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公民按一定的工資比例繳生育基金,如該制度執行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老南翡翠


“專家”的建議用大白話講就是“你花錢請別人代你生”。

感覺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你出去打工,可還要交公糧,必須出錢買一些糧食交公糧。

這“專家”大概不是吃飯長大的,滿口跑“火車”,生不生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公民的義務,誰想生,那是人家的自由,誰不想生,也是人家的自由。

這些“專家”太會替政府考慮了,不降房價讓民眾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卻想讓結不婚生不起孩的人,替有房有車有經濟基礎的人出錢生娃,完全是本未倒置。

出這個建議的“專家”,應該去問候一下母親,“花錢找人生娃是不可行”?


光芒萬丈34957


我看到這幾天很群情激憤,大家都狠不得撕了這提出此建議的專家。但是我覺得如果把這篇文章通讀下來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憤慨呢。

另外,我認為這只是個別的專家的觀點,並不代表任何的官方的說辭,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因為很多人把《新華日報》認為是新華社的這種官方媒體的言論,其實不是的。

《新華日報》本質上就是“江蘇日報”而已。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省委機關報。那“江蘇日報”此名因為是民國時候就有了一個報紙,那為了區別,解放之後,江蘇省委機關報就命名為《新華日報》了。 所以它只是一個地方機關報的一篇在不太重要的一個版面上的專家觀點而已,所以大家也不用太當回事兒。

不過專家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倒是值得我們思考。因為現在大家都不願意生孩子,中國已經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危機,勞動力紅利在逐步喪失。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日益顯現,那未來十年二十年,將會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

那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專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其實也正是他們的職責範圍內的。所以哪怕是一些有爭議的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也沒有必要就此對他們進行各種的攻擊。

觀點可以商榷,但不能進行各種非理性的攻擊和謾罵,也沒有意義。目前看來感覺是大家恨不得撕他的皮、喝他的血,那我覺得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未來政府包括全社會都要想各種辦法鼓勵民眾多生育的,現在各種想法和建議,都應該充分讓大家討論,才能逐步形成最好的辦法,形成社會共識。

不過,從專業角度看,這兩個專家提出的做法肯定是值得的商榷的,因為按照國際上其他的國家的做法,往往都是對多生育家庭的進行減稅和獎勵補貼,而不是說像全民要進行懲罰式的收費這種模式。收費或者納稅的這種模式這很顯然會觸犯眾怒的。

其實我覺得大家還是要關注真問題,不要糾結於某一個專家的觀點對不對。從我的思考來看,最大的擔憂的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的減稅、獎勵補貼甚至懲罰措施,使盡了所有招數,能夠在人口生育率急劇下降的時候,挽回生育率使得人口增長的,目前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這樣的。

那中國從現在的情況看來,也是同樣如此,全面放開二孩後,生育率不僅不升反而下降了,打臉了之前一些專家認為的放開後會迎來人口生育高峰,這已經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了。


張天潘


在評述之前,先深呼吸,讓心緒平靜下來,否則我就會忍不住爆粗口,問候劉志彪、張曄祖上女眷。

按慣例,先定性,再分析。作為專家建言,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專家建言?這分明是法西斯主義性質的政策建議!

所謂法西斯主義,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定義:“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

好了,劉、張的政策建議顯然是將個人,每一個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的鮮活的中國人,視為一種工具,一種資源,可以任由國家權力和集體意志拿捏。這就是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如假包換。

人是什麼?人不僅是社會的主體,而且是社會的目的本身。生育一種天賦人權,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文明發展的目的就是要維護人與生俱來的這種權利,而不是剝奪它。

例如,國際性協會(WAS)於1999年8月26日,在其第14屆半年會議上通過的性權利宣言中,每個人都無條件享有自由和負責任的生育選擇權,這是現代文明人人都應該無條件享有的十一項性權利之一。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再看看馬克思主義怎麼說?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開宗明義地闡述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什麼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落實到生育上就是每個人“自由和負責任的生育選擇權”,由每一箇中國人自己決定是否生育,什麼時候生育,生育幾個孩子。有些人願意多生,那就尊重他們多生幾個;有些人不願生育,選擇做丁克,那就尊重他們做丁克。

國家和政府可不可以鼓勵人民多生?當然可以,那就立法提供政府補貼和減免稅,向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實施多年行之有效的政策學習,每生一個孩子,提供一份補貼,並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優惠。人民交了稅,稅收不就是用來惠及人民的麼?!

但是,回到專家建議再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從40歲以下公民的工資中按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生了二胎領賞,不生孩子就凍結直到退休再領回。這不是稅,分明是對不願生育或不願多生育的人民的經濟懲罰。換個角度,實際上就是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掏錢幫別人養孩子,有人評論,“雲綠帽”。


在我看來,政府提供生育補貼和減免家庭稅收才是鼓勵生育的正道,不從稅收而是強行從人民口袋裡掏錢作為生育押金並用於統籌補貼生育二胎的家庭,這樣的專家政策建議根本就是耍法西斯流氓。


唐映紅


專家畢竟只是專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我不罵人,只就事論事。

因為,罵人太累了。

生多生少,當然是個人自由,也是生理規律。但是,現代社會壓力之下,生孩子變成了一種經濟考量,也成為所謂中產階層恐慌的構成之一。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作為優生學一個基本理念,在世界廣泛實行。但是,這些年只生一個好的習慣深入人心,而且由於經濟壓力的增大,年輕人也不敢多生。二胎政策放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但是,多生變成一種勇氣,生育意願非常低。通過制度來規範人的行為最有效。繳納生育基金,以促進人生孩子的興趣,有利有弊。生多生少是自然法則,計劃生育導致生孩子成為一種被規範的行為。

2018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公佈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徵求意見稿),擬將 “子女教育支出”一項扣除,可以看作繳納教育基金的先導。

如今專家建議繳納生育基金,對於那些只生一個的家庭或者不生孩子的家庭,他們的權益和選擇無形中又得不到保障。計劃多生的時代即將來臨。

生孩子是人的自由。如何選擇,如何在個人生活與生孩子之間平衡,各種問題,很漫長很複雜。

現代人個性張揚和追求生活的價值觀下,傳宗接代和多子多福的觀念已經成為過去。

人口是社會活力的動力之一,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既要考慮個人生活,也得認識到老齡化的艱苦。

長路依舊漫漫。要努力踐行,實現中國夢與民族復興。


歷史傳訊社


值得慶幸的是,這只是“專家”的建議,而非試行的政策。

對於很多所謂的“專家”而言,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隻關注自己領域的問題,至於該領域與其他諸多領域之間的關聯關係,以及整體性的聯動問題,則或是根本不懂,或是視而不見。

這篇劉志彪、張曄聯合撰寫的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根據某度的資料顯示,劉志彪和張曄二人均是經濟學領域的教授人才,我願意相信兩位教授在自己的領域內具有相當高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但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內容顯然不應當僅侷限於經濟數據和經濟變化在宏觀上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能力。

任何學科的最崇高價值,都是在於提升全人類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歸根到底還是人這一主體的衡量標準。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如果僅考慮如何通過經濟手段在宏觀上調整問題,而忽略了微觀層面下對於公民個體的關懷,那麼仍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並且在一定意義上還可能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社會的議論和不滿。

一、解決老齡化問題,應當著眼於號召,而非生硬地剝奪公民的權利。

最初二胎政策的放開,其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即將到來的中國老齡化問題,以及部分獨生子女家庭因失獨而造成的終身痛苦等。

老齡化問題成為困擾很多國家的宏觀問題,因而很多發達國家對於積極生育的家庭,給予各種誘人的福利,並且生育越多,所給予的福利待遇越豐厚。

這種通過政策而確定的福利,就是宣傳號召的手段,這種手段的根本在於不觸及公民權利和利益的情況下,令公民自發、自主地對政策進行響應。

而同樣是行政政令,如果試圖通過割裂公民的權利,強硬地在公民身上賦予更多的義務,而教條式地命令公民響應號召,這種行為就很明顯將人當做了韭菜——每一刀割下去的都是人心。

生育權本應該是公民所享有的天然權利,在二胎政策放開後,公民有權利選擇是否進行生育,以及生育一胎還是二胎。而為了解決老齡化問題,就建議國家政令性的給公民附加義務,這就很明顯違背了權利義務關係,從法學界就會迎頭遭到一通猛打。

二、期待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應當考慮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而非寄希望於人口紅利優勢。

作為經濟學專家,在人口問題上很容易想到的,就是我國目前正在享受著人口紅利帶來的巨大優勢,而在我國科技的核心增長極尚未完全成熟起來之前,要想保有人口紅利的優勢,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保證人口基數穩定和小幅上浮。

由於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人口紅利是否能夠穩定保持經濟的穩定甚至上行,這點在歷史上很難找到先例予以證實,但從現實的情況看,我國已經享受了太長時間的人口紅利優勢,即便為穩妥起見,部分經濟學家也會將目光繼續著眼於這一穩定的因素之中。

但必須明確的是,人口紅利只是經濟穩定或增長的影響因素之一,卻絕不是決定因素或之一。發達國家的例子足以證實,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還是要依靠核心科技的創新能力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當然,對於部分經濟學家而言,考慮如何創造核心競爭力和經濟增長極,這個問題太過於消耗腦細胞,並且短期內無法確定是否能夠湊效,於是自然而然會將目光侷限在人口紅利這個傳統問題上。

如果公民不願意生育二胎,保證人口紅利該怎麼辦——一刀切。

邏輯很簡單,但這種做法只能是曲意逢迎,完全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如果採行政政令手段,用“以罰代賞”的方式要求公民生育二胎,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所以說,這兩位教授與其考慮剝奪公民的權利、強加公民義務,用令人瞠目結舌的手段,來維持人口紅利優勢,倒不如認真鑽研我國經濟形勢中,哪些方面能產生核心競爭力。


高萌Goal


震驚!經濟學泰斗討論生育基金和人口政策??

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在8月14日「思想週刊•智庫」欄目中發了一篇《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激起輿論軒然大波。我不想接著發洩情緒,

我只是好奇一件事:劉志彪教授作為經濟學長江學者,33歲(1992年)成為南京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7歲(1996年)成為博導,一直專注在經濟、企業、市場等領域進行研究,著作等身,堪稱大師。

一位從1985年開始發表經濟學文章的學術泰斗,為什麼忽然發了一篇關於人口問題的文章?在CNKI上,劉教授一共發了394篇文章,只有一篇是關於人口的,也就是引爆輿論這一篇

劉教授在南京大學的主頁地址
https://nubs.nju.edu.cn/lzb/list.htm)


第二作者張曄,主要研究國際貿易,教學方向是計量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發表了23篇文章中,都是土地流轉、新農保、產業經濟、國際貿易等方面的文章,關於人口的,也只有引爆輿論這篇。

張教授在南京大學的主頁地址
(http://nubs.nju.edu.cn/zy_9564/listm.htm)


不覺得非常弔詭麼,兩位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教授,劉志彪教授更是少年成名的泰斗級人物,一生都在研究經濟,忽然寫出了一篇關於人口問題的政策建議文章,還發在省委機關報上???(黑人問號臉???)

文章內容

文章對鼓勵生育,提出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

短期政策包括全面放開生育、優先發展幼教產業和公共托幼服務,加強國家義務教育體系。中期政策包括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利用存量的社會撫養費,延長產假並建立育兒假制度;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長期政策包括對多孩員工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對多孩家庭給予補貼。其中:

  • 關於發展幼教產業,提出了「公立幼兒園為主,民辦幼兒園為輔,社區街道托幼機構補充」的多層次托幼體系;
  • 建議恢復小學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學時間,以便與職工的上下班時間相銜接,提高教師收入水平;
  • 引導社會恢復和樹立多子多福的理念;
  • 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
  • 對二孩家庭減免個人所得稅,對多孩家庭進行財政補貼;

這篇文章屬於標準的機關文風,對現狀進行總結,以一種宏觀的視角對政策進行建議,與劉教授的393篇文章的行文完全不同;劉教授作為經濟學專家,平時也不會去寫關於人口問題建議的文章。所以,可以斷定這就是一篇吹風文


人口政策的吹風文倒是找個計生口的專家來發啊!找經濟學專家發這個,這是想要佐證生育基金的合理性???

我的觀點

其實這篇文章裡面提出的大部分建議都是可行的,特別是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恢復小學生早八晚五的上學時間,提高教師收入水平,延長產假,給多孩家庭補貼等,都是在歷次輿論討論中,被大家公認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但是從工資中提取生育基金之前,能不能把過去30年收的社會撫養費拿出來?特別是把經審計的賬目對公眾公示一下,看看還剩下多少錢?然後把過去的社會撫養費全部轉到地區生育基金再說。


另外,現在房價高漲不說,房租也逐步高漲,居民連安居樂業的目標都實現不了,怎麼生娃?生娃以後幼兒園怎麼辦?學區房怎麼辦?不去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先琢磨著從工資中提生育基金,這……

PS:劉志彪教授可不是那種沒有影響力的專家,劉教授的單篇文章引用次數幾十次都算少的,多的都240次引用了……

真的,罰款罰不出二胎。


任易


有幸拜讀了兩位專家寫的《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總體感覺並沒有網上評論的那麼不堪。

網上一邊倒的評論只是針對“40歲以下公民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這一項無法提高國民幸福感的建議,可是沒有提及文章中很多務實親民的理念。

這裡我先不發表評論,先摘取一些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理念給大家看。

《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全文閃光點摘要

1、大力發展幼教產業和托幼服務

文章中首次探討了姜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可能性,意圖降低二胎家庭養育二孩的經濟壓力。

兩位專家指出了現階段我國低齡兒童的照料,受限於市場化托幼機構的昂貴收費,主要依賴母親全職照料或夫妻雙方長輩代管。

隨著生育年齡的推遲及家庭經濟的壓力影響,老人承擔照料兒童,或者母親全職照料兒童都顯得不太現實。

而由政府提供基層保育服務,甚至承擔保育費用,也許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2、加強義務教育體系

文章討論了由國家以公辦學校為載體,在校園內部擴大素質教育的可能性,意圖降低降低教育成本。

部分地區“早放學”的特點為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精力和經濟壓力,顯然,這讓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疲於分身。

而同時,為了填補兒童業餘時間,提高孩子的求學競爭力,家長不得不將孩子送到分散於市場各個角落的培訓班,這也不斷增加著家庭富裕子女的成本。

文章中討論了恢復小學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學時間,提出彈性放學制度的可能,以期方便各個職工家庭上下班時間和孩子上下學時間銜接,同時還考慮為9歲以下孩子開設寒暑期班,為普通家庭解決假期無人看孩子的難題

3、制定鼓勵生育的住房政策

文章中建議住房政策向多胎家庭傾斜,對低收入多胎家庭提供3年的租房補貼及房貸優惠等等。

這一點政策真的制定的話,將會是非常受歡迎的政策。

4、二孩家庭減免個稅

更多的人口會帶動更多社會養老保險等稅金的貢獻,既然孩子會在將來為養老體系作出貢獻,專家自然是建議向二孩家庭提供個稅抵扣,彌補部分生育成本。

5、延長產假及陪產假

兩位專家指出我國現階段的產假和陪產假相比歐美國家太短。

所以,文章中提出建議將產假和陪產假全部延長,建議將產假延長至6~8個月,而陪產假則建議延長至3個月。

其實很多地區只是執行了3個月的產假,而15天的陪產假,絕大多數男同胞都很難享受到。

所以,如果這一建議被採納,應該會起到很好的生育刺激作用。

6、鼓勵企業保留或提供生育婦女後再上崗的機會

生活壓力這麼大,就業競爭又如此激烈,女性同胞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不敢生二胎。

很多女性拒絕生二胎的理由不過是擔心家裡多了“二寶”以後,經濟來源就只剩老公一個。

老公辛苦不說,普通職工一個人的收入,真的很難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開銷,更不用提要兩個孩子將來上學、結婚都是錢,自己還要攢錢買房、攢錢防病、攢錢養老。。。。

解決婚育婦女就業問題,絕對是文章中的一大亮點!

文章中沒有提及的其他問題

兩位專家其實考慮的還是比較全面的,只是現代人不敢生的原因遠不止上述的這些問題。

1、難點一:上有老,下有小,上下壓力都是無比巨大

正處在生育壯年的80後、90後普遍都是獨生子,所以這就帶來一個無比巨大的問題。。。

兩個青壯年要養育4位老人!

在二胎生養處處要花錢、花精力的情況下,行孝之事誰來保障?

賺錢正當年時,全去生孩子了,四位老人如果有個病痛,兩位青壯年是否能承擔的起?

2、難點二:錢全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老了怎麼辦?

從長遠考慮,國家如果真想促進生育,那相應的醫療政策也應該對二胎家庭多一些照顧。

現在的老百姓,“不敢生病,生不起病”的可怕現象在面對嗷嗷待哺的二胎時,一切問題都會被放大。

養了二胎,孩子上學的費用一定是翻倍的。

買方的目標是不是又要多一套?

畢生收入全部貢獻給了孩子,到老了,自己的養老看病怎麼辦?

所以,建議總體不錯,只是還有欠缺

看完摘要是不是感覺沒必要為“隻言片語”無腦噴專家了?

仔細拜讀過兩位專家的文章,我個人的感覺其實還是挺欣慰的,專家終於不再異想天開了,終於很多很現實的問題被提及了。

我個人並不牴觸繳納“生育基金”,當然前提是要文章中所提倡的建議全部能夠給落地,甚至我可以考慮不買房。。。

只是想要更多人能夠放心生二胎,還請保障了我盡孝、養老、看病等多方面的壓力,這才切實可行。。。。


妙爸超努力


二胎家長飄來回答!

生不生孩子其實和獎懲沒啥關係,主要還是看家庭,家長的支撐系統是否相對完善,家庭資金儲備是否相對充足,人手是否夠用(或者是否有錢僱用人手來幫忙)。對獎勵和懲戒關注度不是很大。

身邊有一大群生了二胎或者已經在準備生二胎的,也有一大群堅決不生二胎的,共同的感慨是:生孩子太累,陪孩子真的太折騰,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好容易輕鬆一點,不想再來過。

從工資中扣除部分作為生育基金補貼,還不是羊毛來自羊身上?但是這樣的文章卻傳遞出積極的信號,未來幾天媒體一定會有很多關於人口、社會、養老、教育等話題的討論,這樣的信號其實也是為放開生育限制(設想未來可能放開生育限制,鼓勵多深)做鋪墊。

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這些問題都能得到相對系統的解決,才能讓每個小家庭安心,每個家庭才敢多生孩子。上學不容易,看病不容易,買房很困難,養老不容易,就業壓力大,這些問題都是大問題,得系統性的解決,可這有談何容易呢!

生和不生都有理由,生的壓力大,但是扛過去了就好。不生也有自己的理由。不管哪一種,都是選擇,選擇了就別後悔。

問我二胎什麼感受?累!很累!累到抓狂!但是幸福的感受也是甜蜜的、爆棚的!


九鬥學生心理


生育基金的本質就是:

把你的工資藏起來一部分,若你生了二胎,就還給你。若你沒有生,就一直藏到你退休後,再原價給你。

那麼,利息呢?

確實夠狠,對付自己人總是那麼那麼的有辦法。

稍微推演一下,生育基金的本質就是:你若生二胎,就還跟以前一樣,若沒生,就罰款。

專家說:我沒罰款呀?我只是弄生育基金。

這個基金從哪來的?不就是從普通上班族每個月工資裡面扣的嗎?你扣,然後不給,不就是相當於罰款?這有什麼區別?

我每個月從你工資里扣500元,35年後,再原價給你。這本質就是罰款。

以前超生,罰款,現在不生,還是罰款。

我們有這樣的專家,這真是不幸。


計劃生育時,很多人已經夠慘了,從各種農村的標語就可以看出來。

那時為了支持國策,倒也沒什麼。

現在倒好,需要多生了,又開始採取“搶錢”的方式,逼迫人生。

這幾個專家的建議,若只是建議,倒還好,若是實行起來,怕是不行。


很多人不想生二胎的根本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一、房價過高。若是生兩個男孩,未來負擔更大。

二、沒有人帶娃。

三、公立幼兒園不夠,私立幼兒園貴。

二、很多人都是小房子,一個孩子沒問題,兩個孩子長大後,擁擠。


鼓勵人們生二胎,若從上面入手,同時給予一定的福利支持,並尊重個人意願,倒是個文明的國度。


寒木釣萌


所謂“生育基金”,說白了就是“未生育罰款”,通過對所有公民進行罰款,強迫人們生二胎或者為生二孩家庭買單。“磚家”此番謬論實在太惡毒!

先來看看兩位專家的頭銜吧。劉志彪、張曄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其中,曾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的劉志彪目前是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兩位正兒不經的專家,卻在省級機關報發表荒誕不經的謬論,令人噴飯,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建議公民按工資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究竟有何荒謬之處?

首先,割裂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社會集體主義強調集體益利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

可是,兩位磚家卻宣揚個人無條件服從集體,為了集體而犧牲個人利益天經地義。所謂“生育基金”,打著集體利益的旗號,強迫公民無條件犧牲個人正當利益,容易激起民眾的不滿情緒,實在是禍國禍民的謬論。

其次,違背“程序正義”原則。兩位磚家的這番建議,是為了達到提高社會生育率的目的,可以說“出發點是好的”,但絕不能因為“目的正確”就違背“程序正義”。

通過強迫公民繳納生育基金,實際上就算一種“未生育罰款”,既侵犯了公民的生育權利和經濟利益,也羞辱了其人格。

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一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強盜邏輯,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和批評!

總之,生不生二胎,是公民的權利,切不可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