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粵港澳大灣區成爲世界一流灣區前景廣闊

黄奇帆: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前景广阔

8月22日,2018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深圳舉行,黃奇帆發表主旨演講。中國網 宗超 攝

中國網8月22日訊(記者 金慧慧)“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全球經濟新支點的作用明顯,成為世界一流灣區前景廣闊。”22日,重慶市原市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陸路口區域,世界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聚海岸100公里的地區。過去世界範圍內已形成日本的東京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三大成熟灣區。

黃奇帆指出,灣區經濟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彰顯國際競爭力的新載體。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正式提出,世界四大灣區格局基本形成。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許多經濟指標已經與三大灣區大體相當,GDP1.38萬億美元,佔中國GDP的12%,超過舊金山灣區的0.82萬億美元,接近紐約灣區的1.8萬億美元和東京灣區的1.68萬億美元。GDP增速7.9%,高於東京灣區的3.6%,紐約灣區的3.5%,舊金山灣區的2.7%。擁有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16家,接近紐約灣區的22家,舊金山灣區的26家,僅與東京灣區70家有較大差距。

黃奇帆稱,從運行機制看,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有著明顯不同,世界的三大灣區都是一國一制,在同一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下進行,由此完成的產業比較單一,東京灣區定位為產業灣,紐約為金融灣,舊金山灣區是科技灣。

而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背景下的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的地區,由此產生了多產業、多品種的格局,特別是經濟特區等行政區劃和自由貿易行政區、自由港等經濟區域疊加,以科技創新、製造業為主導產業,複合了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的三大功能。

因此,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必須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灣區經濟發展模式,“保持‘一國兩制’背景下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的體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動力、特色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堅守一國之本,不追求同質化。”

黃奇帆建議,努力推動交通、關檢、人員互通,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破除生產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礙,克服不利於人流發展的硬件和制度制約。不僅要拓展經濟領域的合作,還要在提高社會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強標準對接和資源互認,共建宜居宜業的城市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