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畫僧,新安畫派懶悟禪師

懶悟 ,原名曉悟,號照思,俗姓張,名績成,晚稱莽張僧,潢川縣人。懶悟出身貧寒,3歲喪父。5歲在遠鐸寺為僧,聰明愛學,深得住持寂參和尚的愛憫。


最後的畫僧,新安畫派懶悟禪師

​懶悟法師既深究佛學,又擅長繪畫。卓錫杭州時,開始鑽研國畫,初摹'四王',晚年效法石濤、石溪,自稱' 二石而後',同著名畫家林鳳眠、唐雲交往十分密切。
最後的畫僧,新安畫派懶悟禪師​其畫以山水見長,橫卷為善,作品大都描繪大江南北和九華山一帶的真山實水,深受行家的好評。他繪畫重視筆墨效果,曾在一幅畫的題跋中指出:'昔人作畫最忌板結二字,板者腕弱筆痴,物狀平扁,不能渾圓也;結者欲行不行,當散不散,不能流暢也。然皆為不澈用筆,故有此病。


最後的畫僧,新安畫派懶悟禪師​他的畫筆墨流暢,如同行雲流水。懶悟以懶名世,生活簡樸,不修儀表,嗜好雪茄,時亦小酌,不拘佛法清規。
最後的畫僧,新安畫派懶悟禪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