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環保督察專題丨威海:水清岸綠白鷺飛

點擊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

省级环保督察专题丨威海:水清岸绿白鹭飞
省级环保督察专题丨威海:水清岸绿白鹭飞

千公里海岸線,蜿蜒旖旎;500多條河流,潺潺而行;426個湖泊,波瀾不興……水是城市的眼睛,因為有了它們,威海之美更顯得嫵媚而靈動。

在打造生態威海過程中,我市切實加強水系治理與水資源保護,大力實施“藍色海灣”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不斷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臨水而觀,碧波輕蕩似明眸善睞,鷗鷺翩飛如詩如畫。

藍色海灣展美顏

“威海的海真是太美了,尤其是國際海水浴場的水非常乾淨,遠遠勝於很多地方的海水浴場。”8月中旬,率團來威訪問的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市長索科洛夫·亞·尼由衷地讚歎到。

他的感慨有權威檢測為證。8月8日,新華社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7中國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公報》進行了報道。報道指出“對27個海水浴場的監測顯示,水質優良比例為95.3%。在6至9月的監測中,水質優、良比例均同比出現下降。其中,威海國際海水浴場和三亞亞龍灣浴場監測水質均為優。”

如今在威海,國際海水浴場並非一枝獨秀。隨著岸線修復工程的不斷推進,千里海岸線上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海水浴場,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和市民遊客親海戲海的樂園。

這個夏天,去年剛投入使用的東部濱海新城逍遙灣國際海水浴場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流連玩樂。清澈的海水、軟綿的沙灘、完善的配套,使其擁有了不少“粉絲”。

逍遙灣國際海水浴場的建成,是我市實施“藍色海灣”修復工程的成果。通過實施海域綜合整治修復項目,對逍遙港海域及逍遙河河口溼地、綠地進行建設,恢復自然岸線。恢復溼地面積共計999.6畝,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恢復流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採用水系疏浚、植物修復、岸灘修復等措施對溼地水體進行淨化,保護水質。通過拆除近岸附著物及構築物,恢復海域周邊自然生態環境,實現退堤還海、退養還灘。同時,加大陸域垃圾入海防控力度,從根源上杜絕海域海水汙染髮生的可能。

海是威海最靚麗的名片。我市堅持把海洋環境生態修復作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積極爭取資金,重點對轄區內海域海島海岸帶及海洋特別保護區進行整治修復,有效推進我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近年來,我市建立完善了包括57個項目在內的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庫,累計實施了“藍色海灣”等48個項目,帶動社會投資近30億元,修復受損岸線75公里、沙灘100萬平方米、溼地1萬多畝,恢復植被40.9萬平方米,清除淤泥200萬立方米,清理垃圾140萬立方米,整治危巖體25處,投放藻礁2萬立方米,移植海藻近百萬株,進一步改善了全市海洋生態環境,提高了千里海岸線的顏值水平。

河流清清成美景

環翠區羊亭河公園內,碧水清波、荷花映日;文登區母豬河畔蘆葦摩挲、水清見底;榮成市車道河內,河清岸綠、白鷺翩翩……近年來,我市陸續對全市河道和水庫進行造林綠化與生態治理,一條條河流蛻變成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文登區母豬河流域綜合治理西寨溼地工程是今年實施的生態工程之一。因為附近有一處汙水處理廠,改造過程中採用“潛流+表流”人工溼地模式,既發展景觀設施,把原有荒地進行利用,又對排入母豬河的汙水做進一步淨化,實現了一舉兩得。建成後,這座人工溼地每日將處理達標廢水5萬立方米,同時也將作為景觀對外開放,在改善流域生態、保證水質達標的同時,打造一條綠色的植物生態廊道,為市民提供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既要“治河”,也要“管河、護河”。去年以來,我市全面啟動“河長制”,通過立體巡河、智慧管控等舉措,實現了河道管理制度化、保潔標準化、覆蓋全域化、督查常態化、責任精細化、保障一體化。河長制實現了河長治,“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成為常態。

在成功推行“河長制”的基礎上,今年7月,我市在所有水庫、重點塘壩、內陸溼地和未納入灣長制管理的沿海湖泊全面實行湖長制,全市426個湖泊,落實市、縣、鎮、村四級湖長共932名。

去年,市水利局以環保突出問題攻堅為契機,對全市所轄河庫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排查,大力開展“清河清庫”行動及入河排汙口整治,全市累計排查整改水環境保護突出問題597處。今年2月份,又編制印發了《威海市2018年“清河清庫行動回頭看”專項實施方案》,要求全市全面排查梳理新的問題,建立臺賬,9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出臺了《威海市入河排汙口監督管理辦法》,對全市入河排汙口逐一登記造冊、建立清單,按照“一口一策、一口一檔、一口一標識”的要求,分類提出處置措施。

全力守護水源地

清冽的河水順著山勢、繞著村莊、漫過花崗岩河床跌宕而下,形成一道道飛瀑,因此收穫了“小三峽”之美譽。這是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特有的景緻。

流過村莊的尚山河是乳山河發源地之一,河流下游就是一座水庫,河流的生態環境直接關係到村民的飲水健康。

去年夏天,一場針對水源地的生態修復工程正式打響。清淤泥、除雜草、嚴控生活汙水、設立巡查員日日巡視……尚山河恢復了清澈模樣,成為一道美麗的生態景觀。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直接關係到飲水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係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瞭解,我市現有水源地9個,其中地級水源地3個、縣級水源地6個。多年來,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

我市堅持把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去年11月1日起,《威海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威海市關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條例》將全市飲用水水源地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對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有水汙染隱患的建設項目制定了處罰標準。今年又出臺《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市環保局、市水利局聯合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消除各類隱患,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根據《方案》,我市確定了全面摸底排查、實施清理整治、逐一核查銷號的整治工作思路,在實施中藉助生態環境部衛星遙感監測,並且對完成水源地矢量邊界信息製作及有關基礎資料的彙總整理,完善水源地基礎信息檔案。同時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把專項行動與水源地日常管理、環境風險防範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形成長效機制,確保問題整改到位,防止已整改問題死灰復燃。

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中,乳山市龍角山水庫保護區域進行了重新劃分,取水口外500米的範圍成為一級保護區,工作人員每天進行監控。而在一級保護區外方圓3000米範圍的二級保護區內,汙染企業也已全部搬遷或關閉。

在文登區龍山街道金嶺屯村,村裡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汙水收集提升泵站投入使用,收集全村生活汙水,並將汙水全部納入城市汙水管網,進入城市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金嶺屯村生活面源汙染排查並完成整改,是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為加強農村生活汙水的處理,去年,我市出臺了《關於加強鎮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實現鎮村汙水處理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特別是加強水源地和旅遊村等重要地區的汙水治理。《意見》指出,到2020年,所有鎮駐地和農村新型社區將實現汙水集中處理全覆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4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