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稱得上是好學校

好學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稱得上是好學校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在評價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時,不能只是看它能否將尖子生教好,還要看它能否把各方面條件參差不齊的學生也教好。在不能挑選生源的情況下,激發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才是艾威達經驗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誰的責任?

“你們家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好,父母要盯著點。”這句話是不是聽著很耳熟?

在孩子教育中,有一件讓家長苦不堪言的事實就是:學校將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成績的壓力,轉嫁到父母身上。

在微信群裡曬優秀學生的作業,排名,點名表現不好的學生家長……所謂的“教育錯位,老師培養人格,父母輔導功課”。

老師有老師的不得已,家長也是苦不堪言。但這種教育上的責任錯位,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嗎?

美國密歇根州的International Academy 艾威達學校(IA)創始人,Lambert Okma馬樂伯校長對這種現象感到迷惑。

他認為:一個學生,不管語言能力、經濟背景、家庭環境如何,他都能更好地學習,前提就是學校的老師必須具有一種共同努力的信念,這比其他任何影響學生的因素都重要。

換句話說,如果學生樣樣都好,家長件件搞定,那還要學校做什麼?教師們應深刻理解:學生的分數不僅是學生的責任,更是老師的責任。

艾威達學校Macomb分校,在今年U.S. News的全美最佳磁校排行榜上位列第一。作為全美規模最大的IB學校,艾威達主校區的畢業生IB文憑率高達98%,每年有百名以上學生進去美國Top 30名校。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艾威達學校是一所公立高中。一不挑生源,二不收學

費。該校校長Eric Sturm博士說:“我們在Macomb地區的18個社區進行搖號招生。我們對生源的多樣性感到驕傲,不同經濟背景、宗教信仰的學生聚集在一起。”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艾威達學校macomb分校校長Eric Sturm博士7月在上海哈佛校友會上的發言,當天參與討論的還有UWC·常熟的聯合創始人王頤先生,以及哈佛商學院校友王燁先生

“形成一種文化,輔以流程,讓所有老師都能自發組織起來,不斷討論和自我評價,研究如何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創始人馬樂伯堅定地表達了一個觀點,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老師們的工作。”

二、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

至於如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校的另外兩位分校的校長Lynne和Eric給出了一些具體做法。

  • 90分鐘的課堂,設計3個學習任務

90分鐘的課堂,如果僅僅是老師絮絮叨叨說課,學生和老師都很難集中注意力。況且,每個學生學習方式都不同,所以艾威達學校要求老師至少在90分鐘內完成3個學習任務,用不同的學習活動把學生重新帶回課堂上來。

如何分配課堂時間?在創造怎樣的學習環境?對於這兩點,老師和同學們都會共同努力。你很少會發現老師在講臺上端坐,有時候是圓桌討論,有時候是讓學生去講。老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 營造小集體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一部分

在課堂上,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Restorative Practices,這種教學方法運用非常廣泛,核心在於創造一種環境,讓所有學生都覺得他們是課堂的一部分。比如說,數學老師會提前佈置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題目,讓學生組成團隊去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推舉一位學生上臺寫下答案。

學生組團學習能夠讓他們更有效地消化知識,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為了不讓小夥伴們失望,他們必須更加努力。這就和傳統教師霸佔講臺的方式完全不同,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更願意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去參與。

  • 跨學科教學,學生深入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

很多寶貴的學習機會都是通過跨學科的方式來學習的,很遺憾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不是這樣被教的。在課堂上,老師會給學生一張圖,引導學生來描述這張圖到底在說什麼。

你看到了什麼?讓你想到什麼?每個人的回答都是獨一無二的,取決於他們的熱情和興趣所在。有些同學會說科技,有些學生說藝術,有些人則把兩者結合起來。學生有主動權來主導自己的研究,他們在學校學到什麼,取決於自己的興趣,參與的項目。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總之,通過提問教學、通過概念理解教學、用全球化的視角來教學,強調有效合作的教學,適應不同人群特徵的教學,學校的教師們的責任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然而學生才是真正進行積極思考的主體。

三、80%的辦學經費用於提高教師待遇

讓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們不是卸下了責任,相反他們的責任更重了,對他們的要求也更高。

“共同努力”的信念,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同樣增加了教師的工作成就感。學校管理層不斷向老師強調這種氛圍的好處,雖然他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花更多時間批改複雜得多的學生作業,壓力也很大,但是回報同樣豐厚。

老師們不需要像傳統學校那樣,花很多時間去管理課堂紀律。學生下課後會主動來提問,課堂上積極發言,這些學生被訓練出有很好的抽象思維能力,他們通常會提出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而好的教師非常喜歡這一點。

中國古代聖賢完美課堂的理想是教學相長,一定程度上已經在艾威達學校的IB課堂上得以實現。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艾威達為每一位學生配備了Dell筆記本電腦

同時,學校的老師比傳統學校老師的工作時間長得多,為了激勵他們主要還是用了傳統的方式,將多餘的授課時間折算成補貼,每年分兩次發放。學校辦學經費有80%都用於了教師工資的支出。其實補貼的錢並不多,但老師們感覺很好,這讓他們感覺到付出有了回報。

有些老師並不熱愛教學,他們只是將教書當成是一個賺錢的營生,只想照本宣科,幹一份夏冬有長假的工作,這都不是學校要找的人。

四、什麼是學校?

艾威達學校的經驗顯示,在評價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時,不能只是看它能否將尖子生教好,還要看它能否把各方面條件參差不齊的學生也教好。因為把尖子生教好並不稀奇,他們本就優秀。在不能挑選生源的情況下,激發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才是艾威達經驗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此外,在對“好”的定義方面,當然不能僅僅把學習成績好當作好的標準,還要看其他的標準,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在未來多元化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

艾威達學校之所以這麼做,這是因為它們相信,在日益全球化的社會中,我們不能再背靠著凳子,讓學生把1-20的題目解開,學校需要真正幫助他們建立進入社會所需要的思考能力。

如果我們的所謂“名校”繼續以爭搶頭部生源、而不是提升大部分學生成績為目標;以炫耀“狀元”追求分數、而不是以適應全球化社會為導向;學校把教育的責任推向家庭,父母把力氣用在提分,那麼我們的教育在根基上就產生了偏斜。好學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稱得上是好學校

意猶未盡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抽籤入學, 不收學費, 成立10年被評為美國最佳公立高中,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018“全美百強”高中榜單出爐:艾威達高中名列第一

學費貴比常青藤, 學生每天鏟牛糞, 這所高中簡直是精英教育的一股“泥石流”

你可能會錯過橡樹君之前的推送,戳文末“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完整列表。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全國各省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310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5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3

好学校就是生源好?能把“差生”教好,才称得上是好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