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製藥上半年淨利潤4.1億元 銷售費用增2倍

日前,現代製藥公佈2018年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8.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9億元,同比增長15.22%。

在經歷了2007年至2011年的高速增長階段,以及2012年至2016年的低速增長期後,2018年上半年醫藥製造業整體景氣度回升。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700.1 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585.7億元,同比增長14.4%。

相較而言,現代製藥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均高於行業平均。2017年完成重組後,作為國藥集團旗下唯一的化學藥平臺,2018年上半年根據“抗感染、抗腫瘤、心腦血管、麻醉精神類、代謝及內分泌”五大業務板塊發展規劃,集中整合管理資源,推進“工工、工商、研發、營銷”協同,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整合協同效應開始顯現。“相比2017年,2018年單季度業績同比上年同期均保持較快增長,伴隨經營性現金流良好,我們判斷是經營逐漸步入正軌的一個積極信號。”東興證券分析師張金洋表示。

除了營業收入保持27.81%兩位數增長,現代製藥在壓縮成本上花了心血:營業成本僅增長6.59%,管理費用增幅也大幅低於營業收入的增幅,且較上年同期下降 1.13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大幅下降30.91%。然而,成本項中的銷售費用卻在2018年上半年增長199.46%,從2017年上半年的5.10億元增加到15.28億元。

對此,現代製藥表示銷售費用增加原因在於:一方面公司製劑產品銷售增長,帶動銷售費用率的增長;另一方面公司繼續加大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終端市場的渠道費用增加。

一名醫藥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兩票制”影響,眾多醫藥企業開始由原先的低價銷售模式改為高價銷售模式,以前“低開”的銷售費用在體外,現在留在了體內。對於藥企來說,“兩票制”之後增加了運營管理成本,而且“高開模式”導致藥企需要繳納高額的稅收,銷售費用今後預計還會持續提高,對於企業的影響偏負面。

在研發方面,現代製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集中實施,導致2018年上半年投入1.92億元,同比增加22.62%。

為提升仿製藥質量,2012年國務院發文要求2007年前批准上市的,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仿製藥,按照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原則上在2018年底完成一致性評價。

對於市場關注的一致性評價進展,現代製藥披露截至報告期末共開展一致性評價76個品規,涉及大品種25個,潛力品種16個。繼頭孢呋辛酯片(0.25g)之後,國藥致君頭孢呋辛酯片(0.125g)也通過了仿製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為該品種的市場銷售和競爭打開新的局面。但能否在2018年年底如期通過一致性評價存在不確定性,涉及研發的不確定性、市場的評估、報批速度等諸多因素。

然而,一致性評價對於藥企的影響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偏利空,瑞銀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趙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致性評價是醫保支付改革的關鍵,後者的目標就是為通用名藥品建立統一的支付標準。完成之後,勢必將伴隨一輪藥品降價。

此外,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2017年重組造成的高額商譽成為現代製藥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截至2018年上半年,商譽高達4.3億元,商譽減值準備為3369.56萬元。由於交易標的國藥威奇達、威奇達中抗、國藥致君、國藥一心、青海製藥廠在2016 年度、2017 年度累計實現的盈利未達成盈利預測承諾,現代製藥已於7月23日,完成5354.06萬股股份的回購註銷手續。

從重組並表公司2018年上半年業績來看,喜憂參半。東興證券分析師張金洋認為,2018年上半年重組公司業績承諾完成情況良好,除一心距離50%相差較多之外,其餘子公司達成情況均符合或超預期,比如威奇達經營情況顯著好轉,上半年盈利1.2億元,已完成全年業績承諾1.99億元的60%。合計並表業績2.39億元,整體完成情況略低於50%。

此外,現代製藥目前正在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0.35億元可轉債,但尚未獲得證監會批准,2018年8月13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