為有長江,也不單單因為有詩意。湖北,這是一個有故事、有詩意、有文化、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的三楚大地。

湖北,在治理長江、漢江和湖泊上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的舉措,體現了湖北擔當和湖北作為。“湖北治水法典”寫意水墨荊楚,讓我們一起給力和點贊!(傳東 竟成 楊揚 海翔 )

「美麗中國長江行」從長江出發從長江歸來——告訴你湖北有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