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迎發展利好 獲發首批正式牌照需先過兩關

工信部最新發布通告,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由試點轉為正式商用。這意味著,虛擬運營商馬上就要轉正。此外,通告中特別提到,要解決虛擬運營商“批零倒掛”問題,也就是批發比零售還貴的問題。這有可能充分釋放虛擬運營商的潛能,激活即將到來的5G時代。

  虛擬運營商迎發展利好

記者日前從多個渠道獲悉,國內基礎電信運營商有望加大對虛擬運營商的支持力度,可能在未來大幅降低合作虛擬運營商的批發價格,達到與所屬地方省公司接近的價格標準。業內普遍認為,一旦上述政策得以實現,移動轉售行業將徹底告別“批零倒掛”困擾,虛擬運營商不但將迎來發展利好,還將大大加速我國電信業的開放步伐。

據2017-2022年虛擬運營商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介紹,基礎運營商在虛擬運營商試點期開放的資費形式有兩種:資源池與模組套餐。這兩種資費模式儘管靈活多樣,但由於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處獲得的批發價格存在嚴重的“批零倒掛”情況,大大阻礙了虛擬運營商的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儘管有基礎電信運營商在積極推動批發價格下調,但目前尚未有具體的實施時間表。有虛擬運營商業人士表示,一旦批發價格水平和基礎電信運營商省公司看齊,虛擬運營商將迎來重大利好。憑藉靈活經營,虛擬運營商有望依靠部分業務,和基礎電信運營商進行差異化競爭,並最終實現盈利。

工信部介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四年來,先後有42家企業展開試點。截至2018年初,移動轉售用戶總數達到了5000萬,佔全國移動用戶總數的3.5%,有11家企業用戶數超過了百萬,規模最大的企業用戶數接近千萬。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正式商用,電信業開放進程也在提速。一旦“批零倒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虛擬運營商企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未來電信業繼續深度開放提供經驗。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內部資料顯示,進一步開放電信業的市場環境正在日益成熟。一方面,2013年開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IDC、ISP業務、國內多方通信業務已陸續向民資開放或開放業務牌照申請;另一方面,上海自貿區在對WTO承諾之外新增呼叫中心、國內多方通信、互聯網接入、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四項開放業務。在這一趨勢下,電信業企業應積極創造良好的開放環境,為未來企業競爭力提升和電信業整體做大做強奠定基礎。

虛擬運營商迎發展利好 獲發首批正式牌照需先過兩關

  獲發首批正式牌照需先過兩關

首批正式牌照的價值不言而喻,除了獲得政府官方許可之外,還將因為各項指標符合要求而備受資本市場青睞。那麼,如何才能順利獲得首批正式牌照呢?對此,我們不妨參照早期民營企業申請移動轉售試點經營許可時候的過程。

按照慣例,42家虛擬運營商應向其合作基礎運營商續簽雙方合作協議,而這也是申請首批正式牌照需要必經的第一大關。既然是第一大關就意味著三大運營商的處理標準格外重要,由於三家基礎運營商在業務、規模、合作深度、廣度、標準、規則等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各家基礎運營商在選擇續簽對象時必然有所差異。

不過,如果基礎運營商認為某家虛擬運營商符合續簽標準,那麼可以確定的是在運營商合作層面,虛擬運營商獲發首批正式牌照終於“過關”了。不過,漫漫長征路只走過了二分之一,第一關走完之後,符合續簽條件的虛擬運營商會步入第二關考驗,即監管部門審核階段,而這一階段也是企業最終能否獲發首批正式牌照的重中之重。

進入第二關後,一些涉及國家信息安全的標準將格外嚴格,例如實名登記率、詐騙電話率、垃圾短信率等。如果說去年工信部普查的實名登記率有一定久遠,或將不作為重要參考依據,那麼近一兩個季度的詐騙電話率、垃圾短信率等將明顯左右監管部門意見。畢竟,信息安全為國家安全之本,不符合條件的虛商將被打道回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