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峯老師一般都只去二本院校搞講座,爲什麼不去重點大學?

Bright1108


張雪峰老師的考研講座,本質是一種商業產品,提供的是信息類服務。



信息的缺乏,會產生焦慮。

相比於重點大學的學生,二本院校的同學考研的願望更加迫切,但與此同時,也是考研最沒有把握的群體。一邊是迫切想考研,有不得不考的剛需;另一邊則擔心院校間的歧視,怕考不上。焦慮的情緒正是從“不得不考的願望”與“考不上的擔憂”之間的矛盾張力中產生。

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點大學的同學,考研的願望並不是很迫切,一則有較多的保研名額,再者即使考不上,也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真正考研的話,只要過了初試,名校本科出身也很容易過複試。因此,重點大學的同學焦慮情緒要低得多,對考研信息服務的需求並不大。



瞭解自己的目標用戶之後,張雪峰等只需順勢而為,做好兩點就可以了,一是強調考研的意義,因為大多數學生內心是想考研的,得順著講;其次,得多講普通本科考研名校進而改變命運的案例,打消學生心頭的擔憂。做好這兩點,離成功也就不遠了。當然,技巧也很重要,那麼多考研名師,為什麼單單張雪峰最紅呢?人家會說相聲呀!



也許張雪峰老師對考研的意義有商業誇大的地方,但相比於社會上鼓吹讀書無用論之流,已經算得上是大慈大悲了…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最近幾年愈演愈烈的考研熱成就了張雪峰老師。他的成名與成功之處在於,以自己對大學、考研等方面多年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加以相聲式的表演,在輕鬆愉悅中解決了很多考研小白的很多關於考研的知識盲點和困惑,贏得了很多考生的喜愛和掌聲,也贏得了考研市場的青睞,因而迅速成為紅火的考研導師。

與其他考研名師相比,張雪峰老師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針對的是考研的程序、規則、流程等進行輔導,對考研報考目標學校、專業等進行有區別的講解,使接受到他輔導的學子,能在除開考研的實際考試內容之外的其他所有“外圍問題”中得到有針對性的輔導,這種輔導,對於初次考研的學子來說,確實是很多人需要的。

眾所周知,考研區別於高考的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無論是實際的複習備考還是收集、歸納、整理乃至運用各種與考研有關的有效信息,基本上都得依靠自己的單兵作戰。所以各種考研輔導應運而生。大多數輔導都是針對實際科目的複習備考,比如湯家鳳、張宇的考研數學輔導,新東方的考研英語輔導等;而張雪峰老師的輔導恰恰是在收集、歸納和運用與考研有關的有效信息這個方面提供輔導。他的輔導,讓具備自我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學子能節約時間,但最根本的作用在於

,幫助那些並無足夠的信息收集、歸納、整理乃至運用的能力的考研學子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

所以,張雪峰老師的主流“目標客戶群”就是數量龐大但又相對缺乏自我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考研學子,而符合這兩個要求的群體無疑是普通本科的學子群體,特別是二本院校的學子這個群體。自然,張雪峰老師的講座就主要在二本院校開展了。

對於那些有足夠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考研學子而言,是無須張雪峰老師的輔導的,這些學子主要集中在重點大學當中。比如,我自己就是考研過來的,當年考研並沒有聽過張老師的講座,也並不覺得需要得到他的輔導,因為他能解決的問題,我自己就能解決;不但是我,我的研究生同學中有一部分是通過考研進入的,這些人幾乎都沒有聽過他的講座,就是因為我們自己能解決相關問題。我的本科母校是一所不錯的財經211院校,張雪峰老師似乎沒有去那裡開過講座,因為那裡的大部分學子基本都不需要這種輔導。張老師開展的是考研輔導講座業務,“客戶”太少的話,經濟效益就差了,自然不會去開展。

何況,考研是年復一年的,全國二本院校那麼多,張老師的“目標客戶群”已經夠大,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單是把二本院校“掃一遍”就夠嗆,就能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何必非要去其他“客戶”本來就少的院校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近年來張雪峰老師一直活躍在全國各大高校的考研舞臺上,可以說張雪峰老師是近年來考研界最火的老師啦。並且張雪峰老師每次去一個學校都會在微博上拍照留念,但是細心的網友發現張雪峰老師去的大學一般都是二本院校,我想無非是以下幾點原因



1二本院校考研人數基數大

二本院校的學生和重點大學的學生相比優勢明顯不足,因此他們更渴望通過考研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和三本的學生相比,二本學校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上進心和學習能力。並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也不甘於自己現在平凡的樣子,再加上二本學校的老師一般都鼓勵自己的學生去考研,因為他們知道二本的畢業生想找到一個真正好的工作太難太難!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以及自己內心渴望的驅動下,自然考研的人數就多了起來!



2重點大學的學生選擇出國或者保研

眾所周知,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一般畢業就可以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是說重點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讀研究生的人少,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繼續深造因為他們更知道自己需要知識來改變自己。但是和二本學校的學生不同,他們中的大多數會選擇出國就先去開拓視野去闖蕩世界,另外這些學校大多有保研名額,想要在國內讀研究生的同學只要平時學習成績到達一定的要求就可以成功保研啦!



3三本大學的同學考研人數少

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個分水嶺,把原本看似一樣的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在三本大學裡的學生並不是不好,而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不願意去考研,一方面是害怕考不上,另一方面絕大多數同學根本不會考慮考研這個問題。因此,三本大學裡選擇考研的學生相對較少!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別忘了點贊和小心心喲!


每天知識漲一點


如題所言,張雪峰老師一般去二本院校或者普通一本,不去重點大學。

985、211等重點大學,有很多的保研名額和出國機會。重點大學的學生一般比較優秀,屬於精英式人才。即使出自重點大學的學生不考研,憑藉他強大的人脈(優秀的老師、優秀的同學等等),找工作不難。所以說,張雪峰老師去重點大學搞考研講座沒市場。


而普通一本和二本學校,就跟重點大學不同。尤其是二本學校大學生,是“高不成低不就”。很多二本大學生既沒有重點大學的大學生能力,又不願從事大專生一樣的工作。眾所周知,二本大學的綜合實力比不上重點大學。同時二本大學生,總不能依靠天天秀恩愛、發自拍、打遊戲、網上買買買等所謂的“人脈”吧。於是,二本學校或普通一本自然就是考研的主戰場。


舉個例子吧。

我一個朋友是一所普通一本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去了世界五百強企業在某所985大學的宣講會。他滿懷希望去參加校園宣講會,費了很大工夫擠進人群。結果主持人第一句話就是:本場宣講會招聘的對象是985,211的學生,非985,211的學生可以離場了。大家都很忙,不想耽擱大家的時間。


所以說,張雪峰老師只去二本學校或普通一本搞講座,不去重點大學。


L學長說


有的人,出身就在羅馬!

做考研這一行,你如果要學生積極的過來報名,你難免要說出一些學生心中的痛!

對於二本的學生來說,尷尬的位置,學校實力不強,就業競爭壓力大!


這就是痛點,張雪峰老師就去宣揚,考上名牌大學的研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絕望的人,就怕的就是有一個希望擺在眼前!

但是,作為宣講的終點,重點大學的學生,你跟他們說這個,有多少人會感冒!

人家已經在羅馬了!



這是一個市場的問題!

重點大學的學生,出身的那一刻就已經在羅馬了,他們考慮的從來不是就業問題!

他們考慮的都是如何好就業,如果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以,這些人的目標是比較明確,沒有什麼迷茫性,因此,去哪裡開考研講座,基本上指導不了什麼,頂多算是一場相聲!


學界有這麼一句話,清華北大的學生,優秀的都出國了,有機遇的、想幹事業的都直接畢業就業了!那些出國達不到條件,又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沒辦法,只有保研了!

你說,張老師對此,是不是很無奈!


由我答


張雪峰老師現在火得不得了,收入肯定多的不得了。不過在他火之前,他的身份是一名考研招生老師,火了之後,他的主體身份還是考研招生老師。

既然是招生老師,那主要目的就是招到學生,學生就是他的客戶。顯然,二本學校是優質客戶的集中地。一般二本學校的考生,主要分為兩類,考研和工作,極少選擇出國。而絕大多數考研的學生都希望考進重點大學的研究生,無疑這個跨度並不容易,如果有一個機構可以指導一下自己,帶領自己學習一下,從而提高考中重點大學的機會,無疑還是很值當的。張雪峰老師到這個群體裡招生,效果肯定最好。

而重點大學是怎樣的呢,先說985高校,那些學校本來就是大部分考研學生的目標。而這些學校本身的學生除了工作以外,相當一部分會選擇出國留學,還有一大部分可以保研,需要考研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來說985學校的學生一般底子比較好,即時要考研,除了政治可能需要有人指引一遍,其他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張雪峰老師如果去了,估計也有不少同學捧場,但估計是當聽段子去的。

而一般的211院校的學生呢,除了工作出國的,一般考研目標也是985高校,而且學校也會留大量的保研資格給本校學生。而那些想考更好學校的學生往往目標明確,自學能力也很厲害,記得以前班裡兩同學考985學校研究生,就花了幾百塊聽了幾節政治課,其他都是自學,一個考了四百一十多,一個考了四百多,都以前幾名的身份考進了。也是不怎麼需要輔導班。

再一個張雪峰老師去二本學校比較多,還有一個我個人猜測的理由,就是學校的支持力度。對很多學校來說,考研率也是評價一個學校的基本要素。甚至出現了以考研聞名的院校,比如曲師。也許不少院校比較歡迎張雪峰老師去的,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那所學校的考研率,對學校也是有好處的。


張三鳴


張雪峰老師去過重點大學演講。我看過一個張雪峰老師在

北京理工大學的講座視頻(視頻如下),北理工是妥妥的985重點大學吧?\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48c0004c0bb9b63ce8f\

費曼學習法


考研補習機構東西和我們以前高中補課一樣。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以前補課的時候,往往補課最多的都是排名在第15到第35之間的這一批人,而學習最好的一批和最差的一批基本上不補課。因為學習好的靠自己也能考上好大學,而學習差的已經放棄了。只有中間的一部分心有不甘所以去補課。

考研和高考同理。

考研也是如此,重點大學的學生就業不困難。而且,還具有保研的資格,對他們來說,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考研都是比較容易的,同時,考研也是應試,當初高考就已經是站在山頂上的一群人,現在依然可以很輕鬆把大多數人踩在腳下。而普通大學的學生,大部分找不到好工作,學校沒有保研資格。只能依靠考研找一條新的出路,於是又回到了這個起點,排名中間的努力補課,差的直接工作,好的保研或者自己考也很輕鬆。


所以二本以及普通的一本才是考研市場的主力。也是補課機構的最大生源地,這就是為什麼張雪峰基本上都在二本以及一本學校演講,而不去重點大學,因為重點大學沒有市場。你去了也沒有多少人會報班。


三水清石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不太贊成現在很多很多的大學生去考研或者是去考博,因為我們的大學生每一年都在擴張,我們的生源質量每一年都在下降,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這說明了我們的教育水平沒有跟上去。我們頂尖的教育水平也沒有跟上去至今為止,我們獲得的諾貝爾獎也僅有兩個人,一個是文學家莫言另外一個是醫學的屠呦呦。



我們想要去把我們的大學做好,我們想要去把世界上很多頂尖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們想要去變得更強,但是我覺得考研並不是一種這樣的途徑,我們的大學生有很多我們的研究生也有很多,甚至我們的博士每年都在增加,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我們的諾貝爾獎卻一直沒有增加過,或者在某個領域一直從未出現過。



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們擁有1,400,000,000人,這十四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我想這裡面並不缺乏,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只是缺乏一種高效的教育機制一種合理的培養機制,這是我們缺乏的。



他為什麼不去重點大學推銷他的考研課程,因為重點大學,如果你想考研的話有很高的幾率會被保研,或者是說保送到其他的重點大學的重點專業。一些二本三本院校學生其實本身並不適合作研究卻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打算考研,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小孟老師吖


他怎麼沒去過,例如我們學校:黑龍江大學雖然我們學校不是什麼重點大學,但也是個一本院校,雖然我們學校一直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也是正兒八經的一本院校,咱就事論事,張雪峰他老人家,年年在我們這邊有講座,當然每次都是人滿為患。

我跟你講一下,他為什麼不去重點大學,你知道考研的作用和目的嗎,這對於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心知肚明,而且重點院校的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比較有個性的,張雪峰去演講的地方,只是希望更多的學生明白考研的目的和作用,告訴大家人生還有考研這一條出路,還有可以改變人生的一條道路,對於一些迷茫的本科生,他的演講更可以說是救命稻草,考研是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很明顯,這些迷茫學生比例在二本院校是很高的。這些人才是張雪峰他這種考研機構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