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文圖/勒克兒

內蒙古包頭有個地方,叫五當召。

內蒙這五當與湖北武當,不僅一字之差,而且流派迥異。前者與西藏布達拉宮、青海塔爾寺和甘肅抗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四大名寺之一,也是內蒙古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後者是道教鼻祖。

中國藏傳佛教四大名寺之一隻是五當召對外的金字招牌,它真實的身份,其實是一座著名佛教高等學府,在佛教界的學術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蒙古語意為有柳樹之地,藏語稱為“巴達噶爾”意為“白蓮花”,召,蒙古語:寺廟。五當召依山而建,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各幢建築自成一區,全廟沒有任何外牆包圍,殿宇房合等共2500多間。晃眼一看,這裡儼然是當地敖包山間的一社區,其實,它是內蒙漠南地區現存唯一完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廟宇,素有“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的美譽。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看清楚,五當召20多年前就是全國文保單位了,資格之老,可見其內力深厚無比。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先來鳥瞰一下下這敖包山間的“社區”是啥概念。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再來看看,這“草原上的布達拉宮”是否徒有虛名。還別說,晃眼看,真還是那麼回事兒。

這個夏季在內蒙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一帶自駕轉悠,剛遊覽了呼和大昭寺和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對內蒙這些有名佛教寺廟,我對他們獨特的建築美感尤其感興趣。相比而言,五當召的建築畫風又是別樹一幟,看來,內蒙佛教寺廟的創建者,幾百年前相互間就很尊重知識產權,拒絕模仿或仿製。呵呵,扯遠了。回到正題。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的建築四四方方,沒任何裝飾性物品,非常潔身自好。

五當召的建築,清一色純藏式平頂,完全區隔於大召寺和美岱召的漢式多重簷歇山頂建築方式。就寺廟佈局而言,五當召依山勢而建,各殿堂之間的佈局,看上去是率性而為,而大召寺和美岱召佈局,則是嚴格按照佛教寺廟佈局的傳統“伽藍七堂”制。就寺廟裝飾而言,五當召既然號稱草原上的布達拉宮,其建築物外牆與拉薩布宮一樣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與川西藏東藏傳佛教寺廟大多紅黃藍搭配深沉渾厚相比,五當召顯得格外飄逸。另一個特點是,五當召屋頂屋簷素潔,不與帝王沾任何邊,更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色,而大召寺和美岱召,則與皇帝走得很近,處處彰顯皇家的威儀。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深秋季節的五當召,貌似世外桃源般詩意。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冬季的五當召,則完全是童話的故事……

當然,五當召的建築畫風,也不是獨創,而是由五當召的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有近300年的歷史。乾隆十四年再度進行擴建後乾隆御賜“廣覺寺”漢名。

五當召目前主要建築由六大殿、三座活佛府和一座安放歷代活佛舍利的靈塔組成。

五當召一直香火旺盛,信徒雲集。最鼎盛時期有喇嘛1200餘人,現有活佛一位,即第八世洞闊爾活佛,在蒙藏地區有很高的聲譽。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及殿前廣場。這一廣場是講經、辯經的場所,也是佛教學術升級的考場。

其實,五當召建築外表飄逸的背後,站著的卻是一座著名的藏傳佛教學府身影,寺廟,只是它的附帶功能。五當召的殿宇兼具雙重功能,一方面作為廟堂奉神、設壇、佈道、講經、接待朝奉者;另一方面作為學府,用於傳法、習經、密修、辯論佛理。

作為著名的藏傳佛教學府,五當召主要分為四大學部(相當於高等學府的的系)。其中,洞闊爾殿為時輪學部,是研究時間及其運行、數理及其測算、大地測算等縝密學問的殿堂,是五當召的靈魂殿;卻依拉殿為顯宗學部,重在學理和辯論,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哲學系;阿會殿是密宗和醫學學部,重在習法、默修。殿底層正中,是一人工泥塑險峻逼真的彩色山洞。山洞裡,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兩個弟子,其兩側是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異,氣宇非凡。二樓主要供奉本學部主供佛——勝樂金剛和藥王佛。喇彌仁殿為專業學部,相當於今天的博士研修院,進修者專供菩提道,研究宗咯巴思想和教義學,只有精通佛理、具有相當佛法功力的人才能入院和研究法術。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這是高踞蘇古沁殿、卻衣林殿這兩殿之上的洞闊爾殿。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是五當召最早的殿堂,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經堂後佛殿高三層。黃色的外牆標誌著其顯貴地位。高居於全寺之中,其他建築均以此殿為中心分散四周。乾隆皇帝於1756年賜名這寺廟為“廣覺寺”。“廣覺寺”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雕刻的牌匾懸掛在殿門正中門楣上。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五當召學習佛教時輪數學部,主要講授天文、曆法、數學、占卜、推算藏曆日期等。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殿內前後廳繪滿佛教壁畫、裝飾不是一般的考究。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殿內佛教壁畫一瞥。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殿內佛教壁畫一瞥。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殿內佛教壁畫一瞥。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洞闊爾殿殿內佛教壁畫一瞥。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六大殿之一的卻衣林殿(左,獨宮)。此殿為顯宗經堂,是專門研究佛教哲學的學部,也是五當召僧人最多的學部。殿內供奉著五當召最大的銅製彌勒佛,高達十米,為黃銅分鑄焊接製成。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六大殿之一的阿會殿,是一座學習醫學和密宗學部的經殿,建於嘉慶5年(1800年)。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六大殿之一的喇彌仁殿。五當召藏傳佛教高等學府中的“戰鬥機”——佛教相當於研究生級別的才有資格進

五當召六大殿除了作為藏傳佛教高等學府四大殿之外,另外兩大殿分別相當於高等學府中“會議大廳”和“圖書館”。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會議大廳”——蘇古沁殿。蘇古沁殿又叫蘇古沁獨宮,建於公元1757年,是五當召的最大的建築物,位於五當召整個寺院的最前部。全殿分三層,一樓前大廳是經堂,後廳為藏經閣,凡屬全召性的集會都在這裡舉行。

蘇古沁殿經堂內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經的席位,左右是高層喇嘛的座位,下邊地毯木榻是喇嘛誦經的坐席,殿內矗立的八十一立柱都雕繪有精美圖案,外裹彩色蛟龍毛毯,綴以刺繡,殿中彩色斑斕的壁畫是釋迦牟尼成佛曆史故事。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蘇古沁殿前廣場,是五當召六大殿中唯一設有香爐的地方。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蘇古沁殿左右兩側較小的房子是香堂。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每天的早經(滿迦經),全寺的喇嘛都在蘇古沁殿經堂大廳裡誦讀。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代表性建築蘇古沁殿(正中)和與之並列的卻衣林殿(左)前景。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蘇古沁殿前的銅質古水缸,算是一枚公開展示的古董。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金科殿大門。這殿是在原來的努尼殿遺址上建造的。“金科”,是藏語“曼陀羅”的意思。最早的努尼殿是五當召八大殿之一。原來的這座殿殿堂規模較小,為了恢復五當召原來的面貌,2003年在原來的基礎上重建了這座殿,並重新命名為“金科殿”。現在的建築面闊7間,進深4間,分為上下兩層,是陳列五當召精品文物的展廳。可惜,這展廳一般不對外開放。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甘珠爾活佛府看上去就是一個別墅。甘珠爾呼圖可圖是五當召第一世洞闊爾活佛的經師,駐錫地在多倫善因寺( “駐錫”,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因稱僧人住址為駐錫)。活佛府的正廳為會客、辦公的地方,裡屋為臥室,耳房是他經師的居室。這座活佛府在1996年的“五三”地震時牆壁嚴重開裂,面臨倒塌,1998年國家撥款進行了維修,恢復了原貌,2000年開始向遊客開放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蘇卜蓋陵。“蘇卜蓋”即蒙語“塔”之意。這陵是五當召頭世活佛建廟之前的住宅。因為頭世活佛創建了五當召,他去世後僧眾為了紀念他,就將他的舍利塔存放他生前的住處。此後,五當召七代活佛靈塔均在這裡珍藏。

這裡一般不讓人參觀。據這裡的僧人口頭描述,裡面的靈塔雕刻精美,都鑲有珍寶玉器,外部鎏金。

————————

最近一兩年,經常出差到包頭,春夏秋冬四季,都曾到五當召溜達一下。但每次都是“打蘸水”款,也就沒寫過什麼東西。今夏再去,感覺五當召絲毫木有審美疲勞之感,所見所聞,仍很新鮮,於是,有了這篇遊記。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六大殿位置俯瞰。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依山而建,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各幢建築自成一區。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主要殿堂依山從低到高而建,看上去很有韻律感。

包頭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從古至今經歷了數次大規模人口遷徙。尤其近代的“走西口”湧入了大量漢族人。從東漢時候起到遼金時代,佛教已經傳入包頭地區。現今包頭市的漢傳佛教與民間信仰融合,信徒散佈於包頭市各區縣,藏傳佛教主要集中於達茂旗百靈廟和市內五當召等處,主要由蒙古族信仰。廟宇主要有五當召、妙法禪寺、美岱召、昆都侖召等。如果說對藏區藏傳佛教已經司空見慣,那到包頭,同樣是藏傳佛教,但給你的感受卻是另一番景象——主要由蒙古族人信仰的藏傳佛教,無論建築格調抑或殿堂裝飾乃至周邊環境,都值得旅行品味。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一些殿堂的大門裝飾細節。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的另一種風格的轉經筒。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徒步五當召建築隨手拍。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徒步五當召建築隨手拍。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徒步五當召建築隨手拍。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竟是座佛教高等學府 地位相當於清華北大!

五當召,在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