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2018年1月27日,“互聯網新型競爭行為的類型化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主持召開,意在討論互聯網新型卡特爾行為。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那首先我們先得知道什麼是“卡特爾”,卡特爾為法語cartel的音譯,原意為協定或同盟,是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獨立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集體行動的生產者,目的是提高該類產品價格和控制其產量。根據美國反托拉斯法,卡特爾屬於非法。參加這一同盟的成員在生產、商業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獨立性。簡單地說就是正式的勾結在一起共同運作的一群企業,而它謀取利益的通常做法是限制其成員的產量以抬高價格。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而這張在互聯網上流傳開來的菜單,更是讓人無限遐想。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在研討會上幾位教授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楊東教授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重要生產要素,雖然數據是由用戶或流量生成的,但是,其實數字經濟的最重要資源是用戶,可以說掌控流量,就等於掌控了最重要的資源,以流量為紐帶,可形成新型壟斷。舉個例子,騰訊擁有超強粘性的海量用戶,就像流量黑洞,通過流量換股權、流量分配控制等方式,越來越強地控制“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也逐漸失去獨立性,越來越離不開它,逐漸形成以其為中心的新型卡特爾組織。這種新型壟斷涉及平臺多雙邊市場、數據問題以及場景競爭、跨界競爭等新問題,目前的反壟斷理念和規則對這種新型壟斷有不適應之處,應進行理論創新。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對外經貿大學王健教授認為,現在處在一個新時代,國內、國際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各種新“物種”不斷出現,這對反壟斷提出很大的挑戰。在工業經濟時代,規制主要集中在供給側。數字經濟時代與此具有很大不同,平臺是多邊或雙邊市場,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對平臺的規制與對工業時代企業的規制應有較大不同。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壟斷,也應跳出原來理論,進行研究。

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黃晉認為,在數據經濟時代,人們更多地追求休閒娛樂,相比於購物,大家在社交、娛樂等方面花費的時間會更多。因此,未來發展的重點會在社交平臺、文化娛樂平臺。平臺由於具有網絡效應,強者越強,或贏者通吃,藉助這種市場地位,平臺的縱向效應和槓桿效應會比較突出,從而產生一些新型壟斷行為。

臧俊恆博士認為,通過流量而建立起來的互聯網領域新型卡特爾,正在嚴重危害行業健康發展,敗壞互聯網開放分享的價值觀,對國家安全、經濟安全造成潛在威脅。但是新型卡特爾由於其形式不同於以往,同時也更加隱蔽,很難被發現,甚至有時也很難被認識到。這種情況也說明,反壟斷法必須進行理論創新,以更好適應現實情況。

雖然說法不同,但無疑都表是在說“壟斷”對創新的危害,那就像是失去了“物競天擇”的自然生態,慢慢的就會因為沒有競爭變得停滯不前,而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原地踏步其實就是在退步。

【有百害無一利】

其實壟斷者提供給消費者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質量甚至不文明的服務。所以我們最常聽到的有關於壟斷抱怨是,“真的覺得不好用,但是又沒有其他的可以選擇”。

騰訊壟斷遭學者批判 失了創新無疑就是“慢性自殺”

就像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壟斷了電話設備時,許多年以來消費者不得不滿足於不甚清晰的通話質量。但是一旦競爭者進入該行業,電話的顏色、式樣和輔助設備的種類就有了急劇的增加。同理,汽車業也是如此,來自各國的競爭壓力使得汽車製造商不得不生產更為可靠、安全的產品。很明顯,壟斷會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經濟福利。

隨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類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而數字經濟的競爭特點與工業經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反壟斷監管也應適應這種變化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