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村的屋頂天天都能曬出錢來?村民都高興壞了!

2018-08-22 12: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黃俊 周國榮

思源村,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的一個庫區下山異地搬遷村。搬遷前,村址位於烏溪江庫區的大山深處,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發展面臨重重困難。2004年,庫區的三鄉百姓,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別離庫區深山,搬遷至思源村重建。

思源村的屋顶天天都能晒出钱来?村民都高兴坏了!

| 衢江區云溪鄉思源村一角

“起初,我們主要靠種植芝麻和大豆,之後逐漸發展來料加工產業,去年又上馬了光伏發電項目,現在屋頂天天都能曬出錢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美了”,思源村黨員邱利華高興地說到。現如今,該村172戶村民中有將近一半安裝了光伏發電,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10千瓦,採用“全電上網”模式將屋頂光伏所發的清潔電能全部併入當地電網,年發電量的經濟效益突破40萬元,平均每戶年收入可增加5000元左右。

思源村的屋顶天天都能晒出钱来?村民都高兴坏了!

| 云溪供電所工作人員與思源村村幹部共同交流村莊改造提升

“思源村是一個水庫移民村,移出後如何穩得住並能持續發展,一直是歷屆村幹部面對的首要問題,這幾年村民收入的渠道越來越廣,錢袋子也是越來越鼓,這除了自身的努力,還離不開咱們政府的幫忙。”思源村黨支部書記朱達裕說到。像思源這樣的光伏村,衢州市域內還有很多,近年來,衢州市政府積極探索光伏扶貧新模式,大力實施“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推進光伏發電應用走進千家萬戶。

思源村的屋顶天天都能晒出钱来?村民都高兴坏了!

| 云溪供電所營業員向當地農戶介紹屋頂光伏併網知識

在政策“春風”的鼓勵下,一時間,屋頂光伏項目呈現井噴式的發展。由於每個光伏項目的實施都涉及到多個部門單位,推進過程中尤其需要各方之間的協同配合和密切溝通。“在屋頂光伏項目的併網需求上,我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服務模式,簡要地概括為‘四聯動、三優化’,幾年實踐應用下來,效果還蠻不錯的”,衢州供電公司營銷部程益群介紹到。“四聯動”指的是當地政府、電網企業、建設單位和鄉村居民之間建立的協同機制,“三優化”則是在管理、流程和結算上的深度優化,服務新模式的建立運用,快速有效地解決了項目實施中遇到的諸多困難問題。

思源村的屋顶天天都能晒出钱来?村民都高兴坏了!

| 云溪供電所工作人員在檢查屋頂光伏項目併網配電箱

“不僅政策環境好,而且辦理流程快,總的來說服務真不賴”,思源村光伏投資企業項目負責人評價到。為了助力屋頂光伏發展,衢州供電公司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開通綠色通道,組織營銷、設計、運檢等部門深入現場查勘,及時做好接入方案,並指定專人全程跟蹤項目進度,縮短手續辦理時限,實現城鄉居民辦理的“零臨櫃”。

思源村的屋顶天天都能晒出钱来?村民都高兴坏了!

| 衢州市航埠鎮彭村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或許這就是該村取名“思源”的緣由,現如今,像思源村這樣的光伏產業扶貧村的隊伍在不斷地壯大,截至2018年6月底,衢州市已併網的家庭屋頂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09.88兆瓦,併網的家庭屋頂光伏戶數達到16636戶,實現戶均居民增收5000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