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一)

我在寶寶八個月的時候便開始訓練自主吃飯,寶寶用嫩嫩的小手抓菜抓飯吃,吃得不亦樂乎,寶寶用手抓食物就口吃的訓練時間有三個多月,每當身邊的長輩看到這情景,總忍不住“好心”勸告:“別慣著孩子抓飯吃,以後習慣了長大也是用手抓吃的。”

我:“......”

(二)

我常常帶著寶寶到處玩,騎車到野外看山看水,去公園溜達,去動物園,玩湖玩石頭玩沙子玩蚯蚓玩螞蟻,擺夜攤賣襪子,一手提著嬰兒車一手抱著娃從村裡搭車到縣城玩一天又回來。

身邊又有“好心”的阿姨勸告我:“別慣著孩子玩那麼多,玩習慣了,以後沒心讀書一心只想玩的。”

我:“......”

(三)

兩歲前的寶寶左右手輪流用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個時候並不能看出寶寶以後會擅長用左手還是右手,每當有長輩看到我家寶寶用左手拿小勺子吃飯,便“好心”提醒:“別慣著孩子用左手,以後習慣了,就是左撇子,糾正不來的。”

(四)

看到幾個月大的寶寶吃手指,長輩們更是坐不住,走上前強行從寶寶的嘴裡扯出溼噠噠的手指來,嚷嚷著:“別慣著孩子吃手指,長大後還是吃手指的。”

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朋友們,有沒有覺得以上的情景十分熟悉?

年輕媽媽的身邊總是突然冒出一群七嘴八舌的長輩阿姨,總想說上幾句才顯得自己帶娃經驗豐富了得,一看到你帶娃的姿態似乎不對,不符合長輩規規矩矩的觀點時她們便會馬上冒出一句:“這樣可不好,別慣著孩子,以後養成糾正不了的壞習慣”。

“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實際上,真有這麼多動不動就“習慣”的習慣嗎?

寶寶從小學習自主吃飯,必須是先用手抓食物,寶寶要學習用腦傳達信號給手,再到手的靈活掌控,腦與手相互配合,這是一個過程,只有完全掌握了腦與手的“合作”,才能慢慢過渡到借外物比如學習用小勺子吃飯,懂得用小勺子之後,才到筷子。

那些動不動就“好心”勸告的長輩們,我倒是想問問,你們真有看過身邊有正常的人一輩子不用筷子只用手抓飯吃嗎?難道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手抓食物吃?現在你們還是用上勺子、筷子啊!你們動不動就強行阻止寶寶探索、學習,必須按大人的思維來學習吃飯,這是一種打擊啊!

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帶著小寶寶到處去體驗生活,我相信是有助於寶寶開拓視野,開發智商,培養大膽量與開朗的性格。讀書不好不能單憑孩子玩太多來下定論,孩子長大以後讀書好與不好,除了學校有老師的管教,關鍵還要看父母及時的糾正孩子錯誤的態度,引導孩子正面發展。

請問,這麼小不玩,什麼時候玩呢?長大後可是沒有這麼多充沛的時間啊!難道就是因為擔心孩子小的時候玩太多收不住心所以一輩子不敢讓孩子玩太多嗎?小的時候不玩,長大後再玩就是一種“災難級”的缺憾!

寶寶小的時候肯定要兩隻手一起輪流用,助於開發左右兩邊的大腦,從小就限制孩子只能用右手,那左手不是更沒有力氣?左手得不到鍛鍊那右腦也跟著退化。我不會限制孩子一定要用哪隻手吃飯,只要吃得飽吃得開心,只要手會用就夠了。

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寶寶吃手指,那是因為小寶寶只有嘴部的神經最敏感,小寶寶利用嘴巴來認知這個世界,認識自己,也是從認識自己的小手開始,所以吃手指也是一種觸知,探索,一般來說,寶寶長到18個月便很少有吃手指的舉動,24個月不再吃手指。

那些吃幾年手指的大孩子,不是因為吃習慣了手指才吃這麼久的,而是嬰幼兒時期內心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或是內心某種焦慮,或是當初沒有很好的度過“從吃手指到不吃”的過渡期。

撇開以上的專業知識不說,我們也可以從習慣的養成來說,一個習慣並不是單靠幾次偶然的動作就養成的,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個動作,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動作才形成穩定的習慣。

請問,一個沒有意識概念的小寶寶,怎麼會做同一個動作21天以上呢?

一切都是大人多慮的思想在作怪啊!

所以,請不要再在我耳邊說孩子會動不動就形成“壞”習慣了,要養成一個習慣,真不容易呢!

別再讓這一句“別慣著孩子”的話坑了我們的娃!

別鬧了,“別慣著孩子”這1句話到底坑了多少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