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峯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在礦區、在建居民區和已建成村居、小區等地,北青深一度記者實地取點檢測,結果顯示:多處檢測值即便按照一天接觸輻射8小時計算,也遠遠超過國際基本安全標準規定的公眾受照射個人劑量限值(1毫西弗/年)。亮起紅燈、“嘀嘀”作響的檢測儀,對環境風險發出提示和警告。

記者/佟曉宇 金鑫

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風雨中,剷車揮舞吊臂,機器轟隆作響。

浙江紹興義峰山上,颱風和降雨天沒能讓採礦生產停頓。剷車在礦山的半山腰作業,大塊的散石堆在廠區周圍,幾輛滿載碎石的50噸級的紅色運輸卡車,停在紹興東發建材公司大門外,整裝待發。

站在104國道旁,隔著一小片村莊和農田就能看到,義峰山上開採過的礦區露出黃色和灰色、凹凸不平的巨大截面。

早在1957年,地質勘探隊就發現,義峰山區域為放射性異常區,並在此勘探出多條鈾礦帶。義峰山的花崗岩,也被明確限制用途。勘察報告指出,這些石料不宜用作工業建築、民用建築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只可用於“圍墾海塗之拋石和海堤,河堤堤壩的護坡砌石以及深基礎骨料”。

然而,北青深一度調查發現,產自義峰山的石頭幾經變身,最終作為建築材料流向紹興市在建的居民住宅。紹興境內,多處已建成的村民住房和市區的居民樓房也使用過來自義峰山的石料。

在礦區、在建居民區和已建成村居、小區等地,北青深一度記者實地取點檢測,結果顯示:多處檢測值即便按照一天接觸輻射8小時計算,也遠遠超過國際基本安全標準規定的公眾受照射個人劑量限值(1毫西弗/年)。亮起紅燈、“嘀嘀”作響的檢測儀,對環境風險發出提示和警告。

從賀家池到義峰山

絕大多數紹興人不會把賀家池和礦山想到一塊兒。

賀家池位於紹興市區以東15公里,是千年名湖,人文薈萃。紹興市政府官網介紹,“賀家池”之名,大約同唐朝詩人賀知章有關。魯迅的小說《社戲》,就是以賀家池一帶的風土人情為背景寫的。

賀家池一度是紹興第二大湖,其面積在地圖上漸漸縮小,瀕臨消亡。水利部1998年發佈的《中國湖泊名稱代碼》中,賀家池面積為3750畝,比浙江另一名湖鑑湖還大。但在圍湖造田、築壩養魚、村辦企業影響下,水域面積一度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

紹興本地的環保志願者賀源和附近村民一直致力於守護賀家池。

2017年11月,賀源和幾名當地村民向環保部門反映,賀家池發生傾倒化工汙泥 、建築垃圾等問題。今年2月,紹興市環保局答覆稱:第三方公司在村民指定的區域對166份土壤樣本全指標檢測。結果顯示,“4號區域中15畝左右坑塘堆土中有14份樣本檢測出鈹超標情況”。部分樣本檢測出致癌物鈹元素(Be),超標12倍。

上述答覆並沒有提到鈹的來源。

鈹,是一種灰白色的鹼土金屬,鈹及其化合物都有劇毒。在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一類致癌物清單中,鈹名列其中。此外,鈹也是原子反應堆中最好的中子減速劑。

賀源陷入困惑:紹興及周邊並沒有和鈹相關的企業,鈹從何而來?她決定追查到底。

今年3月,賀源通過調查瞭解到,傾倒在賀家池的底泥來自茂盛混凝土有限公司。她一路追到距賀家池約6公里的義峰山。

義峰山上有兩家大型石料開採企業和兩家混凝土生產企業,分別是上虞市東關擔山石料廠、東發建材有限公司、茂盛混凝土有限公司和華欣混凝土有限公司。

此前,紹興當地政府對義峰山的礦區已著手進行治理。2017年9月27日,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浙江省第四地質大隊編制、紹興東發檢材有限公司提交的《紹興東發檢材遊俠公司紹興市陶堰鎮義峰山建築石料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進行評審。

2017年10月的評審材料顯示,專家評審意見認為:“採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結果為嚴重”,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整個礦山已開採破壞區為重點防治區”。

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義峰山上的“原子礦”

義峰山下有個張家岙村,許多年長的村民對礦山開採史有著清晰的記憶。

70多歲的村民張國富說:“我還是小夥子的時候就有人來勘探義峰山。來了兩次,第二次在村裡待了有10個月,說山裡有造原子彈的東西。”

被問及“能造原子彈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張國富沉思片刻,回答:“是原子鈾。”

也正是村民的這些回答,讓賀源將目光從“鈹”上轉移到義峰山的上的“鈾”。

北青深一度記者查閱多份關於義峰山的地質勘探報告發現,義峰山一帶確實勘探出放射性金屬元素鈾,並探明存在鈾礦。

鈾,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小得多。

含鈾的鈾礦石,是具有放射性的危險礦物,被稱為礦石家族中的“玫瑰花”。

早在1957年,浙江省物探大隊就曾探測到義峰山放射性異常情況,並把本區域列為放射性異常區,“在本區圈出兩個放射性異常區,編號為116、121”。

編號為121的放射性異常區,指的就是礦區內義峰山的花崗岩體。

“為對義峰山各異常帶鈾礦化前景作出評價”,經過近一年的勘探,浙江省第九地質大隊在1984年6月完成《浙江省紹興縣鈾礦化點初查評價報告》。

報告稱“通過放射性普查,共發現地面伽馬異常81個,構成2個鈾水異常帶”。但因這些地表礦化分佈不均勻,連續性差,該報告形成的結論是:該區域並沒有具有工業意義的鈾礦體。

多年過後,“尚未發現具工業意義的鈾礦體”的義峰山,成了砂石礦企業合法開採的場地。

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可以開採,限定用途

有資料顯示,“為滿足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建築石料的大量需求”,紹興市國土局在2005年委託“浙江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對義峰山進行石料礦普查。要求礦山規模年產100萬噸,服務20年,用途為普通建築用石料。

普查報告的評審經歷了一段波折。

由於沒能按照《礦山勘查技術要求》做放射性檢測,勘探單位將報告提交後就被評審單位退回,要求補做放射性檢測。

放射性檢測結果顯示,放射性現場檢測數據大大超過作為建築石料礦5.2nc/kg?h的限值,其中一風化層剖面伽馬總量照射量率最高達7.75nc/kg?h。廢棄採坑測點的最高值則高達14.5 nc/kg?h。

根據《浙江省普通建築石料礦勘查技術要求》(2002),只有在放射性不超過限量規定時,勘查區才能進一步工作或提供可行性評價。

最終的評審結論認為:“區內岩石放射性伽馬總量照射量超過了限值標準,不宜作工業建築、民用建築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但可作為圍墾海塗之拋石和海堤、河堤堤壩的護坡砌石以及深基礎骨料使用”。

據此,《浙江省紹興縣義峰山建築石料礦普查地質報告》通過評審。

2005年3月29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義峰山石料礦普查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同意礦產資源備案。由此,砂石礦企業得以合法進駐義峰山。

北青深一度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紹興市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寶業實業”拍下了義峰山石料礦的開採權,並在義峰山建成了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後轉讓給私人經營。

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仍在開採義峰山礦石的企業。礦石被東發建材公司的50噸級運輸車,源源不斷的運往幾家由其供應的混凝土公司。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7月7日,採礦許可證至2019年9月24日止。其經營範圍為,開採建築用花崗岩;軋石加工;批發、零售石子、塘渣、石碎屑。

公開信息顯示,對該公司開採的建築用花崗石的用途有明確規定:只可用於居室等建築物以外其他用途如道路、堤壩等。

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建築

有充足的證據顯示,被限定用途的礦石在變成碎石和混凝土後,大量流入紹興市內多個在建小區的工地。

59歲的曹明曾是紹興上虞的一名運輸工人。曹明運輸的石料,曾被用於建設紹興主城區較早建成的一批樓房。

從1987年開始,曹明連續做了15年建築石料運輸工作。1992年後的近10年時間,曹明管理著一艘載重量20噸的大船,通過浙東運河,將來自義峰山擔山礦的石子、黃沙運到紹興城東。紹興中心城區的世紀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一個石料供應對象。

北青深一度調查發現,直到2018年8月14日,從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開採的石料仍在經由混凝土公司流向在建的住宅樓房。

記者從上虞區陽力混凝土公司一工作人員處瞭解到,東發建材公司開採加工的義峰山石子主要供應礦山附近的混凝土廠,陽力混凝土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該工作人員稱,陽力混凝土公司每天收到東發建材公司供應的石子,“多時有1000噸,少的時候平均每天接收量有600到700噸”。這些由東發建材公司供應的石子,被加工成的混凝土材料運往上虞區的在建小區。

8月14日,北青深一度記者跟隨陽力混凝土公司的18號混凝土攪拌車,來到上虞區正在建設的萬固越瓏府小區。觀察發現,當晚18時40分,共有3輛31噸級混凝土攪拌車進入越瓏府施工區。

據施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建小區混凝土材料主要由兩家混凝土公司供應,其中一家即為陽力混凝土公司。

混凝土材料通過管道從攪拌車中直接送上了在建的樓層,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高樓正以3天一層的速度建起來。

北青深一度記者使用經過計量檢定的環境監測用x、γ輻射空氣比釋能動率儀(NT6101),對由陽力混凝土公司供應混凝土的一號樓一層室內進行取點檢測,儀器顯示檢測結果在0.25-0.35微西弗每小時。即便以每天接觸8小時計算,輻射值也已超過國際輻射每年接觸限值:1豪西弗。

失控的鈾礦石:浙江紹興義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 輻射超標

多處民居輻射值超標

與礦石的終端環境相比,義峰山一帶的環境輻射值更高。

8月1日,賀源同幾位環保志願者對義峰山已開採區的環境輻射進行取點檢測。記錄的7組檢測數據中,最低數值為0.37微西弗每小時,最高數值達到1.49微西弗每小時,其中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正在開採區域的一處,幾塊礦石的檢測數值為0.41微西弗每小時。當數值超過預先設定的警報數值時,檢測儀會亮起紅燈,發出急促的“滴滴”聲。

義峰山山腳下的多個村莊,因為取材便利,過去蓋房所用石料有不少是來自義峰山。

賀源用檢測儀檢測了自家住房。結果顯示,室內數據為0.35微西弗每小時左右,最大值達到0.4微西弗每小時。為了對比,賀源又對周圍多個村民的居住房屋進行檢測,數據較低的房屋室內檢測結果低於0.2微西弗每小時,而較高的數據則可達0.32-0.34微西弗每小時。

直到現在,義峰山一帶的村民還在使用義峰山的石料蓋房,經檢測,這些石料輻射值最高達0.39微西弗每小時。而在另一處來自紹興平水的石子,檢測值最高為0.08微西弗每小時。

北青深一度記者對位於義峰山附近、浙東運河邊的名為江南景園的小區高層住宅進行取點檢測,檢測結果數值最高達到0.4微西弗每小時。

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環境省設定的汙染範圍內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標準是0.23微西弗每小時。

公開資料顯示,嚴重的放射性汙染甚至會誘發腫瘤、白血病和遺傳障礙等疾病,少量累積照射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內汾沁系統、神經系統損害,發病過程往往延續幾十年。

義峰山山腳下,多數受訪的村民對輻射汙染不明所以,他們表示,暫無搬遷計劃,因為“(感覺)沒有明顯的影響,反正也沒有地方可搬”。

在紹興境內的104國道,站在路邊可以觀察到,每天傍晚6點過後,載滿義峰山礦石石子和混凝土的車輛,一輛挨著一輛呼嘯而過,都是往城裡的方向跑。

(文中賀源、張國富、曹明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