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急先锋”

“扶贫路上,我们既要给贫困户‘输血’,也要为贫困户‘造血’。”这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贺兵,在脱贫攻坚中感受最深的硬道理。今年37岁的贺兵,自2003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从参加工作起,他就经常主动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2009年,贺兵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015年,贺兵利用“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到江口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2年间,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所能挖掘江口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冷水鱼产业。在实地调研时,他发现该县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企业带动不强、养殖水平低等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不仅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了一批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的企业,还经常邀请国内资深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帮助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当时他就是免费技术员,随叫随到。”江口县水产站站长廖泽龙介绍,在贺兵的指导下,如今江口县冷水鱼养殖风生水起,冷水鱼产量是年年翻番,从2015年的800吨,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000吨,已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冷水鱼重点县。

随着冷水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群众也纷纷加入产业合作社,涌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渔民,成为发展现代渔业的主力军。

15年间,贺兵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践行“担当、为民、务实”的承诺,在大力推动水产事业跨越发展的同时,全心全意为群众开辟出一条条新的致富路。

沿河思渠镇冯家庄村是一类贫困村,人多地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差。贺兵作为驻村干部,为了让群众真正的摘掉“贫穷帽”,便充分挖掘当地霸王谷旅游风景资源,创新思路抓产业项目。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走出了一条脱贫不返贫,且能长期稳定的发展致富新路。

在单位帮扶联系思南县青杠坡、兴隆、三道水镇时,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贺兵通过整合渔业发展资金,为50余家贫困户免费提供了泥鳅苗种及稻鳅试点养殖,并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全程养殖技术服务,帮助贫困养殖户实现渔业增收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贺兵主持、参与实施的大鲵营养健康养殖示范项目、山塘水库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贵州山区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等,获省农业丰收奖、市科技进步奖等6项奖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2项。并先后获得省级“劳动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及市“优秀共产党员”“畜牧渔业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冉景红 刘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