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初鏈:萬事俱備 只欠公鏈

對話初鏈:萬事俱備 只欠公鏈

文丨六王子

2018年,區塊鏈站在了風口之上。在大佬們接連發出All in區塊鏈的吶喊之後,很多人都產生了深深的焦慮感。

在這種焦慮感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湧入區塊鏈這片尚待開發的處女地。然而,真正可以落地應用的項目卻少之又少。

區塊鏈對未來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又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又會出現怎樣的變量呢?

相對於大眾更喜聞樂見因炒幣而一夜暴富的故事,沒有多少人會真正關心這些問題,可這並不代表它們並不重要

近日,不凡之鏈採訪了TrueChain初鏈基金會理事張劍南以及TrueChain初鏈首席科學家張翰,初鏈作為國內出現的最早一批第三代公鏈,成立於2017年,採用混合共識機制的做法,試圖在中心化、效率、安全性找到一個平衡點,其主網將在9月初上線。

通過與兩位的對話,希望在浮躁與喧鬧的世界裡,為上述問題尋找一個儘可能準確的答案。

公鏈:為應用場景提供可落地的條件

不凡之鏈:區塊鏈行業現在處於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

張翰:區塊鏈分為一代鏈、二代鏈和三代鏈。一代鏈就是比特幣,二代鏈則是以太坊,三代鏈是現在大家想著要取代以太坊的各種選擇。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代鏈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支付,除了支付什麼都做不了;二代鏈與一代鏈相比,最大的突破是智能合約,從理論上來講,我們可以藉助以太坊去中心化的鏈條開發各類APP,但以太坊在存儲、吞吐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很多應用難以落地;三代鏈就是把二代鏈想要做的事情,提供可落地的條件。

不凡之鏈:該怎麼去理解公鏈的價值和應用場景呢?

張翰:公鏈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大賬本,但是不能簡單的把它看成像比特幣那樣只能轉賬,別的都幹不了

我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打遊戲的時候,可能要花費1000個小時,才能把一個裝備練到99級。可遊戲開發方的的某一個程序員,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就可以自己創造一個裝備,然後改成99級,這樣就會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在這方面,公鏈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因為完全去中心化,大家都沒有辦法去篡改數據,公平性自然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TrueChain初鏈的

去中心化社區運營模式

不凡之鏈:現在整個團隊有多少人?

張劍南:運營和技術一共30多人,其實在4月份的時候,我們團隊還不到10個人,行業很有熱度,很快就擴張起來了。

這其中,核心技術團隊在一半以上。我們後面全職團隊其實並不會繼續擴張,但社區會擴張,我們的治理,研究,技術開發,和社區運營都會去中心化,並且用我們的社區激勵模型進行管理和激勵。

從5月份開始,我們的技術社區就開始擴張了,現在已經有500多人,涵蓋中國、美國、印度等三個國家。

不凡之鏈:我們是用一種社區化的方式在運營嗎?

張劍南:對,初鏈完全是去中心化的社區運營。因為我們的代碼本身就是開源的,許多技術也都是社區在做。

具體的操作上,可以這樣理解,在GitHub上面,每一個項目都會對應一個倉庫,然後每一個倉庫都有一個小的團隊,小團隊會有一個負責人去維護這個項目,負責人和負責人之間通過我們核心團隊的一些人去做溝通。

在開發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模塊的,所以就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這樣在開發,整體上遵循開源社區開發的方式。

不凡之鏈:和傳統企業相比區別在哪裡?

張劍南:非常有區別於傳統商業的邏輯。我們在運營一個去中心化的社區,最後要讓社區自治。其實我們在做技術社區化的時候是有一個模型的,國內和國外還稍微有點不一樣。

比如技術社區的激勵模型,我們稱之為SRM-ABC,S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R就是Research(研究),M就是Maintainer,意及倉庫的維護者,ABC是倉庫的貢獻者,主要作用是寫代碼,我們會根據其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將大家分成ABC,任務也分成ABC。

我們是用這樣的一套模版去管理所有這些人。然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社區,這個月我們其實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管理的去中心化。

不凡之鏈:怎麼理解管理去中心化呢?

張劍南:原先我們有CEO和CTO,社區化運營以後,第一步就是沒有CTO。在7月份,我們就把CTO這個頭銜給砍掉了。

因為社區化之後,我們發現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負責人,負責人和負責人之間會溝通,CTO完全沒有必要存在了。

之前我們還有運營、市場等部門,現在我們要把這一套東西全換掉,建立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決策委員會,每個人背景不盡相同,在項目裡面會負責一些比較重要的事務。

在決策委員會下面會有4個執行委員會,他們負責執行,原有團隊的架構就劃歸到執行委員會,再下面們有一個理事會,主要是早期的核心成員和合作夥伴代表。

不凡之鏈:那我們團隊就完全去中心化了嗎?

張劍南:我們現在的組織架構比較貼近於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基金會內部,還是會一些全職人員的,他們以協調工作為主,其餘的基本上都是去中心化的。

不凡之鏈:初鏈的token通證體系是怎樣設計的?

張劍南:有一部分是用來做生態的,一部分給了社區和基金會的,因為我們是PBFT-fPoW公鏈,還有一部分是用來挖礦

不凡之鏈:挖礦該怎麼理解?

張翰:比特幣剛發出來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被挖礦了,主網上線之後,後面的工作主要是維護主網,誰來貢獻算力,誰就可以獲得比特幣,因為比特幣是有限的,所以就炒到了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第三代公鏈工程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前兩代。因為了一條公鏈之外,還要在上面搭一些基礎設施。

我常做這樣一個比喻公鏈是樹幹,基礎設施為樹枝,應用是樹葉,樹葉不是長在樹幹上的,它是長在樹枝上的

所以,從初鏈本身角度出發,我們也留了一些幣,主要是為了後續的開發。對於挖礦這一塊呢,初鏈的邏輯其實和比特幣一樣,也需要他人貢獻算力,所以會以Token作為激勵。

不凡之鏈:作為一個公司來講,商業模式是不是主要就是發幣?

張劍南:對於公有鏈來說,公有鏈的基金會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基金會。基金會有兩個目標,一是把公鏈做出來,二是把公鏈的生態做大。

在這樣的基礎上,基金會的資源和資本一要投入到技術和技術社區中,二要做公鏈的生態,這中間可能還需要做市場、營銷相關的一些東西。

在一個理想的模型中,一個企業把自己的資源投入到公有鏈上面,公有鏈做起來了,大家如果很認可它,不僅會有很多人持有這個公有鏈的幣,而且他們也願意在上面做應用,這樣幣的價格自然就會上升。

總體來說,區塊鏈更多講的代幣經濟,而非傳統商業模式,這也是區塊鏈這波浪潮更多年輕人先入場的原因,他們更容易接受這樣一種模式。

不凡之鏈:實際上是對過去商業模式的顛覆嗎?

張劍南: 很明顯,token的流動性更好,對中小企業更友好的,可以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算是對原有秩序的一個顛覆。

張翰:我一直是秉這樣一個觀點,現在很多項目不靠譜,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公鏈的性能不行。就算你現在想做一件靠譜的事也做不了,結果就逼著大傢伙先發個幣再說

這就導致現在很多的幣,其實都是空氣幣。但是我認為空氣幣中,也不排除許多本來想幹實事的,基礎設施建設好了以後,他們想做的事情或許馬上就可以落地。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就是大家所說頭部效應,只要公鏈真的可以落地,後面的項目可能本來不靠譜也會變得靠譜,因為如果再不靠譜的話就生存不下去了。

不凡之鏈:初鏈是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哪些場景更容易去落地應用呢?

張翰:初鏈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3個:一是TPS的問題,以太坊每秒鐘只能交易20多筆,那我們能不能把它做到1萬甚至更高;二是存儲問題;三是,擴容性問題,現在很多鏈上設計的可能有1萬個TPS,雖然不少,可問題是如果未來跑的應用越來越多勢必面臨擴容的問題。

不凡之鏈:初鏈現在和一些企業有合作嗎?

張劍南:很多人在談到公鏈的時候,就會說你們跟多少個企業有合作,我們其實不關注這個事。因為現階段我們更聚焦在基礎設施、技術社區、工具層的建設等。

這並不是說初鏈不應該去和企業做對接,可現在這樣做的確一個投入產出比較低的事情。未來,如果我們的公有鏈性能很高,開發者社區很活躍,開發工具很好用的話,自然就會吸引企業進來。

張翰:從互聯網發展的脈絡來看,做互聯網+最成功的企業是在基礎設施完善以後,才開始入局的。所以,也是因為這個邏輯,我們其實目前更關注的是基礎設施。現在去跟企業談合作,其實就是一個空多空的對接,兩邊都挺為難的。

不凡之鏈:初鏈共識機制是怎麼設計的?

張翰:二代鏈無法解決效率、去中心化、安全性三者之間的矛盾,以初鏈為代表的三代鏈就是要讓三者達成一個很好的平衡。

初鏈採用的是PBFT+fPoW的混合共識機制,這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二代鏈的共識是全網的共識,如果有一萬節點的,大家都同意才叫共識。

PBFT就是說你可以設比如21個節點,或者30個節點,甚至7個節點都行,大部分交易可以由這些節點來處理,效率自然會提升很多。

可這裡面依然有一個問題,如果大部分交易是由這些人處理,那這些人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如果門檻過低,誰都能參與進來,就可能會有黑客進來,如果黑客被選入委員亂投票的話,安全性就不能保證。

可反過來,如果把門檻提的特別高,比如擁有一個T的內存才可以參與競選,就會造成中心化的現象,很不公平。

為此,我們就採取把兩條鏈分開,一條快速鏈專門去處理交易,一條慢速鏈決定誰能夠進這個委員會。這樣就可以通過調整慢速鏈的挖礦難度,來提高或降低進入委員會的門檻。

通過這樣的設計很好的避免了兩個極端,一是誰都能進入委員會造成的不安全問題,二是誰都不讓進委員會,雖然安全又保證,但卻沒有去中心化。

關於區塊鏈現狀和未來:

去中心化設計不能取代中心化平臺

不凡之鏈:從互聯網時代到區塊鏈時代會有哪些變化呢?

張劍南:首先,流動性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預期的前置。互聯網還得先做一個產品,才有可能在投資人那拿到融資,區塊鏈時代可以先不用做產品,你先說就有可能。在區塊鏈行業,有一個新的說法,“盡調是在投資完了以後才開始的”,現在行業處於很早期,有好項目的出現,額度很快就會被搶完了。

此外,融資的邏輯也發生了變化,互聯網產品用未來現金流估值,而區塊鏈通過Token經濟結合商業模式評價項目

最後,資本的退出通道更加順暢。在項目上交易所之後,如果覺得這個項目不靠譜馬上就可以退出,反之,可以長期持有,獲得長線收益。

不凡之鏈:現在整體來看是哪一類機構在投區塊鏈項目呢?

張劍南:既有新成立的專注於區塊鏈的VC,又有傳統的VC,尤其是2018年要來,傳統VC年正在開始大量進場。

張翰:我認為傳統VC和PE現在可能面臨一個問題:退出的渠道會越來越窄。區塊鏈則有一個天然優勢,因為上交易所的門檻相對低一些,退出機制又很順暢。

也正是由於此,才會出現只要發一個白皮書,就會有許多投資機構進場的現象。大家不會有太多顧慮,上交易所就可以拋。如果未來傳統VC和PE的退出渠道會進一步惡化,大家可能會越來越的往幣圈靠攏。

不凡之鏈:如果讓您預測,區塊鏈要進入一個非常成熟普及應用階段,需要多長時間?

張翰:大規模應用要在第三代公鏈上落地的話,大約需要3年時間。不過,第三代公鏈可能有一個風險,因為大家特別關注TPS,你把眼前的瓶頸解決了,可能又會出現新的問題,這樣的話大規模運用可能還要再多幾年的時間。

不凡之鏈:在兩位看來,中國和美國的區塊鏈發展在同一水平線嗎?

張劍南:從區塊鏈行業發展來看,中國和美國肯定是處於領導地位,美國主要是技術領先。現階段比較好的技術項目,現在大部分都出自美國

但是,我覺得中國也有很多優勢。一是中國人非常勤勞,做事情激進;二是現在很多區塊鏈項目都是中國人投的;三是中國人在應用方面一向是很有優勢的,這是美國人所不具備的。

不凡商業:最後一個問題,您認為中心化的平臺會被完全替換嗎?

張翰:我不認為去中心化會完全代替掉中心化,而且我覺得這也不是任何去中心化從業者應該想實現的一個目標。但可以肯定的說,未來去中心化的經濟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