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未來3年 打贏脫貧攻堅戰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報記者 毛小北報道

8月20日,國新辦舉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發佈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貧困縣摘帽100多個,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獲得感明顯增強,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

韓俊介紹,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未來3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越往後難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

文件最大的亮點是“行動”二字。指導意見的每一項任務都有牽頭部門、都有負責部門,是個行動指導意見。文件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定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現在脫貧攻堅最難的就是深度貧困地區,各項政策對深度貧困地區要傾斜,這是文件的又一個突出亮點。此外,強調要把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工作做得更實。貧困戶的識別、退出一定要做得精準。

《指導意見》提出:實施好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特別是強調各項政策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要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的特殊困難。二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措施。從10個方面強化各項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幫扶舉措,要從4個方面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短板。三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加強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和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支撐保障,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攻堅。

“根據建檔立卡的數據分析,30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過16%。”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說,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這些特殊貧困群體的比例會越來越高,貧困程度很深,減貧的成本非常高,脫貧的難度也很大。

這些特殊貧困群體,很多都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無業可扶,沒有產業能帶動,同時自己也無力可扶,開發式扶貧難以發揮作用,必須調整攻堅的打法。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這也是這次中央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

同時,歐青平表示,保障性扶貧並不是對剩下的貧困人口採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而是重點針對那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到2020年要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的指標要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韓俊說,這個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承受能力,今後3年,要把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到“兩不愁、三保障”上來,嚴格按照這個標準脫貧攻堅。

“其中,‘三保障’的內容需要準確把握。”韓俊指出,義務教育有保障,就是要保障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確保他們有學上,上得起學,不是上什麼學都包起來、都免費;基本醫療有保障,就是要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需求,確保貧困人口患了大病、慢性病等得到及時救治,他的醫藥費負擔應該降低到合理水平,基本醫療有保障不是看什麼病都不花錢;住房安全有保障,保障貧困人口的住房基本條件,不是把他的房拆了蓋大房、蓋好房。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既不能降低扶貧標準,也不能擅自拔高標準。文件提出要取消行業部門與脫貧攻堅無關的搭車任務。有的地方搭車任務很多,每個部門、每個行業都借脫貧攻堅提一些考核要求,現在要進行清理,取消超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考核指標。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訂閱:cien_offical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产业观察|未来3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