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新科狀元披金戴彩地騎在高頭大馬上,鑼鼓喧天地招搖過市,正是從趙宋王朝初期興起。“這些書生的風光,甚至超過統兵十萬,踏破敵國的大將軍。”源於隋,制度化於唐的科舉制度,在宋朝得到了極大的完善,由科舉而進身仕途的觀念在宋朝深入人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宋代狀元們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是童話,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01

自從“杯酒釋兵權”以來,“以文制武”和“偃武修文”一直是趙宋王朝的主旋律。文臣見了武將,不需要低眉拱手,武將見了文臣,卻需要“執梃趨庭,肅揖而退”。

“天下可以在馬上得之,卻不能在馬上治之,更不能在馬上守之。”說這話的皇帝趙匡胤高度重視讀書人的同時,也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於是就有了這一場史上最特別的狀元選拔賽。

那是公元975(開寶八年)的廷考,殿試規則是以先交卷子、皇帝提問完美對答者為狀元。應試的兩名考生,王嗣宗和陳識同時交了卷子。

怎麼辦呢?——PK啊!PK當然沒問題,問題是用什麼形式來PK呢?眾所周知,趙匡胤是個策劃高手,當年在陳橋策劃了“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他這次的策劃更有創意:摔角定輸贏:“你們倆現場相撲,誰贏了誰就是狀元。”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此時,離宋仁宗趙禎開設武科還有55年(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開武舉),所以“武鬥”決出的狀元...還是文狀元。

摔角在趙宋王朝的官方名稱叫做“相撲”,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喜愛,州官親自主持,觀眾多達數萬人。“相撲社條”的比賽規則,其中一條是“不許暗算”,但是可以插眼睛踢褲襠吐口水扯頭髮。

兩個讀書人顧不得斯文,立刻脫了衣服當場相撲起來,結果是考生王嗣宗贏了,當上了狀元。

於是,王嗣宗開始了他的“被嫌棄的狀元下半生”,金榜題名後得到的最多的評價是:“豈於角力兒較曲直耶!”

切,一個靠相撲當上的狀元,有辱斯文!

02

公元1115年,東京殿試時,一個讀書人寫了一篇“詞學兼茂,才華卓絕”的文章,被趙官家欽點為當年的狀元。

這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進士及第,很快官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千百年後,他的銅像在西湖之畔,高考成功或高考落榜的人,走到他跟前都會狠狠吐一口唾沫,然後用山東話、廣東話、四川話、東北話、普通話、番邦話....開罵。無論你來自哪裡,在南腔北調的罵聲中一定能聽懂兩個字:秦,檜。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秦檜《偈語貼》

正史中並沒有記載秦檜的狀元之名——漢奸是不可以中狀元的!

幾百年後,從來沒有參加過武舉的岳飛,在武俠小說《說岳全傳》虛構的世界裡,當上了武狀元。“岳飛槍挑小梁王精忠報國,秦檜賣國求榮大漢奸”經過說書人繪聲繪色的演繹,成了大清百姓心中的“真相”。而此時,秦檜的“狀元”人生卻有了下半場---由他的後人,公元1752年乾隆欽點的狀元秦大士續寫。

秦大士攤上了秦檜的DNA,10歲便能寫詩作文,少年時書法就已經聲名遠播,以至所得潤筆費能養活一大家子人。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23歲時秦大士在江南貢院考中舉人;38歲進京參加皇太后60聖誕的萬壽恩科,一舉奪魁,成為大清開國以來的第43位狀元。這一切都在秦大士的預料之中,但是他卻漏了一件事---出身。

金鑾殿上,乾隆皇帝發問:“你是不是秦檜的後人?”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據實回答,奸臣後人是忠君愛國主旋律中不能承受之名;失口否認,不認先祖是孝子賢孫最不可為之,一旦被揭穿更是欺君之罪。

秦大士挺直了胸膛,高聲回答:“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此言一出,龍顏大悅。宋高宗是昏君,用的是奸臣,乾隆是明君,用的當然是忠臣。

這個流傳至今的故事,是天下文人的一樁美談。其中的重點在秦大士的急智,潛臺詞仍是秦檜不配做狀元。以文人之心度統治者乾隆之腹,和說書人的道德觀一樣的膚淺。文人常以感性度天下,政治家卻永遠以理性治天下。政治家乾隆欽點秦大士為狀元的真正原因,第一當然是秦大士有真才實學,而秦檜是真正的主要原因。

御筆欽點的狀元秦大士,就是不被史書承認的狀元秦檜的人生下半場。

才子易得,秦檜卻罕見,你的漢奸,就是我的同盟。南宋權臣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抗金名將岳飛,是漢族千古的罪人。秦檜勾結的是北方少數民族女真,國號“金”。清朝前身是北方少數民族女真,國號“後金”。

但是秦大士去西湖遊玩時,在岳飛墓前卻說:“人於宋後羞稱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03

惜字如金的正史中,除了皇帝很少會有如此詳細的記載一個人的長相。但是《宋史》卻用了17個字來對文天祥外貌的著重描寫:“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很多人在史書中的一生也就這麼多字。可見他是真的很帥,帥就罷了,還有內涵。在30歲前考取進士,在當時就叫少年得志。20歲的文天祥卻成功通過了禮部的科考,中了進士。

那是公元1256年(南宋寶祐四年),隨後在宋理宗親自主持殿試上,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沒有草稿,洋洋灑灑一萬多字一氣寫完。宋理宗當即就欽點文天祥為狀元——進士第一名。及第之後,文天祥將表字改為“宋瑞”,吉利的名與字,並沒有給大宋帶去祥瑞。

文天祥的狀元人生下半場,在南宋滅亡的戰火烽煙中拉開帷幕。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元兵突襲被擄。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文天祥手下做過幕僚的王炎午,聽說押送文天祥的船將過江西,趕緊作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你雖然活著,但是在我們心中你已經死了。

怕他看不到,謄寫近百份張貼途中的驛站、碼頭等牆上路邊,派人在各處高聲宣讀: “嗚呼!大丞相可死矣!....”一死方可明志,不死不是大宋人!

文天祥“狀元丞相”的身份特殊,他想或者不想,押解他的元軍都不會給他機會,一直把他捆著限制四肢活動,每天按著灌食,平安到達元大都。

在大都監獄離,一個道士前去探望文天祥。這個道士以前叫汪元量,南宋鹹淳年間的進士,相對於這個身份,他的另一個身份更為耀眼----「原創音樂第一騷」。

只有白痴趙禥(宋度宗1240-1274)才會讓這個偶像派歌手成為宮廷樂師,“以琴藝供奉”在謝太后和王昭儀身邊。趙家人還沒學會唱民謠,宋朝就亡了,汪元量跟著三宮嬪妃們一起被元軍擄到了元大都。

還好“音樂無國界”,元官員也愛聽他的曲子。汪元亮順著“丘處機”潮流當了道士,聽說文天祥在監獄裡,他趕緊入獄探望文天祥。先是一番“為了你好”的鐵血丹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愛國論,然後演奏了《胡笳十八拍》來“勉勵”文天祥:“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將歸死江南。”汪元量希望能夠用音樂感動文天祥,讓他自殺。

元朝的威逼利誘,監獄的酷刑折磨,降民的道德綁架...文天祥的狀元下半生在汪道士的音樂聲中走向盡頭。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赴死,年47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年後(1288年)汪元量終於被準南歸。敵營十多年,他的曲藝卻更精進,詩詞造詣也更有水平了。

有一天,一個女粉絲找他談音樂和理想,他們在月色下賞花飲酒,美女對他在大都的經歷很好奇,就問他當年的事。汪元亮沉默許久後,當場作了一首詩:

花似錦,酒成池。對花對酒兩相宜。

水邊莫話長安事,且請卿卿吃蛤蜊。

04

他的爹叫裴休,是唐朝名臣,官至宰相、太子太師。裴休還是個書法家,代表作為傳世千載的《圭峰碑》。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作為裴家長子,他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官二代」,如此顯赫的出身偏偏還是個學霸。學霸也就罷了,還是還是學霸之霸---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學士。

出身豪門、高中狀元,如此酷炫狂拽的人生開場,轉折點當然是很狗血。

皇太子突發急病,求醫無效,看著就要撲街。不知誰給皇帝獻了一計:找個人來當太子的替身出家,修行積德祈福,太子的病就能好。

皇太子如此高貴,要當他的替身騙過佛祖,此人必須是出身高貴,最好還是什麼星宿下凡、仙人投胎。

符合條件的人有兩個,一個是祖爺爺太宗的乾弟弟:御弟哥哥唐玄奘,早就去見我佛了;另一個是當朝宰相裴休之子,文曲星轉世的狀元---就是他了!於是相爺之子、新科狀元成了寺裡的苦行僧----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刺激了!

他一到寺裡,就被委以重任:挑水,挑足夠全寺人喝的水,要挑三年!

有一天,他挑水挑得精疲力竭,忍不住發牢騷,當然,狀元發牢騷也是以一偈道出:

“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院住持聽了,立刻懟回去:“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他聽後深以為愧,從此收攝身心,苦勞作役...並在心裡罵禿驢坐著喝水不腰疼1000W+次。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寺裡的和尚不知為何,肚子鼓脹,喝水都難受。主持也有幾分道行,唸經下咒把脈抓藥一番努力,算是消了這場災厄。

過後一回想,主持覺得是他的那句“和尚吃了怎能消?”一語成讖。從此也不再為難他了。

然鵝,命運就是如此弔詭。他出家的寺廟年久失修,主持帶領大家重修。他首當其衝被安排開掘動土,結果,幾鋤頭下去,竟挖出了滿滿一罐黃金!

他當然是原封不動送交官府,上交國家。官府甚是感動,又把這罐金子賜給古寺用作重修。

古寺快要修好的時候,一條大蟒蛇突然出現!鱗如銀甲,目射兇光,腥風陣陣,妖氣森森.....

所有的和尚被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逃跑,唯有他沒有動。大蛇吐著信子瞪著他,他卻專心地誦唸金剛經、楞嚴經、心經...

大蛇的“蛇生”中從未遇過這狀況,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它豎起身軀仰天長嘶,隨後暴雨如注,山體崩塌,洪水眼看就要把山寺淹沒。他依舊很淡定,誠心誠意地念佛經,洪水雖猛,不能侵擾半分。

如此三日,大蟒蛇悻悻而去。他從此成為一代大德高僧。

你以為他的故事到此就完了?No,NO ,NO!

這只是他狀元人生的上半場結尾,真正的不幸是下半場,在宋朝初年才剛剛開始。

城中有戶人家也有大蛇作祟,在這家人百般懇求下,他出手收服。這事被一個叫馮夢龍沒考上狀元的讀書人寫在他的小說裡,叫做《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看那白娘子時,也復了原形,變了三尺長一條白蛇,兀自昂頭看著許宣。

禪師將二物置於缽盂之內,扯下褊衫一幅,封了缽盂口,拿到雷峰寺前,將缽盂放在地下,令人搬磚運石砌成一塔。後來許宣化緣,砌成了七層寶塔。——《三言二拍.警事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他原名叫裴文德,法名法海。一代大德高僧法海禪師,鎮江金山寺的開山之祖,廣受民間敬仰,在中國佛教界備受尊重。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法海禪師收服蛇妖,是佛家慈悲救難之意,但是他的故事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多管閒事;又傳,他變就成了無情無義的封建禮教衛道士;再傳,是居心叵測、私怨報復……有調侃、有惡搞、有誅心、有陰謀論、有藝術需要……

對裴文德的狀元人生的“佛系悲劇”下半場,法海禪師(或許)是這樣的態度:

“你們開心就好,老衲呵呵呵呵,喃無阿彌陀佛。”

“以文制武”?趙宋王朝的狀元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2018年2月5日,《新白娘子傳奇》“法海”扮演者乾德門老先生病逝,享年75歲。感謝他陪伴我的童年時光)

《宋史》 《大宋宣和遺事》

《元史》 《資治通鑑》 《中國曆代狀元名錄》

《假如王思聰是高考狀元》 諾維斯基

《水滸十一年》 《新唐書》 《舊唐書》

《金山志》 《三言二拍》

趙小昭:現居於成都,大齡未婚問題美少女。專注於一切有趣無意義之事,做浮華時代清醒的看客。

——打賞碼——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