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好」柑橘到柑橘「賣好」,究竟差了多遠?

從“種好”柑橘到柑橘“賣好”,究竟差了多遠?

一個種柑橘的人

當他(她)頂著大太陽在果園修剪

忍著刺鼻的藥水味給果樹噴藥

一遍遍彎腰起身,重複施肥的動作

要麼為暴發的紅蜘蛛發愁

或者為一片黃化的樹葉到處詢問

即使捨不得,也要一個個把果疏掉

……

他(她)圖什麼?

很簡單,不過是想把柑橘種好。

只有種得好,才賣得好,才有收成,有收入。

但是,種得好就一定能賣得好嗎?

從“種好”柑橘到柑橘“賣好”,究竟差了多遠?

認識一位老師傅,很會種柑橘,算是當地的土專家。但是每年賣果的時候,不見得會比很多人賣得好。

他心裡有點不平衡,價錢賣得不高的時候,難免有點長吁短嘆。

為啥呢?要是仔細琢磨,還是能琢磨出一些原因的。

首先,農業靠天吃飯,運氣佔一大因素。

有一年,當地發生了凍害,成片的蔬菜都絕收了,果樹也損失慘重。老師傅本想把果留晚點賣,等個好價錢,誰想來了場天災,果子大都被凍傷了。隔壁老李家的果園還是他指導的呢,因為賣的早,價錢比他高出2塊。

其次,“地利”不夠。

大家知道,同樣是種果,地方不一樣,賣價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老產區有的黃龍病嚴重,果品不如新區;有的地方出名、面積大,果商都愛去,冷僻點的產區就常常無人問津。

再者,就是“人和”了。

為了賣好價錢,有的人“搶早”,有的人“趕晚”;有的人愛攀比,價錢比隔壁老王高就賣,比他低就不賣;有的人沒主心骨,看著別人都在賣,都跟著賣……

從“種好”柑橘到柑橘“賣好”,究竟差了多遠?

所以說,這種和賣,中間還真隔著一道數學題,也是一道心理題。辛辛苦苦一年到頭,誰不想有個好收成,多賺點錢,給孩子供學費,買房買車?

那麼問題來了,種得好了,怎麼樣才能賣好?

小橘星想先問一個問題,在你們心中,什麼樣算是“賣得好”?

這幾年吹高價吹暴富的風很猛,容易吹得人頭腦發昏。賣到6元/斤確實賣得好,難道4.5元/斤就很差了嗎?

不見得。可能賣6元/斤的,每畝成本要6000元,賣4.5元/斤的,每畝只花2000元。也可能賣6元/斤的去年能賣7元/斤,而賣4.5元/斤的去年只賣了2元/斤。

畢竟,對一些果農來說,4.5元/斤都是非常奢侈的。有的人,每年只期盼著能順利賣出去,一斤賺上一塊錢的利潤就知足了。

從“種好”柑橘到柑橘“賣好”,究竟差了多遠?

所以每個人心裡應當有一把尺子,衡量賣價的高低,成本的投入,還有餘下的利潤。農業是要靠天吃飯沒錯,但如果只靠天,不靠理性和腦袋,那可能會被淘汰。

種的好你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有個大叔種果不過五六年,但每年都有老闆提前訂他的果。

果靚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他人脈廣,善交朋友,而且十分守信。一旦簽了訂單,就算後面價格再漲,他也不跟老闆反悔扯皮,所以深得信任。

還有一位果農,他每年的賣果原則是“看情況”。啥意思?就是跟著行情走,隨行就市。價格不錯,他很滿意的時候,就全部賣掉;價格一般的時候,他根據行情,先賣掉一批,降低風險。

他說,“分批賣確實麻煩了些,很多人喜歡整園賣。但是現在柑橘行情越來越說不準,逐年跌價也是意料之中,我不愛賭,這樣風險低,我心裡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