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自己心裡|回聲

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

我愛念什麼就唸,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

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老舍: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自己心裡|回聲

豐子愷 [中國]

老舍,原名舒慶春。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人活著,要有情趣而且乾淨。”

提起老舍,我們不由得會想起他筆下《駱駝祥子》裡夢想破碎、淪為末路鬼的祥子;《四世同堂》裡普通市井們不屈的生活;還有《茶館》裡的眾生喧譁、人生百態……他筆下的每個小人物都栩栩如生,每個故事都令人“哭笑不得”,這大概就是幽默大師的文學造詣。

老舍的散文同其小說、戲劇一樣,少不了入世的睿智,也必有幽默在其中。他曾說:“我是一個愛笑的人。”其散文小品正是以這種“愛笑”為引,從生活的平凡小事中,發現可說、可笑之處,讀來“給人啟發和感觸”,令人不忍釋卷。今天,

我們推薦老舍的散文《讀書》與你共享,順便聊一個老話題:在這個“速食”時代,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為你朗讀:梁大維 | 演員

若是學者才準唸書,我就什麼也不要說了。大概書不是專為學者預備的;那麼,我可要多嘴了。

從我一生下來直到如今,沒人盼望我成個學者;我永遠喜歡服從多數人的意見。可是我愛念書。

書的種類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決定念什麼的全權;自幼兒我就會逃學,愣挨板子也不肯說我愛《三字經》和《百家姓》。對,《三字經》便可以代表一類。這類書可真不少,不知道為什麼。好在,我爸爸沒希望我成個學者。

第二類書也與咱無緣:書上滿是公式,沒有一個“然而”和“所以”。據說,這類書裡藏著打開宇宙秘密的小金鑰匙。我倒久想明白點真理,如地是圓的之類;可是這種書彆扭,它老瞪著我。書不老老實實的當本書,瞪人幹嗎呀?我不能受這個氣!可是我對這類書,老有點敬意。

這要說到第三類書了。其實這不該算一類;就這麼算吧,順嘴。這類書是這樣的:名氣挺大,念過的人總不肯說它壞,沒念過的人老怪害羞的說將要念。譬如說《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羅馬的悲劇,辛克萊的小說,《大公報》——不知是哪兒出版的一本書——都算在這類裡,這些書我也都拿起來過,隨手便又放下了。

“類”還多著呢,不便再說;有上面的三項也就足以證明我怎樣的不高明瞭。該說讀的方法。

怎樣讀書,在這裡,是個自決的問題;我說我的,沒勉強誰跟我學。第一,我讀書沒系統。藉著什麼,買著什麼,遇著什麼,就讀什麼。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著我。

第二,讀得很快,而不記住。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那句書是怎麼來著?”我永不回答這樣的考問,即使我記得。我又不是印刷機器養的,管你這一套!

讀得快,因為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後的幾頁,省事。

第三,讀完一本書,沒有批評,誰也不告訴。一告訴就糟:“嘿,你讀《啼笑因緣》?”要大家都不讀《啼笑因緣》,人家寫它幹嗎呢?一批評就糟:“尊家這點意見?”我不惹氣。讀完一本書再打通兒架,不上算。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我愛念什麼就唸,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第四,我不讀自己的書,不願談論自己的書。別人的書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給我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自己的,一提都頭疼!自己的書,和自己的運氣,好像永遠是一對兒累贅。

第五,哼,算了吧。

選自《老舍散文》

天津人民出版社,內容有刪節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老舍: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自己心裡|回聲

老舍: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自己心裡|回聲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大字標語永遠難忘,直至今日,這一觀念仍深入人心。暫且不說這一標語影響了多少人改變命運,生於一百多年前的老舍,早已成為正面例證。

就像老舍自己所言,從他一生下來,沒人盼望他成為學者。那樣的亂世,不識字的母親哪敢有這份盼望?一歲時便經歷八國聯軍侵華,“洋鬼子翻箱倒櫃之間,老舍被落下的一個破箱子罩住,居然沒哭也沒鬧,躲過一劫。”就這樣,老舍活了下來。

九歲時的老舍,家貧體弱,目不識丁。“說不定,我會一輩子也得不到讀書的機會”,老舍在《宗月大師》一文中這樣回憶道。所幸,正是這位宗月大師給了老舍讀書的機會,接他到自家的私塾免費讀書,他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老舍: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自己心裡|回聲

△老舍在寫作

唸完私塾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老舍報名入學了新成立的北京師範學校,之後便開始了與“書”為伴的動盪生涯,後來亦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但我們都明白:並非每個人皆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可無論過百年,千年,人們依然在讀書。為什麼呢?我們無從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我所知道的是,“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可以去往博爾赫斯筆下《小徑分岔的花園》;可以充當一次加繆筆下的《局外人》;可以和馬爾克斯一起經歷《霍亂時期的愛情》;亦能夠穿越千年,去往古時《江南》看“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此時,再回到“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上,不知你是否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那份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