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重壓下川普向中國潑髒水,但美國人能信嗎?

當地時間8月21日下午,特朗普前私人律師柯恩向法庭認罪。柯恩是在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牽頭“通俄門”調查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稱會為特朗普“擋子彈”。此次柯恩認罪意味著,在“通俄門”問題上特朗普正面臨著越來越直接的壓力。

眾所周知,“通俄門”調查一直是懸在特朗普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顯然,特朗普並不會“束手就擒”。

比如,特朗普在18日的一條“推文”中寫道:“那幫只知道盯著俄羅斯的傻瓜應該抬眼看看別的方向,中國。”

轉天,作為特朗普的重要助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表示,有可能干預美國中期選舉的國家包括中國,基調與他的“老闆”如出一轍。他向記者表示:“我可以告訴你,針對2018年的中期選舉,這四個國家(俄羅斯、中國、朝鮮和伊朗)是我們最關注的。” 但是,當記者追問進一步的細節、特別是有關中國的細節時,博爾頓含糊其辭,說他無法透露。

有媒體觀察到,自從“特普會”之後,特朗普在美國遭到多方批評,輿論普遍認為他的表現很糟糕。原本是美國和俄羅斯兩國間的恩怨,這一次特朗普和博爾頓卻硬生生把中國拽進來,在中美兩國貿易摩擦升級、雙方貿易磋商在即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動機耐人尋味。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成昊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採訪時稱,這是特朗普政府想轉移國內輿論視線的策略。

孫成昊說,特朗普在與普京會面時表現出來的立場不穩,以及“通俄門”調查的持續深入,致使他如今在面對涉及俄羅斯的問題上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他需要轉移輿論視線緩解自身壓力;同時,美國國內反俄情緒高漲,美俄關係持續走下坡路。美國政府8月22日宣佈擴大對俄製裁。但這都並非特朗普本意,他本人仍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與普京成為“朋友”。可以說,特朗普想實現這個願望的最大阻力其實是在美國國內。所以,基於國內政治原因,他需要壓低國內反俄聲音。

在這種情況下,從特朗普和博爾頓表態來看,試圖採取將矛頭引向中國的方法來牽制美國國內的反俄聲音。

其實,中國“躺槍”也並不意外。有輿論認為,近期美國國內反對對華加徵關稅的聲音日益強烈,且特朗普並沒有達到他預想的“速戰速決”的目的,因此,特朗普想借機對國內民眾“喊話”,傳遞這一層意思:看看中國都對我們做了什麼,你們竟然還反對對華強硬政策。即便這種指責空口無憑,但要把水攪渾的目的昭然若揭。

孫成昊指出,如今,中國與美國在經貿、政治、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摩擦。特朗普政府認為將國內注意力適當轉移到中國身上,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特朗普排解壓力。

不過,特朗普這種強行“碰瓷”中國的招數,並不算高明的策略和手法。一方面,隨著“通俄門”調查持續深入,形勢對特朗普漸漸不利,總統的“忠誠度”被輿論熱炒,美俄關係轉圜空間將進一步壓縮。另一方面,特朗普向中國和全世界發起的貿易戰,已經讓美國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切實感受到“肉疼”。民眾有理由懷疑,一個“忠誠度”有汙點又讓民眾利益受損的總統,他說的話是否還可信?

因此,可以預見,特朗普向中國“潑髒水”,但到頭來很可能轉而被民眾潑冷水。

(編譯/孫成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