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柳倪之爭是倪光南贏了,聯想走上技工貿的道路,現在會怎麼樣?

龍山真人ol


如果聯想當年堅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發道路,聯想現在應該是世界一流的芯片和通信企業,而不是目前二流的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倪光南是聯想品牌電腦的研發和開創者,是聯想的最大功臣。很多人拿科學家創業失敗來說事,顯然是缺乏對於的聯想歷史和倪光南院士基本的認知。當年的倪柳之爭,倪光南從未想過貪圖權力或財富,而是一心想把聯想做大做強,成為像intel一樣的世界一流芯片和高科技企業,儘早結束中國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即使倪柳之爭倪光南贏了,倪光南依然會繼續做聯想的總工程師,正如倪光南剛到聯想時立的規矩:“不做官,不接待記者,不赴宴會”。而取代柳傳志掌舵聯想的人也必定會全力支持倪光南,率領聯想走自主研發之路,聯想很有可能躋身成為世界一流的芯片和通信巨頭,而中國也將擁有自主的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不會像現在一樣處處受制於人。

聯想將確立自主研發道路,聯想也將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

倪光南當年是聯想的技術核心,最早研發聯想漢卡,為聯想挖到第一桶金,而倪光南後來主導研發並開創聯想品牌電腦,為聯想的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可以說沒有倪光南,就沒有後來的聯想,也就沒有今天的柳傳志。倪光南如果當年獲勝,聯想將確立自主研發道路,倪光南早期為聯想重點佈局的芯片、通信、軟件等核心技術和產業將不斷做大做強,聯想也有機會成為和英特爾、華為一樣的世界一流芯片和通信企業。

像任正非一樣企業家有望取代柳傳志,掌舵聯想

倪光南作為一位有責任心、有良知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謀取權力和私利,所以即使倪柳之爭倪光南獲勝,倪光南會繼續擔任聯想的總工程師,全面負責聯想的自主研發。而像任正非一樣支持自主研發和創新的企業家將有望取代柳傳志,掌舵聯想。聯想將有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高科技企業,而不是目前二流的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

聯想將擁有自主的芯片和操作系統,中國在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也不會受制於人

倪光南院士一直堅持發展自主、可控的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技術,如果聯想堅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發道路,聯想將擁有自主的芯片和操作系統,不會像現在一樣處處受制於人,而中國的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和產業也將獲得迅猛的發展,中興等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不會因為美國的制裁,由於“缺芯”而付出高額的代價。

目前的聯想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大而不強,雖然已經全面轉型貿易和金融服務行業,但前景依然堪憂。所以中國發展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更需要像倪光南、任正非等有責任心、有使命感,並且具有“傻子”精神的科學家和企業家,而不是精於算計的商人。


智慧新視界


別說三十年前,就是現在,科學家創業失敗率是99.999%,企業要做成功,首先要是投機分子,就要成為管理專家,然後過渡到戰略家。

然後要多元化,變成投資家。

有次聊工業互聯網話題,倪光南的名字出現了,他在這一領域有極大發言權,他依舊是專業頂級的院士。

也就是說,如果那時候倪光南的技工貿勝出,就沒今天的聯想,也沒有今天的倪院士,還沒有企業家柳傳志。

這點我深信不疑。

很多人對比華為的任正非,倪不是這樣的人物,體制限制,軍人意志也沒有。最大化成功的倪光南版本是王選創立了方正,侯為貴創建的中興通訊,都不能與華為類比。

聯想沒有成為華為,有領軍人的因素,更有所選行業產業的問題。聯想做計算機硬件,PC機時做到過世界第一,柳傳志的角色轉換,從投機者貿易商,到自主製造商,到管理專家,企業家,投資家,他每一個角色轉型都是成功的。

倪光南也一樣,他堅守自主研究一線,一直都是成功的。

硬要顛倒過來,所謂顛倒人生,顛沛流離,啥都沒成。

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倪光南沒有聯想共同創始人的名號,更沒有相應股份。

真是殘酷和悲涼。

或是時代所限,或是鬥爭太殘酷。


財經作家邱恆明


聯想放棄技工貿路線,不貼牌組裝生產,而是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如今的聯想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很多人思考問題喜歡用現在的眼觀看過去,而忽略了當時的客觀經濟、技術環境,以為現在華為技術實力厲害,經濟實力雄厚,聯想就應該很早以前學華為。

1994年前後,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人才、技術儲備不足,市場的大門也已經打開,國外的大牌企業進入中國。其中IBM、惠普等等將國外淘汰的電腦在中國賣,都能賣出天價,賺的盆滿缽滿。

國內電腦產品、技術一窮二白,聯想進入市場初期,和很多坐大的渠道商一樣,靠代理業務起家,賺到第一桶金後開了小一個小作坊貼牌組裝生產。

1987年,聯想開始代理AST電腦。那時候中國電腦市場上只有四五個美國品牌。他們給AST電腦裝配了聯想漢字系統,導致了AST電腦在中國市場上經常脫銷。其時電腦價格高得驚人,利潤也非常高,聯想自然大發其財。那一年聯想的營業額達到了7014萬元。

聯想是一個靠組裝生產起家的公司,它的基因裡從一開始就注入了組裝、賣貨、渠道為王的思維模式。在那樣的環境下,改變公司的大方向,從技工貿,轉變成為技術研發型企業,意味著大量的裁員,和承擔營收下降的壓力,這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得來的。

歷史沒有如果,十年前聯想如日中天,中國企業霸主,沒有人會批評它的模式不對,十年後風雲鉅變,過去的打法已經不再適用當下的環境。沒有哪一種模式永遠都是對的,或者永遠都是錯的。只有適合當下環境的模式,才是好道路。就像三十年前最流行的話“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一樣”,不管道路對好事錯,適應經濟發展,能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能為股東員工謀福利就是好道路。


張知悅


對於柳倪事件,站在商人角度看,我是完全支持柳傳志的做法的,科學研究的失敗率實在太高了,就算走了技工貿路線,聯想也未必能開發出自己核心技術。

而且,想要改變中國無芯,中國沒有操作系統這種恥辱局面,也不能把所有壓力推到企業身上,任何企業都承擔不了巨大的機會成本,企業畢竟不是公益機構。

當年,倪光南出走聯想後,加入了一個小公司,帶領團隊繼續攻堅系統,在重重困難之下,確實也推出了一款系統,由北京市政府牽頭,在政府部門推廣實驗。

但是,結果差強人意,用戶體驗很差。自研系統和辦公軟件不兼容,你能想象一臺電腦存儲的word,換到另一臺電腦打不開是什麼景象?

這款系統最終以失敗告終,北京市政府為這次失敗買了單,3000萬項目資金雖然沒帶來成功,但卻也積累了失敗的教訓。

做操作系統,微軟一直是佔據壟斷地位,他們已經構建了一個很完整的生態系統。想要打破微軟的統治,實在太難了。

直到今天,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國家仍然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沒有中國芯。倪光南院士也從壯年步入老年,壯志未酬,但七十多歲的老院士依舊沒有放棄,仍然在為中國操作系統奔走,可以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其實回頭想想,要攻克一個技術難關,不能僅僅選幾個團隊,各投幾千萬,指向性很強的希望能結出果實,一個企業承擔不了,十個企業也未必能承擔的了。突破一個點,不能形成趨勢。

要想全方位突破,就要燒錢,像共享單車一樣上百億的燒,看看共享單車現在的規模是靠多少資本燒出來的。

做系統也要這樣,全產業的燒錢,星星之火才能成燎原之勢。

綜上所述,柳傳志沒錯,倪光南也沒錯,路線之爭也沒錯。


牛奶經濟學


關於倪光南的評價,早就有定論了,那就是什麼都想得太理想了!


如果想要具體的例子,現在的清華同方和方正的狀況瞭解一下就知道走技工路線是什麼樣了。

換句話說,二十年前,如果按照倪光南的路走的話,現在的聯想充其量也就是跟方正和同方差不多的二流企業,僅此而已!

雖然現在大家都說柳傳志不好,但不要忘了,正是柳傳志將聯想做到世界第一家用電腦企業,十年前的聯想,可是真正的民族驕傲!



2005年聯想收購IBM旗下的ThinkPad,這也是聯想走上了國際化的一步。

聯想最大的敗筆是什麼,是沒能夠及時轉型,從貿易模式轉換為技工貿易模式。

當然了,一個企業如果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能想到轉型,那是非常難的。

所以,十年前的華為因為發展問題,開始自研,走上自強道路,其實應該算是正好遇到了好時代。而聯想,因為貿易模式一直賺錢,也就沒有足夠動力去開拓新路,等到貿易模式不吃香了,自研門檻高到實在沒能力追趕了而已!


Double豆科技數碼說


聯想最近很熱門,楊元慶甚至趁機提出聯想回歸A股!真正的是營銷精髓!

關於如果聯想走倪光南的科研路線的可能結果,我終於有新的考慮角度,其實好簡單:倪光南離開聯想後,也沒有做出華為一樣的企業,所以,即使當時柳傳志支持你倪光南做的科研,不見得今天的聯想就可以與華為技術相當或者是走上技術開發的道路。技術研發的變數實在太多,上市公司當中同樣有的公司開始是有雄心壯志要做研發驅動,然而研發與營銷不同,研發起初要過苦日子,很多公司熬不下去就偏離了走研發路線的初衷。

所以,即使1994年倪光南的科研子公司成立了,這家子公司公司也未必做出高科技,聯想也未必成為高科技公司。因為現在倪光南也沒做出一家高科技公司,千萬不要講沒有聯想的支持做不起來。因為華為也是從零開始,沒有得到誰的支持做起來的。


西格瑪的化學


看看華為的發展經歷,聯想被柳傳志帶到陰溝裡去了。



華為現在有5G核心技術,有手機CPU,華為現在年銷售額6000多億元。


任正非創業初期是代理通訊設備,在賣設備的過程中,看到整個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把持。當時國內使用的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依賴進口,43歲的任正非,在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出了他的商業天才,決定自己做研發。第一個模擬交換機設備研發成功了,但是研發出來就被國外數字交換機淘汰了。華為又背水一戰研發數字交換機,任正非那時說研發失敗就跳樓。結果研發成功了,華為在自主研發的路上一直走到現在。

聯想在組裝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現在,差距是年淨利潤差距幾十倍,年營業額差兩三倍,品牌形象品牌價值差距是天壤之別!

小米手機還有澎湃芯片,聯想只有組裝及代工


阿彌陀佛聊天


有這樣疑惑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做企業經驗的人。

不能簡單的歸結為企業發展路徑之爭。

聯想誕生之初,誰也沒有想到會是現在的樣子。只不過辦聯想的那批人當時在國內算頂尖人物,有見識也有技術,瞄準了當時高科技計算機領域下手,不是技術開發,說好聽是把別人的先進科技引進來,難聽點就是倒賣。

別國產品進入國內,總是需要找代理(買辦),聯想從販賣原機到組裝有自己的品牌是往前走了一大步,這樣走符合當時國情,核心技術沒有,造不出產品,國內又有巨大需求,於是,就幫別人賣,同時,通過逆向工程瞭解掌握關鍵技術。

今天PC製造國內一條龍,全球能力最強,應該得益於當年聯想。

企業發展路徑沒有什麼固定模式,任何假設都沒有意義,就看一點,能不能生存下去。

技工貿看上去美好,可沒有相當積累的企業還真不能這樣走。尖端產品研發投入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而要做到世界領先,個別領域傾舉國之力可以突破,一般產品得不到資金大力支持基本都會死在半路上。

從最近科技類產品碰到的情況,只能說明我們與美帝還有巨大差距。差距不僅僅是技術,還有企業積累——研發的人才積累與開發資金積累。華為很厲害,可老總把今後的最高目標定義為活下來。中興也厲害,可一個禁賣就差點難以為繼。

聯想現今的路子反而有值得借鑑之處,鑽進美帝資本體系,榮辱與共,即使帶有政治偏見也不好下手,除非他們自己推翻自己的遊戲規則。


布衣吳新建


很多短視與淺薄的人一直宣揚說,做為一個商人來:柳傳志當時是對的!我告訴你,這些為柳傳忘緩頰的話全是胡扯淡!從理論上來說,當年無論走哪個方向:技工貿也好,貿工技也好,成功與失敗的概率是一樣的!這些年,或者回溯到幾年前,選擇了貿工技的聯想發展並不好!甚至相對而言是越混越差了!江湖地位越來越低!市場上堅定走“技術路線”的成功的公司數不勝數,這些公司為了研發是嘔心嚦血,公司經常在生死邊緣徘徊,最後還是成功了!市場上堅定走“貿易”的很多企業,當年風光無限,現在消失無影無蹤,這種企業可是多得去了!聯想現在碰到危機了,也在宣誓旦旦要投入研發,投入核心技術!當年意氣風發的聯想不屑不理核心技術,現在苦苦掙扎中的聯想卻轉性了!豈不是極大的諷刺!短視就是短視,沒有擔當就是沒有擔當!誰告訴你那些堅持研發,堅持核心技術的公司的老闆不是商人,誰說當年的倪光南就不是商人!差別在:一個是有遠見有擔當有信念有意志力的商人,一個是短視無擔當無信念無意志力的商人!


柒叄捌


結果怎樣也難說。也許又是一個華為,也許在默默無聞中倒閉。其實個人覺得早期柳傳志的策略沒錯。當年聯想能成長為一方巨頭就是證據。只是成長起來後,沒有及時彌補自身致命缺陷,才導致如今被國人看不起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