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保典|香港保險好不好?這是最全香港保險優缺點總結(下篇)

壹保典|香港保險好不好?這是最全香港保險優缺點總結(下篇)

香港保險好不好?

上篇文章我們講解了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以及香港保險相比內地保險有哪些優勢,沒有看過的朋友點擊這裡《壹保典|香港保險好不好?這是最全香港保險優缺點總結(上篇)》

本文將繼續講解香港保險,主要內容為:

● 香港保險的劣勢!

● 香港保險的幾點誤區!

● 哪些人適合買而哪些人不適合買?

● 買香港保險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三、香港保險的劣勢

(一)、理賠出問題會比較麻煩

上篇文章講過,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環境的不同,對於不熟悉的內地人來說,理賠萬一出了問題解決起來很麻煩。

1、監管與投訴機構權責差距很大

內地保險是由銀保監會監管,權利很大,頒佈的政策相當於保險業的聖旨,而且特別偏向消費者,行內人稱保險公司是弱勢群體,可賠可不賠的保單,很多都能通融賠付全額或部分。

香港保險雖然也有保險業監理局,及為消費者提供幫助的索償局,但是,這兩者與保監會相比權責差距很大。比如索償局超過100萬港元便不能受理,而只能找律師打官司!這個時候,頻繁來回的路費、耽誤的時間(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怎麼辦?動輒三五千港元每小時的律師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

2、有限告知與無限告知

不管是內地保險還是香港保險,發生拒賠最多的原因是沒有做好如實告知!

內地保險遵循有限告知,香港保險遵循無限告知,這個區別很大。

有限告知:

即健康問卷裡問到什麼就如實回答,沒問到的就不用管。

《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六條:投保人的告知義務限於保險人詢問的範圍和內容。當事人對詢問範圍及內容有爭議的,保險人負舉證責任。

保險人以投保人違反了對投保單詢問表中所列概括性條款的如實告知義務為由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該概括性條款有具體內容的除外。

無限告知:又叫客觀告知義務,即保險公司認為可能影響承保的重要事實客戶都必須告訴。何為重要事實?解釋權在保險公司,且不管客戶實際上知不知道這些事實,都推定客戶知道

而且香港投保的時候錄音錄像,後期沒有任何翻盤的餘地。內地保險只有60歲以上等情況才需要雙錄,且限制少得多。

所以,無限告知對於非健康客戶、對保險不太懂的客戶來說,是比較不利的。

(二)香港保險癌症保障有限制

1、原位癌只保指定器官

香港保險對於原位癌並非都賠付,而是列舉了可以保障的種類,指定器官8-12種,相比內地保險而言,保障範圍縮水較多。

某熱銷香港保險的規定:

早期惡性腫瘤:是指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的早期惡性腫瘤情況:(a)甲狀腺腫瘤(TNM評級為T1N0M0級別);(b)前列腺腫瘤(TNM評級為T1a/T1b級別;(c)被分類為RAI級別Ⅰ或Ⅱ的早期慢性淋巴白血病;或(d)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

原位癌保障包括下列任何受保器官群組之原位癌:

(a)乳房;

(b)子宮或子宮頸;

(c)卵巢或輸卵管;

(d)陰道或外陰;

(e)大腸或直腸;

(f)陰莖;

(g)睪丸;

(h)肺;

(i)肝;

(j)胃或食道;

(k)泌尿道或膀胱;或

(l)鼻咽;

內地某熱銷重疾險的規定:

極早期的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指被保險人生前經組織病理學檢查被明確診斷為下列惡性病變,並且接受了相應的治療。

(1)原位癌;

(2)相當於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相當於Ann Arbor分期方案I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膚癌(不包括惡性黑色素瘤及已發生轉移的皮膚癌);

(5)TNM 分期為 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前列腺癌。

原位癌:指惡性細胞侷限於上皮內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潤周圍正常組織的癌細胞新生物。原位癌必須經對固定活組織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

對比下可以看出,上述香港保險原位癌只含12個部位,而胰腺、淋巴、膽囊等部位都不包含。

2、甲狀腺癌賠付限制

甲狀腺癌是一個非常高發,治癒率又很高的癌症(佔所有癌症發病率20%左右,目前內地癌症理賠率佔據前三,治癒率95%以上)。

在香港保險裡,TNM 分期為 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前列腺癌只算做輕症。而內地保險只要是確診為癌症,就是按重症賠付。差距多大呢?假設100萬重疾,輕症20-30%保額即20-30萬,重症100%保額即100萬!

需要解釋清楚的是:香港保險中高於TNM 分期T1N0M0期的甲狀腺癌,也是按重症賠付。之所以要把低分期的甲狀腺癌列為輕症,是因為甲狀腺癌的發生部位在身體淺表,發現更容易,治癒率更高,且花費相對低很多。

不過,保典君發現內地已有重疾險把T1N0M0期以下的甲狀腺癌作為輕症了(賠付20%保額),而保監會2018年5月又對癌症定義做了全行業整改通知,未來內地保險業的甲狀腺癌是否也會“輕症化”實在看不清楚

(三)、中症保障

2018年內地保險很重視中症責任,將一些難以恢復、具有後遺症、或比輕症更嚴重的疾病作為中症,額外賠付50%保額。

比如腦中風:腦中風疾病對於大腦有極大的損害,難以恢復且有很多後遺症。這個疾病還特別高發,目前內地重疾險中輕症輕微腦中風佔據60%的理賠率!

很多新的重疾險把腦中風加入中症,或者中症里加入腦中風後遺症初期,從賠付20%-30%保額,到賠付50%保額,對於患者及時治療、預後都有非常大的好處。

香港重疾險是否有中症?主流產品還沒看到!

(四)、輕症預支賠償

香港保險主流重疾險賠付輕症叫做預支賠償,什麼意思呢?不是提前給錢,而是假設輕症賠付了20%保額,則重疾還剩80%保額。

而內地保險目前主流重疾險都是輕症、中症額外給付,不管輕症、中症賠付了幾次,重疾保額永遠是100%(有些內地險種輕症發展成重症,賠付重症時會扣除已賠付的輕症保險金)。

(五)、豁免條款不如內地險

豁免就是當投保人或被保人達到一定條件,保單後期保費就不用交了(視作已交)。

內地保險很多都可以做到被保險人輕症/中症/重疾豁免,投保人重疾/疾病終末期/全殘/身故豁免,甚至一部分產品可以做到投保人輕症豁免。而香港保險一般投保人全殘、身故才可豁免,且往往有很多限制。

如某香港熱銷重疾險投保人豁免條款:

免付保費附加契約:若受保人於60歲前,因受傷或疾病導致永久及完全喪失雙眼視力,或喪失一肢及一眼視力,或喪失雙肢,我們將會豁免相等於此附加契約保障額的該部分基本保單保障額之應付保費。

免付保費附加契約之權益只給予一般標準受保人,並且本公司保留最終批核權。

受保人於此附加契約,於基本保單或其他保單附加之任何免付保費附加契約及特級預支保額及免付保費附加契約之個人總保額不可超過美元300000/港元2250000。

本附加契約並不承保因自致的傷害而引起的殘廢。

可以看到,此款香港保險投保人豁免有年齡限制全殘包含責任不全,豁免額度與其它額度關聯並且有限額(內地保險也有風險保額限制)。

有些香港重疾險也有輕症豁免,但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是賠償輕症後豁免1年保費,有的是豁免相應百分比保費,少數重疾險是輕症豁免後期全部保費。

(六)長期險種的保費也可能變化

內地長期性保險一般承保後,繳費期間保費不變。而香港保險大部分保單規定:此基本保單之保費率並非保證不變,我們保留不時檢討保費率之權利。

影響香港保險保費改變的因素有哪些?一份友邦保險的彩頁上印了這麼幾句話:

1、此計劃下所有保單的理賠成本及未來的預期理賠支出。(意思是理賠太多,加錢)

2、過往投資回報及產品相關資產的未來展望。(意思是投資虧損,加錢)

3、退保及保單失效。(其它人退保太多,加錢)

4、與保單直接有關的費用及分配至此產品的間接開支。(意思是運營成本上漲,加錢)

看到這樣的鬼邏輯,保典君的三觀受到了衝擊。

話說回來,雖然香港保險有調整保費條款,但大部分公司主流產品還未聽說調整過保費。不過,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個人拙見,買保險就是為了確定的保障

四、香港保險的幾點誤區

1、香港保險保障病種多?

早期內地保險重疾病種為40-50種,相比香港保險重疾80-100種確實少得可憐,但最近幾年內地保險發展日新月異,主流重疾險80-100重疾病種,50種輕症和中症已經是標配。

還需要清楚,重大疾病並非病種多就好,內地重疾險中,癌症理賠率佔70%,25種標準重疾的前六種高發疾病佔理賠率90%,所有25種重疾理賠率佔98%以上。所以,25種重疾以外的病種再多又有多大的價值呢?

當然,核心疾病不變,其它病種肯定是越多越好,因為風險不確定。

2、香港是法制社會,理賠寬鬆

保險行業歷來口碑不好,加上少數拒賠案例鬧得大,更加劇了內地消費者對保險的排斥,甚至以為保險就是不容易理賠的。

而香港保險銷售員以此為突破口,宣揚香港是法治社會(誰不是法治社會了),香港保險嚴承保、寬理賠,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但要清楚的是,香港保險無限告知原則已被當地消費者認可,且雙錄製度更讓投保者丟掉僥倖心理,所以

不如實告知的比例要相對低得多

而內地保險發展時間相對較少,過往發生拒賠的最大原因就是不如實告知,其中包含消費者不懂業務員誤導。而只要合規投保,風險發生符合約定責任,拒賠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前面我們講過,內地保險公司是“弱勢群體”。

事實上,保險是按合同講話的,合同是受法律約束的,兩地保險在這上面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目前,內地保險的理賠已經越來越人性化、便捷化,很多公司都開通了線上理賠、微信理賠,客戶只要上傳資料,小額賠償金甚至可以幾分鐘到賬,這點是暫時領先香港保險的。

3、人民幣貶值,所以要配置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可以選擇港元、美元計價,所以能抵抗人民幣貶值?

這裡面有幾個誤區:首先配置外幣資產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才值得考慮;第二保險是一種長期配置,而貨幣貶值升值並不穩定,即使堅挺的幣種也有漲跌週期,人民幣並不總是在跌,美元也並不總是在漲。

儲蓄性、理財性保險是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底層,但實際考慮的時候可不僅僅是看一時單一幣種的漲跌。

4、香港保險分紅收益高?

上篇文章關於分紅的部分已經仔細講述過:分紅不確定

額外小科普:分紅保險把“分紅保單業務基金中不少於90%的可分配利潤拿來分配”,這句話隱含了兩個意思:

第一,分紅分的是分紅保單的利潤,而不是整個保險公司的利潤,也就是說如果本款分紅保單是虧的,不代表保險公司其它業務虧了;

第二,分紅分的是可分配利潤,什麼叫可分配利潤?就是除去運營成本、股東分紅等項之後剩下的利潤,具體多少由保險公司定。

5、香港保險能避債避稅?

保險的避債避稅功能已被吹的虛高了,

人壽保單確實有一部分合理避債避稅的功能,只是需要專業合理規劃,且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保險的避債避稅功能是一樣的,並不以內地保險和香港保險來區分。

五、哪些人適合買而哪些人不適合買?

講到這裡,香港保險的優點和缺點,以及誤區都解釋清楚了。

其實,香港保險最大的優勢還是分紅,雖然它不確定。而其它優點缺點與內地保險互有勝負,誰也別說誰更好。

所以,個人淺見,適合購買香港保險的人有以下幾種

1、流動性資產較多(500-1000萬以上),且沒有更好的理財規劃的人。

2、有移民、留學、長期出國等需求的人。

3、需求高保額(500萬以上),且嫌多家投保麻煩的人。

4、內地保險與香港保險合理搭配也是個選擇。

對於沒有以上需求的普通大眾(90%以上的人),內地保險已經足夠挑選了,真心沒必要為了一點點差異去買香港保險。

六、買香港保險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1、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想要訴訟,只能求助香港律師,在香港打官司。

2、要做到無保留的無限告知:事無鉅細,覺得只是個小感冒也有可能留下隱患。

3、買保險必須親身赴港:不在香港本地保險公司櫃面簽約的保單,叫地下保單,兩地法律都不保護。

4、匯率風險:美元雖好,但誰能保證一直堅挺?

5、外匯政策風險:投資類保單可能存在政策風險,大額壽險保險金想要進入內地也可能有麻煩,萬一遇到外匯支付政策變化無法及時交保費也是個風險。

總結:

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在本質上並無不同,也不能說誰好誰不好,更多的在於是不是適合個人或家庭。

何況,保險配置本就需要根據個人及家庭實際需求量身定製。

請理性購買香港保險!

END.

本文如果對你有用,請點贊並轉發,你的朋友很可能因此而受益哦!

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