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了解多少?

暑假之初,《我不是藥神》爆紅,“藥、命、錢”的赤裸現實直戳人心。談及健康醫療,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但站在企業的角度,大健康行業又是怎麼一回事?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近日,長江商學院DBA五期班師生到訪貴陽朗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大數據+醫療”的全新商業模式,與朗瑪董事長、DBA五期班王偉同學聊了聊。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DBA學術主任劉勁教授及研究團隊從健康、醫療、製藥三個方面勾勒出中國大健康行業的框架,並展望了行業的未來機會與挑戰。

一、健康

人類壽命持續增長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及數據統計,人類的平均壽命在持續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包括清潔飲用水在內的基礎設施的改善、細菌理論的發現、必要食物的攝入、疫苗的使用和醫藥、醫療設施的發展與改善等。

舉例說明,正如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廁所革命》所展現的,印度現仍存在6億人露天排便的情況,飲用水和非飲用水混雜,導致許多腸胃方面的疾病。而在歷史上,工業革命以後人們發現“細菌”便將飲用水和生活汙水分離,人類整體的健康程度很快得到了提升;有了疫苗以後,很多傳染病更是得到了抑制。

此外,不同生命階段的人承受著不同的健康風險。新生兒、嬰幼兒和老年階段的風險主要為疾病,而青少年風險更多為傷害,對於15-29歲的青少年而言,前幾大風險為自殘、人際暴力、艾滋病、肺結核、交通事故等。

影響壽命的因素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儘管影響人的壽命和健康有多種因素,但從世界人均預期壽命圖表可見,人均預期壽命與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全部是發達國家,而人均預期壽命最短的國家全部是最不發達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影響當前人類健康/壽命的因素眾多,主要分為環境、個體和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可獲取度三大類。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個體包括遺傳、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行為生活習慣等;而醫療服務可獲取度通常與國家發達程度正相關。

戒菸限酒可助延壽命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那麼我們如何擁有健康呢?對個人而言,應提倡戒菸、限酒、控鹽、鍛鍊、充足睡眠和控制肥胖。特別是菸酒兩項,吸菸者的預期壽命比不吸菸者短至少10年,與每週飲酒100克以下相比,過度飲酒縮短壽命4-5年。從國家角度來說,個人健康也有賴於政府的空氣治理、飲用水改善、疾病防治和道路治理。

對於保健品的作用,劉教授談到,大量實驗表明大部分維生素和礦物元素補品對於人體健康沒有明顯的益處,有些還有許多副作用,保健品不能代替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但某些保健品對於特殊人群的健康仍然可以起到正面作用:比如維生素D之於日曬不足者、維生素B12之於老人、葉酸之於孕婦等。

二、醫療

醫療體系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的經濟學問題:一是戰略;二是戰術。

—戰略—

從戰略上來講,首先要看醫療體系是誰來主導,在中國和新加坡是政府,而在美國是市場先導。政府講政治,市場以金錢調配,這兩種體系的結果完全不同。其次要看分出多少資源來做醫療,以及“誰來設計、如何籌款、誰來付款”三個基本問題。

美國在醫療裡的投入相當於GDP的18%,高於美國軍費投入的4倍多;中國的醫療佔比是6.2%;而大部分發達國家在10%左右,這裡面有一個特例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投入只有4.9%。

醫療體系對比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人們在思考醫療體系時,往往認為美國一定是全球最好的,事實上,美國對於重大疾病的治療效果的確很好,急性心肌梗塞30天死亡率、缺血性中風30天死亡率最低;乳腺癌、結腸癌的存活率最高。但從“投入產出比”來說,美國GDP18%的醫療投入對比78.7歲的平均壽命,與新加坡4.9%的醫療投入對比82.8歲的平均壽命,並沒有太大優勢。究其原因,至少部分在於美國純市場化的醫療體制,市場以金錢調控,對窮人並不友好。以黑人嬰兒的高死亡率為例,不同族裔的嬰兒死亡率差異,其背後是經濟實力的反應。而新加坡與中國類似,控制整體的費用,本著對病人負責的原則,不是所有的費用都由病人來出。

此外,生活中不難發現,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付費結構息息相關。當患者現金支付醫療費用比例很高時,消費會很敏感;當醫保或商業保險覆蓋比例很高時,患者對消費不敏感,容易產生過度醫療和醫療資源浪費。當醫生也在這種過度醫療中可以獲利時,容易發生醫生或醫生聯合病人的醫保欺詐問題。另一方面,醫保和商業保險作為買單人的地位被強化後,有很強的動力去控制醫療體系支出,比如日本通過對藥品價格進行成本加成法來控制專利藥的售價;而現在大部分醫療體系都會同等情況下鼓勵仿製藥的使用。

—戰術—

講完醫療體系戰略,再看戰術。戰術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醫患搜索匹配的效率,患者得病以後找醫生難、醫生找到對症的患者難。

第二是信息不對稱的博弈,患者去醫院看病時,對於醫生的診療方案並不懂,所以醫生說什麼信什麼。在美國底特律曾有這樣的例子:一位醫生為了掙錢,跟病人說得了癌症並給他們進行化療,病人本來好好的,但因為吃了化療的藥都病了。在美國這類事件發展為訴訟,在中國常演變為“醫鬧”。

第三是價格形成機制,價格的形成靠市場還是國家指令很重要。

中國醫療行業的尷尬狀況

中國醫患關係在相當長的年歲裡依然緊張,不少患者抱怨存在看病難、看病貴、醫生亂開藥的問題,手術開刀塞紅包常常也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中國的醫院和醫生也有很多的怨言。除了患者期望值過高,醫鬧、醫療糾紛多,傷醫事件頻發;有報道三級醫院中國醫生一天看的病人數量是美國同業的30倍;根據2014年的調查,66.8%的醫生月收入低於5000元(發達國家醫務人員薪酬體系一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5倍,而我國僅高出18%)。

價格管制是重要特點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劉勁教授認為,價格的設定非常重要,人為壓制醫療服務的價格看起來能讓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但這種人為壓價不可避免出現短缺問題,即有人看不到醫生。

其實對於全社會而言,對於醫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富人和窮人對醫療的需求可以支付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窮人支付能力較差,但是富人對價格不敏感,更在意品質。對於此問題,新加坡有很好的處理方式,以病房為例,分為A、B、C幾種服務等級,且將公立、私立醫院相結合,服務市場競爭和透明化,如此提升效率,讓所有新加坡人都看得起病。

三、製藥

中國的醫藥產業概覽

從中國藥品結構從零售市場來看,化學藥品佔38%、中成藥佔34%;從終端市場來看,大部分藥在公立醫院被賣出,佔70-80%,其次才是實體藥店。因此對中國製藥企業而言,渠道能否滲透到醫院很關鍵。

從增速來看,中國的醫藥行業增速顯著高於GDP的增長,過去14年的行業收入翻了14倍,但中國的人均衛生支出和佔GDP的比重都較低。此外,從目前的人口結構來說,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中國人口的中位數預計達到50歲,到2050年60歲人口占比超過30%,養老、老年醫療面臨巨大挑戰。

對比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全球頂尖互聯網公司,醫藥領域中國公司的規模和國際巨頭的差距非常大。全球領先前十大藥企中,第十名也有近千億美元市值,但中國市值最高的恆瑞醫藥,市值不過2600億人民幣(約380億美元),比全球前十小得多。

醫藥研發:挑戰和機會

如果說科技進步與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那麼醫藥研發就是推動藥業發展的強大齒輪。雖然中國藥業專利數量眾多,但縱觀2017全球前100大重磅藥品的研發公司所在地,美國佔56個,瑞士佔15個,英國、丹麥分別佔6個……這之中並不見中國的蹤影。從醫療生物諾貝爾獎獲得者來看,也是美國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其實,醫藥產品的早期研究和生產過程,以及最終的產品上市的市場開發,都需要資本的高投入。美國製藥企業在過去的20年間,每隔5年研究開發費用就增加1倍。2014年,美國諾華公司、輝瑞公司和羅氏製藥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達93億美元、71億美元和86億美元,佔全年銷售額的16%至20%。與之相對比,中國醫藥研發底子薄,投入少,2014年中國對醫藥研發的投入只佔GDP的0.06%(約為美國的1/5),但增長是迅速的,2005年至2010年複合增速21.18%;2011年至2016年,複合增速為14.92%,遠超全球行業增速。

劉教授指出,醫療領域已進入洗牌階段,如果說研發不是現階段中國藥企的重點,那麼以後一定是。隨著越來越多中國醫藥企業的上市和渠道的透明化,如果沒有研發能力,藥企未來的生存將非常困難。即便做仿製藥,國家現已要求通過一致性評價,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

事關藥、命、錢,大健康行業你瞭解多少?

此外,近十幾年來,化學制藥佔比逐年遞減、生物製藥佔比逐年遞增。生物製藥因針對疾病的致病機理設計而對傳統藥物優勢明顯,在這一塊,中國企業也有很多機會:一是中國醫藥方面的博士等人才儲備豐富,二是病患多,做臨床相對容易。但生物製藥普遍單價昂貴,尚未撼動化學藥物為主傳統藥物的主導地位。醫藥領域的發展革新,依然任重而道遠。

總結

1、維持健康的關鍵

前沿的醫療不是決定因素

公共衛生、環境汙染

少吃、吃好、不抽菸、少喝酒、多鍛鍊、好朋友

2、打造高效的、低成本的醫療體系

效率的關鍵:分割市場,高端市場化

低端全覆蓋:全民醫保、分級診療

控制成本:政府統一採購、高自付率、高透明度

IT技術可以作為突破口

3、醫藥市場

化學創新藥是歐美壟斷的市場,投資回報率低,風險大

仿製藥是個大市場,產品升級壓力大

生物藥是方向,中企有機會:人才多,病人多

來源 | 長江DBA(ID:CKGSB_D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