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晶純:視頻廣告女王

於晶純:視頻廣告女王

“我覺得,我最偉大的時刻是我成為母親的時候,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太神奇了。”當被問及關於個人成就的話題時,與很多取得卓越工作成績的女性一樣,家庭對於晶純意味著很多:在講到女兒的時候,於晶純嘴角的笑意增添了更多的溫情,眼裡滿是母愛。你幾乎可以想象,這也許就是她女兒平常看到的於晶純的樣子。

與取得的事業成功相比,於晶純的工作經歷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大學畢業後,先是在DoubleClick工作了10年,然後自己創立了一家公司——FreeWheel,7年後,FreeWheel被電視網絡巨頭Comcast收購,於晶純目前依然擔任FreeWheel的首席技術官和聯合創始人,但承擔著更大的責任。

“我現在要做的事請,就是跟我的團隊一起,給正在飛行中的飛機更換引擎。而且,我們有多架不同的飛機需要把引擎換掉。”自從成為Comcast 旗下廣告技術公司的CTO,於晶純的工作重點,就是要以FreeWheel的產品為基礎,將Comcast旗下原本屬於多個廣告技術公司的不同系統,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情況下,進行整合重建。“更挑戰的還有在原本幾家公司完全不同的文化基礎上,建立一個One Culture One Team的公司文化。”於晶純說。

闖入網絡廣告圈

上個世紀90年代,互聯網經濟席捲全球,不僅一夕之間改變了技術本身的走向,更是對整個商業環境進行了一次徹底的顛覆,廣告行業首當其衝——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廣告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對用戶的發掘和精準投放,因此取得的商業反饋會更直接有效。一時間,不僅傳統的媒體紛紛嘗試網絡廣告的模式,而且更多互聯網公司也將其作為用戶變現的主要手段。

DoubleClick就是一家創立1996年的網絡廣告平臺,其通過向網絡廣告發布商、代理機構、廣告主提供多種廣告管理和投放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完成對網絡廣告的集中策劃、執行、監控和追蹤。

1998年,剛剛畢業的於晶純進入了DoubleClick。“我每天在各種工作中,總是能夠看到我以前沒看到的東西,這樣我覺得很有意思,總會覺得學到了新的東西。總是保持一顆好奇的心,讓我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

作為一家實際上的初創公司,DoubleClick和於晶純同樣面對的是一個相對剛剛起步的網絡廣告圈,這給了他們彼此更多的寬容和成長空間。不僅讓於晶純在9年的時間裡積累了更多的行業經驗、管理智慧和行業判斷能力,同時,也讓她有機會可以一路從普通IT工程師、技術團隊管理者和核心決策團隊成員,以不同視角,近距離感受、體會和參與一家公司整個生命週期真實的跌宕起伏,為日後創立FreeWheel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9年後,2007年7月,DoubleClick被谷歌收購,時任DoubleClick技術副總裁的於晶純向公司提交了辭呈,與兩位合作伙伴創立了FreeWheel——一個視頻廣告技術平臺,專門提供互聯網視頻廣告投放、監測、預測、增值等關鍵解決方案,幫助電視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在多樣化的視頻播放設備(包括個人電腦、移動設備、OTT機頂盒及傳統電視等各種設備和平臺)上最大化挖掘其視頻內容每年近千億美元的廣告價值。

成長,從來都是沒有那麼理所當然

每個人的成長,都一定於大的環境有關,就如同小船之於大海。不同之處在於:有些人會在變化當中積累經驗,激流勇進;有人則隨波逐流,終至傾覆。

於晶純至今都能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回憶起在DoubleClick從面試到離職的每一個場景,細緻入微,這或許是源自女性對環境敏銳感知的本能。而不斷進行的理性思考,或許對成就今天的於晶純發揮了同樣的作用。

“你可以說我運氣也好,一帆風順也罷。實際上,表面上看起來的確有這些運氣是跟以前的積累密切相關的:以前所有經驗能夠幫助、引導我們,在創建FreeWheel時,避免原來曾經犯過的錯誤。”於晶純最常談起的是在2000年,遭遇互聯網泡沫的DoubleClick第一次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當時,作為首席工程師和團隊領導者,於晶純當時面對的情況是:身邊同事一輪接一輪的裁員,最後整個團隊只剩她一個人。她後來在自己撰寫的文章當中寫到:在一次次的痛苦經歷中,我深刻地意識到生存的殘酷,最後裁員結束後,我一個人到麻省的一個叫Nantucket的小島上呆了一週,以平復心情。

從失去團隊和同事的痛苦中擺脫出來的於晶純,開始思考一個更高層面的問題:一家公司在發展順遂時,該如何控制理智的發展節奏?在遇到困難時,該如何保存技術實力?而作為一名技術團隊的領導者,於晶純在後來的工作中,想得更多、實踐地更多的,是如何發掘技術團隊的潛力和效率,用最小的成本贏得最大的價值。

“我的管理原則,就是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管理軟件工程師的人。”於晶純在採訪當中談到最多的是一個詞是“信任”,她認為這對於一個團隊、一個公司都非常重要,不僅能夠為一個團隊的人營造一個寬鬆、柔性的工作氛圍和環境,提高所有人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是一個公司所謂“企業文化”最根本的核心:“如果我相信一個人,我就會100%支持,去授權這個人——只有當他們知道有我的支持,才能真正發揮每個人最大的潛力,而不是用各種各樣的指標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壁壘。”

從“信任”開始,FreeWheel企業文化表現出一種包容、坦誠和彼此的無條件支持。而處於“被信任”狀態的FreeWheel員工,則表現出對團隊和企業更多的認同感,主動性更強。

“想想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這就是公司的文化,不在於在牆上寫什麼口號。”於晶純說。

做自己地盤的女王

“FreeWheel產品的靈感是Jon先有的,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而且對產品其實有非常清晰的把握……Jon真是一個能夠提前看到很多用戶需求的人。”2007年初,Doug Knopper和Jon Heller飛到芝加哥,遊說於晶純一起共同創業。

Doug Knopper和Jon Heller曾經是於晶純多年的同事和朋友,三個人足足談了一天。討論的結果是:隨著網絡廣告行業競爭的加劇,獨立的第三方網絡平臺一定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同時,進階到第二代的移動互聯網、社交互聯網,視頻網絡廣告一定是未來可見的趨勢。

三人最後決定:由Doug Knopper負責市場營銷與管理,Jon Heller負責產品策劃與定位,於晶純剛則負責組建IT團隊和開發產品。基於以往工作的經驗,於晶純只提了一個要求:構建一個全球遠程分佈的技術團隊,而且要充分保障技術團隊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話語權,“沒有這些做基礎,再好的想法、再聰明的團隊都沒用。”

事實證明,三個人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FreeWheel剛一成立,僅憑對未來產品的規劃,FreeWheel就贏得包括CBS在內的三個客戶訂單。很快,在於晶純的領導下,FreeWheel在美國紐約和中國北京兩地迅速搭建起產品研發團隊。不到六個月的時間,FreeWheel的一款核心產品MRM正式面世並開始部署第一批的用戶。

“FreeWheel的目標用戶圈子很小,所以在最初很長的時間都沒有專業的銷售人員,完全靠用戶之間的口碑,我們的產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最初的市場拓展傳播。”陸續地,MLB.tv、FOX、NBC Universal、Sky、Turner和VEVO等多家電視網絡和視頻媒體的名字就出現在了FreeWheel的客戶名單中。

除了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FreeWheel遭遇了短暫的融資困難,從一個創業公司的角度看,FreeWheel一路的發展始終保持了一種理性、剋制的高速增長。

“FreeWheel在發展過程中有過很多次被收購的機會,從公司初期就開始有這樣的機會。”於晶純強調,成為Comcast旗下的一部分,FreeWheel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我們三個人創立這個公司的時候,是希望我們創造的變現系統,能夠支持所有的高端視頻內容生態,最好是能夠影響TV大屏。直到後來我們意識到,TV大屏這個圈子一直被幾大巨頭壟斷著,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要想影響TV大屏,確實難度比較高。Comcast剛好能夠幫助我們加速進入到傳統電視領域的夢想。”

與上次遇到公司被收購不同,這次於晶純選擇留下來,因為在她看來,親自操刀完成Comcast旗下的多家公司、不同技術平臺的完全重組,“這種挑戰前所未有。”

在她的計劃當中:2018年要確定所有產品線的基本融合模型,首先是要將用於傳統電視廣告的技術平臺轉移到FreeWheel的平臺上來。而全部產品和用戶的遷移,將是2019年的重點工作目標。“當時谷歌收購DoubleClick後,用了7年的時間把DoubleClick的平臺重新建立在谷歌的平臺上,我要求我的團隊,在三年內完成,而且我們有信心比谷歌做得更好。”說到這,於晶純又笑了。

寫在最後

採訪被安排在下午3:30,坐在筆者對面的於晶純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剛剛從美國回來,又剛剛完成了排得滿滿的一整天日程的疲憊。事實上,自從FreeWheel在北京建立了研發中心以來,於晶純就徹底開始了“雙城生活”——常年在紐約和北京之間奔波,而這樣的工作節奏,她已經堅持了10年。

“我也有過很多時候自己躲起來哭的經歷,比如剛參加工作討論事情的時候被人誤解,比如我認為應該為團隊爭取到的事情,但我沒有爭取到,或者不被客戶理解……我都會特別在意,會覺得很委屈。但是我的好處在於,我不會因為受了委屈就垂頭喪氣,我會把這個東西放下,第二天還會同樣的精神飽滿的堅持自己想做而且認為對的事情,因為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公司還是要運營下去。我想可能就是這樣一種堅持讓我能夠克服很多困難。”

事實上,整個採訪過程中,於晶純一直保持著微笑,只是這笑容背後,有些是職業素養,有些真情流露;有些是內斂的驕傲,有些是面對挑戰的從容,當然也有對過往的無可奈何……其中的微妙差異,不僅細緻微妙,而且耐人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