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父母,你夠格嗎?

為人父母,你夠格嗎?

對於初為父母的人來說,思維上往往會有一個誤區。

有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應該是老師的事情,父母的職責,是負責孩子的吃穿住行。

這種情況在孩子剛剛開始接觸教育的家長身上,尤其明顯。

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老師能夠替代的嗎?

答案是:不行

老師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侷限性

老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於傳道授業解惑,即,學識上的影響,孩子去學校,更多的是學習各種知識。

但老師有他們本身的侷限性,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一個老師的班上,學生往往會有數十人,作為老師,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他們沒有精力去關注到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細微變化,並對於其實不好的苗頭及時制止,往往孩子開始表現出不太好的苗頭的時候,情況已經開始不太樂觀了。

教育一個孩子,並不是說教就行,

為了能夠正確的教育,

需要了解孩子的:

家庭情況;

成長環境;

個人心理,

一兩個孩子還好說,一群孩子,又有哪個老師真的能顧得過來呢?

仔細想想,天底下有誰能比孩子的父母,

更加了解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成長環境,還有個人心理。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在孩子教育中起到的作用還有地位,遠超老師

沒有人能比一個孩子的父母,更加了解一個孩子了。

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優勢

父母管生活,老師管教育,孩子沒教好就是老師不夠好

這就是很多傳統父母的觀點

實際上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出現問題的時候,

往往在家裡早就開始出現了種種徵兆,

負責任的父母,一般都能很快發小苗頭,

是因為平時溝通出現問題嗎?

還是孩子在生活中接觸了什麼東西影響了他們的認知?

在通過與孩子的充分交流後,

找到病因並把問題及時的扼殺在搖籃裡,

這才是家長在教育中應該體現出的作用。

而老師,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是當老師發現問題的時候,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已經開始往擴大化的方向發展,而老師此時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與家長進行溝通。

俗稱:請家長

但通常這種情況下,請家長會極大勾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問題引向更難解決的方向,得不償失,家長和老師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作為家長不能有的思想

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是必須要參與其中的,而不是把問題丟給老師,

不僅如此,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佔更大的比重,

這種比重不是指單純金錢上的投入,而是精力上的投入,

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

養成良好的習慣,

不要誤入歧途。

父母不能因為自己忙,而忽略了自己作為孩子的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起到的引導作用,

忙都是藉口,

家長忙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還有教育環境,

但是因為忙,反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樣不就是本末倒置麼,

有些東西,是錢換不來的,

再好的衣服,

再好的食物,

再好的房子,

再好的玩具,

也比不過父母的陪伴重要。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老師的教育,是知識的教育,心理教育也有,但不是老師不想管,而是管不過來。

父母的教育,才是成人的教育,教導孩子的言行舉止,教導孩子如何做人,

先做人,再做事,

一個學識上的精英,如果品性不好,

對社會的危害遠比一個普普通通但品性好的人要大。

一個孩子的學校教育,每個階段都會換不同的老師,很難有一個良師能一直陪伴孩子,但父母可以,父母是那個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良師所以,合格的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能起到的作用,絕對不是老師可以比擬的。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一日為父,終生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