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圖源網絡

我們太容易被往事勾住,

透過回顧,看見自己在過去生命中的哪一個碼頭上,

還留下至今依然會把自己拉回去的一些重要事件;

是否要受這些事件的牽絆和影響,

是此刻的我可以做出的新選擇和新決定。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父母、子女、同學、員工、同事、愛人……每一天,我們都在為不同的身份奔波著,身為父母賺錢養家,身為員工努力做事,身為愛人照顧伴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覺得很正常,別人也覺得很正常,我們生來就是如此,為了身邊的人活著,為了大家活著,不知不覺間,生活被忙碌佔據了全部,我們習慣了在各種繁瑣雜亂的身份中奔波,卻獨獨忘了,我們也是在為自己生活。

陶曉清在《生命的河流》一書中回想自己的一生,她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妻子,也是一個有著自己事業的廣播人,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日子不緊不慢地過著,但她知道,在忙碌的內心深處有一塊地方空落落的,這是獨屬於自己的一塊領土,只是從未自己觀察,她也開始反思:我這一生,也該想想自己。正如很多迷失了自己的人一樣,我們都不太瞭解看似熟悉,其實陌生的自己。

找回失落的自己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父親和母親需要早出晚歸地在外面工作。

在我兩歲和四歲時,家裡分別迎來弟弟與妹妹,而我們都是由住在一起的外婆帶大的。身為老大的我還清楚記得父母對我的期待,就是要做弟妹們的好榜樣。

我也一直是個乖巧的孩子,每當大人稱讚我是個乖孩子、好姊姊時,我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

如果說生命像一隻在河中航行的小船,在我的第一個生命碼頭上,我就記住了那個對我一生至關重要的訊息——

要做個好榜樣

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這個訊息帶給我很多好處,回想起來,從過去到現在面對不同階段的角色,我幾乎都是盡一切的努力去做好——

我是個好姊姊、好女兒、好外孫、好學生、好同學、好女友、好太太、好媽媽、好員工、好同事、好節目主持人……

直到四十多歲的某一天,我赫然發現,除了扮演各種角色外,我好像沒有自我;

也就是說,把所有頭銜都拿掉後的我,是個連我自己也不太認識的人。

當時我最重要的三個身份,是太太、媽媽、青春網的主管。在同事或朋友的眼中,我的家庭美滿、事業成功,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心裡有個地方是空的。

我有一些信念支撐著我,比如:勤儉持家、不願意浪費食物,吃不完的剩菜就變成第二天的便當。即使不覺得好吃,還是什麼都不去想地就吃掉了。然而心中不免會抱怨,因為事實上我並不愛吃剩菜呀!有一次我甚至脫口而出,覺得自己好像是吸塵器。

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又比如,早上煎荷包蛋給家人吃,我一定會選蛋黃煎破了的、或是品相最不好看的來吃。那時覺得有點悲哀,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最愛吃荷包蛋、炒蛋、水煮蛋還是蒸蛋。

後來,我會經過考察再做出選擇:當面對剩菜時,我或許選擇把它們收好,留到下一餐與大家一起吃,或是當機立斷地當作廚餘丟掉,或是留給自己作為隔天的便當菜。雖然,作為第二天的便當菜仍在我的選項中(因為我還是那個不想浪費食物的我),但卻不再像過去那樣抱怨或覺得悲哀了。

同時,我也開始考察自己對於蛋的喜好。每一種不同的烹煮方式,我都完全、仔細地去品味,因而逐漸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是煮到蛋黃半生半熟時的窩蛋,盛在飯碗裡,淋上一些湯汁,再吃進嘴裡,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刻!不想天天吃同樣的,我可以在起床後問自己,今天的蛋要怎麼吃?

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回頭一看,做一個好榜樣確實是很重要的動力,

在我生命中的各個階段,都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不懈努力,也因此在工作上或是與別人的關係上,似乎都得到了不錯的評價。

但是長期下來,我總是把別人或事件放在我之前,“自己”彷彿不見了。就是在一種莫名感到空虛的狀況下,我開始了自己的生命成長課程,一步一步慢慢地試圖找回失落的自己。

這才發現,過去的我沒有真正去思考或是考察,只是本能地根據某些信念在盡所謂的“公民責任”罷了。在現實中,並沒有人強迫我去吃剩菜、煮破的蛋,我是有選擇的。

每當面臨抉擇的時候,我可以停下來想一想,那真是我要的嗎?或只是為了要“當個好榜樣”而做的決定?其實,一個人每天都可以為自己做出不同的決定。

節選於《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

別光盲目生活,卻忘記了自己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