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億的音樂教育市場七成不盈利,培訓機構如何打破「二八定律」?

近千亿的音乐教育市场七成不盈利,培训机构如何打破“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20%的企業佔據市場中80%的利潤!

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音樂培訓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2018年我國音樂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800多億元,並且市場規模仍在持續穩步增長中。不少社會資金紛紛注入音樂教育培訓行業,據相關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音樂教育機構已達30餘萬家,音樂教育培訓市場蓬勃發展。

然而,現實卻是非常殘酷的,30萬家琴行中有7成處於虧損狀態,剩下的琴行中倒閉的佔據1成,僅有2成琴行處於盈利或持平狀態。這也符合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市場競爭的異常劇烈。

音樂教育培訓市場如此之大,為何培訓機構盈利卻如此之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該如何扭轉運營不利的局面?

音樂教育培訓機構虧損原因探究

根據業內調查,當前培訓機構的經營成本,起碼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培訓市場很多項目趨於飽和、競爭加劇,假如節流困難、開源無望,必然會導致培訓機構陷入虧損經營狀態。

1.招生困難

生源是培訓機構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生源,培訓機構想要盈利不過是一廂情願。

  • 缺乏專業招生團隊

由於部分培訓機構沒有專業的招生團隊,缺乏科學的招生規劃,對於前來諮詢的學生和家長,可能因為接待不周,或是話術不到位,難以說服家長報名繳費。

  • 缺乏有效宣傳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是一些大品牌,他們仍然在不停地進行品牌宣傳。培訓機構如果宣傳不夠或者渠道、方式有誤,就不能夠吸引到有需求的學生和家長,導致生源寥寥。

  • 缺乏前瞻性眼光

招生是一項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工作,需要長期化堅持,有很多機構都是在開班前匆匆忙忙地招生,缺乏系統性計劃,效果往往不太如意。

  • 課費設置不合理

教育培訓行業還沒有統一的課費標準,如果琴行對當地經濟狀況、市場行情、消費水準等沒有足夠清楚的認識,就容易課費設置不當,過低則沒有利潤,過高則影響招生,必須找準二者平衡點。

  • 競爭加劇白熱化

全國各地琴行總數有增無減,市場競爭白熱化,一些大的機構紛紛拓展分店、加盟,同時伴隨互聯網發展,線上教學迸發,這些都給中小培訓機構帶來了巨大沖擊,是導致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千亿的音乐教育市场七成不盈利,培训机构如何打破“二八定律”?

2.管理不當

科學管理是企業盈利的重中之重,然而在音樂教育培訓行業,很多琴行機構的創始人都是教師出身,他們在教學領域往往很出色,但是在琴行管理方面難免有所欠缺。

  • 教學管理不科學

很多中小琴行對教學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劃,缺乏科學管理,對教師要求不嚴格,很容易導致琴行教學質量不過硬,教學質量層次不齊,難以塑造品牌形象。

  • 教師分工不明確

中小琴行人員有限,很多機構都是一人身兼數職,然而即便人員有限,也應該進行明確分工,專業人管專業事,這樣才不會挫傷員工積極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達成效果。

  • 企業文化不完善

琴行沒有自身的企業文化,教師們缺乏凝聚力和歸屬感,團隊思想不統一,每當有琴行事務、戰略需要教師團隊一起努力執行時,往往就會缺乏戰鬥力,戰略落實不下去。因此造成琴行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者蹣跚前行,難以盈利。

  • 3.經營不善

經營是培訓機構盈利的保障,管理是對內,而經營則是對外,一個節流,一個開源,二者相輔相成,同為培訓機構的盈利服務。

  • 資金鍊斷裂

琴行收益主要來源於樂器銷售和課費,而課費屬於預收費模式,並不算真正的利潤,只有當學生上完一節課,才能算產生了一節課的利潤。因此總體上來琴行是屬於慢收益的行業,一些琴行很容易因為擴張而造成資金供應不上,最後導致資金鍊斷裂,陷入泥沼難以自拔。

近千亿的音乐教育市场七成不盈利,培训机构如何打破“二八定律”?
  • 缺乏創新

有的培訓機構經營者缺乏創新精神,不能與時俱進,也缺少與同行的交流學習,只是根據個人想法去鑽研課程,不懂市場走向,最後被市場邊緣化,逐漸被甩在行業後頭。

  • 盲目從眾

有些琴行經營者喜歡跟著感覺走,喜歡隨大流,看到素質教育盈利好,也跟著增設書畫舞蹈培訓班,最後發現自己輸的不是課程單一,而是能勝任新課程的教師百中無一。

  • 低價惡性競爭

價格戰是市場惡性競爭的典型。在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如果培訓機構不顧自身實際情況,一味地低價促銷,只會陷入兩敗俱傷的境地,即使招到學生,在生源數量不足和引流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也難以達到收支平衡。

音樂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實現盈利

關於利潤率,有這麼一條公式: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100% ,得數越大,表明企業的運營成本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也越強。

因此,培訓機構若想盈利,唯有通過縮減成本開銷,或者通過開拓市場擴大招生,以此增加利潤。一言以蔽之,盈利的原則是:開源節流。

近千亿的音乐教育市场七成不盈利,培训机构如何打破“二八定律”?

1.降低人力成本

一說到降低人力成本,估計很多琴行老闆就會想到降工資、減福利,其實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只會引發教師的不滿甚至引起辭職,並不能真正解決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

琴行老闆需要弄清楚的是,人力成本=有效成本+無效成本。所謂無效成本,是指不能為培訓機構增加經濟效益的人力成本。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無效成本。

  • 精兵簡政

有的中小培訓機構不顧自身實際情況,過於追求規模,各類部門一應俱全。其實,真正常用的也就招生、教學、後勤這幾個部門,其他部門的設置無疑增加了人力成本。那麼,可以把不需要的職能部門撤掉或者合併,清退個別碌碌無為的員工,合理安排那些有能力的員工,比如增加他們的工作任務,或者協助跨部門進行工作,以縮減無效成本,達到節流的目的。

  • 創新使用科技

科技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一些高科技企業逐漸開始使用機器人工作,部分有條件的琴行,也可以嘗試藉助科技來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利用網絡排課,鄙棄傳統的紙質收費、排課,可以大大提升教務老師的效率,同時減低錯誤率,減少學員流失。

除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外,培訓機構還可以考慮通過各種途徑縮減運營成本,如把閒置場地再利用或轉租,以節省租金;加強全體教師節約能源的意識,減少水電費開支;通過多樣化的招生宣傳渠道,有效節約廣告費用、招聘成本等,力爭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收益。

2.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提高培訓機構的整體工作效率,一來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二來有利於減少機構的成本支出。

  • 多幹實事少說空話

提高效率首先從琴行經營者做起。琴行老闆平時開會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即可,其他閒話少扯,圍繞會議重點來討論,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讓教師去執行、落實各項工作的計劃,儘快完成工作目標任務。

教師也應加強時間觀念,提前做好次日工作計劃,其中做好備課是教學工作的重點,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優先完成最重要、最緊急的工作,少閒聊少玩手機,做到優質高效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 提高教師工作技能

有的教師工作不可謂不努力,然而效果差強人意,很有可能是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沒有掌握好,由此導致效率低下,從而影響了培訓機構的運營發展。

磨刀不誤砍柴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培訓方式,讓老教師培訓新教師,琴行也可以對教師進行強化培訓,還可以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師的工作技能。

雖然培訓教師會增加運營成本,但是當教師的工作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之後,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往往是培訓成本的數倍,更有利於培訓機構的長遠發展。

  • 簡化工作流程

繁雜的工作流程,只會增加教師的工作時間,加大工作壓力,降低工作效率。對於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如層層請示、經費報銷手續,應儘量精簡,以更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 建立激勵機制

決定培訓機構整體效率高低的是管理體系,而激勵機制是其中的一部分。琴行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切實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為培訓機構創造更大的效益。

3.拓展周邊市場

培訓機構的市場佔有率越高,表明培訓機構的經營狀況越好,在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反之,則表明培訓機構的經營狀態較差,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校長應當想法通過多渠道去開拓新市場,提高市場份額。

  • 開拓新市場

在培訓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培訓機構要勇於尋求差異化競爭,通過市場調查去發掘市場空白點,通過確立市場定位,突出教學優勢,佔據新市場的制高點,在自身擅長的領域裡獨樹一幟。

  • 以產品佔領市場

培訓機構的產品即課程和服務,可以通過增設特色課程,提升服務品質,以吸納不同需求的學生,前提是要有足夠好的師資條件,能夠保證新課程的正常教學和運作。

此外,培訓機構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通過一些優惠促銷活動來擴大生源,比如捆綁、搭贈課程進行促銷,提高市場佔有率,後續再進行生源轉化。

培訓機構盈利難的現狀並非一朝一夕能改變,但是可以通過多方努力逐步改善。未來教育培訓市場格局,將是教育行業大整合、淘汰、收購、兼併和重組的時代,培訓機構只有正確認清時勢,主動求變,切實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辦學一點通”,原標題《近千億的音樂教育培訓市場,7成機構不盈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