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大家好,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酒器剩下的最後種類和名稱。

今天要為大家方彝、缶、醽、瓿、釒和、樽、杯、鈁、枓、勺、瓚和酒禁。這些青銅酒器以宴飲為主,大部分屬於經常使用的器皿,所以最接近當時人們的生活。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名稱稀奇古怪的青銅器都長啥樣:

方彞:彝通常在古籍中和金文中作為青銅禮器的統稱,但這裡卻是有具體的指向的。彝的特徵是器身方高,早期的器腹壁直,晚期微鼓。形似古代房屋,四角或每面中部出四條或八條稜脊,蓋似屋頂形。方彝在商代晚期出現,西周晚期消失。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商代中期,史方彝

缶(fou):鼓腹、斂口、平底、有蓋、腹部有耳。多流行於春秋到戰國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戰國時期青銅缶

醽(ling):由罍演變而來,一般為大口圓腹,束頸,寬肩、平底或圈足。與罍的區別是罍有三耳、醽只有兩耳,西周晚期出現,至春秋時期絕跡。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春秋時期青銅醽

瓿(bu):又稱甂(bian),器型矮扁,體大圓腹,束頸、寬肩,平底或圈足,商代中晚期多見,西周時被罍取代而消失。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商代青銅瓿

釒和(he):形狀似罐,橢圓形或橢方形,斂口、平底,一側有鋬,矮扁。流行於春秋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戰國時期

青銅釒和

樽:溫酒器,多為直壁圓桶形,有三足,平底,有蓋,有獸首銜環耳。流行於漢代至魏晉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西漢青銅樽

杯:有圓杯和橢圓杯兩種,圓形杯似觚而矮小,有的有雙耳或單柄。單柄杯流行於商代和西周時期,橢圓形杯為雙耳,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西周早期青銅雙耳杯

鈁:盛酒器,方體長頸,類似壺,斜肩鼓腹,多有蓋,蓋有四鈕,流行於戰國到西漢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漢代青銅鈁

枓(dou):挹(yi)酒器,用途是從盛酒器中取酒,注入飲酒器或溫酒器中,長柄深腹,流行於商周至戰國時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商後期青銅枓

勺:與枓功能相似,區別在於造型略有不同,一般為直柄淺腹,更接近今天的湯勺。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西漢龍首勺

酒禁:酒禁為西周時周公頒佈禁酒令的產物,主要流行於西周,戰國時期消失。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西周青銅酒禁,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春秋後期 透雕蟠龍紋

經常關注新聞媒體的朋友會經常聽到或是看到,某某古代珍品被拍賣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而其拍賣方在收藏之初的成交價卻遠低於當前拍賣價的新聞報道。不難看出,收藏行為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投資行為,且收藏珍品若是具有獨特的價值,必是可以換取豐厚的財富回報。

目前市場已經證明,全部的藝術品都上拍賣行拍賣目前肯定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想要藝術品市場穩健發展,我們還是需要依賴大型的金融,保險,還有上市企業。深圳市珍寶齋藝術館為我們藏家搭建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可多種渠道流通出手藝術品的權威專業平臺!期待廣大藏家前來參觀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