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不良风险吓skr人,北京农商行凭啥稳站“C位”?

农商行不良风险吓skr人,北京农商行凭啥稳站“C位”?

近日,贵阳农商行不良率飙升话题持续发酵,将农商行普遍存在的不良风险问题推至公众视野。吃瓜群众在看热闹之余,却惊喜的发现了一些不良风险率超低,且各项数据还在持续走强的农商行。

从媒体公开的一份“农商行2017年不良贷款率排名”来看,有近一半农商行2017年末不良贷款率较上一年攀升,不良贷款率最高的达到13.9%,远高于5%的监管要求。与此同时有5家农商行拨备覆盖率突破了120%的监管“红线”,最低的仅有33.16%,着实“吓人”。不过,榜单中也有一些“神一样存的在”,例如北京农商行,原本就较低的不良贷款率连续第八年下降,由上一年0.92%降至0.55%,位居榜单“C位”。

资产质量问题加剧银行间分化

原银监会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资本充足率为13.6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其中,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3.16%,资本充足率为13.30%,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中属于风险度较大的一块。而且今年这一态势还在延续,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905亿元,不良贷款率3.26%,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1.50%)、股份制银行(1.70%)、城商行(1.53%)、民营银行(0.57%),和外资银行(0.66%)。

有分析人士认为,商业银行间风险率出现分化核心原因是资产质量不同。农商行贷款多投向小微和涉农,由于区域高度集中、风险较难分散,因而资产质量整体偏弱。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小微和涉农又大概率成了“不良”,导致农商行成为风险暴露重灾区,而原来划分在逾期、关注类贷款中的潜在不良风险也将逐渐浮出水面,进而加剧银行间不良风险的分化。

与资产质量息息相关的是区域经济运行状况,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当地的产业环境好,农商行的日子就会好过,反之就会受坏账上升等的困扰。”因此农商行不良风险也呈现出地域性特征。纳入上表统计的117家农商行中, 5家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要求的农商行分别为山东广饶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山东威海农商行、安徽庐江农商行和山东莒县农商行,所属地域上80%都来自山东省。不良贷款率排名前10名的农商行中亦有6家农商行来自山东省。受不良贷款率影响,今年以来,山东地区已有3家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遭到下调。与之相对应的是江浙沪沿海地区,在今年上半年,宁波慈溪农商行、浙江德清农商行、浙江温州瓯海农商行等多家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也得到了上调。与此同时,在今年所有评级上调的银行中,有三成集中在江浙沪沿海地区。

因此,”C位出道”的北京农商行,虽然和大多农商行一样也比较依赖“吃息差”,但其背靠首都经济圈,其占据的资产质量优势甚至优于江浙沪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加持下,优异的风险控制表现并不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农商行之间的分化还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趋势。上表中,山东广饶农商行以13.9%的不良贷款比例位居榜首,比上一年激增11.43%,拨备覆盖率仅为33.16%,比上一年骤降140.20%。而居于榜尾的北京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仅为0.55%,比上一年下降0.37%,拨备率则比上一年增加211.10%,达到387.97%。不良贷款比例首尾相差逾25倍。与此同时,排名前十的农商行,2017年末不良贷款比例全部较2016年末有所提高,而排名后三位的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均有所下降。

风险管理水平重要性凸显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农商行均处于高速扩张期。根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13%,较上年期末提升0.13%,同期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12.57%。总体规模上,农商行总资产已经超过城市商业银行。

然而,农商行一般均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社积弊严重,使得农商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历史包袱较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例如风口浪尖上的贵阳农商行, 2011年贵阳农商行由贵阳当地的南明、小河、白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云岩农村合作银行四家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合并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基础较为薄弱。成立之时就不幸背负了巨大的历史包袱,而随后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2013年到2016年,它的关注贷款率基本都30%以上,逾期率在16年底达34%,逾期90天以上比不良达到623%,不良认定标准非常宽松。随着2016年贵阳农商行原董事长索美英严重违纪被“双开”, 不良贷款积重难返, 2017年存量问题贷款风险集中暴露。

相比之下,北京农商行“不惟大小只惟优劣”的理念决定了其日后“轻装上阵”。资料显示,2005年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之初,就采取了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不良贷款管理机制、依靠利润积累核销呆账等措施,真实不良贷款率从2009年近乎15%降到了2014年末的0.98%,在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资产质量实现了“逆势”提升。此外还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协议转让、转为自用等方式,推进抵债资产处置。“不惟大小、只惟优劣”的信贷策略也得到了贯彻执行,“从严治贷”成效明显。从结果来看,北京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保持了连续八年的“双降”,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增强。

此前有消息称,监管层已要求各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之中。可以预见,该措施一旦执行,农商行的不良率及业绩或将继续恶化。古有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或许,当下正是农商行大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最佳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